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很高兴听到孙老师的诵读,读得非常优美流畅,感谢你的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我们有了上面的基础,再理解这一段话就很容易了。“太一移日”,还是说的北极星和北斗星,它们一天一天的在斗转星移。在每走到一宫交接点的时候,天必应之以风雨,也就是这时候天气会变化,容易下雨,如果变动交接的这一天下雨,就会吉祥,就会岁美民安少病,所谓风调雨顺,气候正常。“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旱”,这个“先之”,也就是交接的这个时候,如果提前刮风下雨,说明这一年的雨气,也就是水气旺盛,当然就会多雨。在交接之日之后风雨才来,说明今年的水气不足,当然就会多旱,就是这个意思,非常简单。北斗七星的斗柄一步一步的走,在每一宫交接的那一天,如果刮风下雨,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如果在冬至之日斗柄指着叶蛰之宫的时候,这时候天气有变,占在君,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这种天气变化或者说这种灾害,与国君有关。当然这种说法有点儿唯心、牵强。这个占,我们知道我们的先祖尤其是在商朝的时候,占卜活动非常兴盛。这个占在甲骨文里,其实就是表明大巫师,这个大巫师,可能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也有可能指一个聪明的,掌握了大自然规律的人,这个大巫师就会问卜。遇到祭祀活动,比如战争之前,祭天地祖宗这样的大事的时候都要占卜,他根据占卜的结果来预知这个事件的吉凶,然后将内容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这就是甲骨文。“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其实就是说这八宫走完,这种天气变化和不同级别的人相关联。其实这一段话是非常唯心的,也非常牵强,大家可以把它忽略掉。黄帝内经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精华,但是也有不好的地方。“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这里又出来“太一居五宫之日”,这个五宫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中宫招摇加上四正,就是东南西北。这个非常正的方位称为四宫。四宫加上中宫就是五宫。实际上就是把八风,八个方位省掉了四隅,留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在这几天交接日的时候,如果天气不正常,也就是“病风折树木,扬沙石”,就像这种沙尘暴的样子。“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实际上有阴阳五行的理论在里边儿,因为阴阳五行牵扯到生克,所以说用这个来占卜吉凶贵贱。“因视风所从来而占之,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也就是要看风向,以及风来的时间。如果这个风是从其所居之乡来,就为实风,也就是正常的,是吉祥的,主生长。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冬天的时候刮北风,这就是风从其所居之乡来,这就是正常的,指实风,也就是时令和风向是相吻合的。比如春天来东风,这也是实风。“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也就是说不当时令。比如说在春天应该刮东风,却刮北风。大家想象一下,那些萌芽是不是都会被北风摧折?所以说这种风称为虚风,伤人伤物,主杀主害。“谨候虚风而避之”,因为虚风不当时令,所以说伤人,主杀主害。我们要非常谨慎地避开它。“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实际上就是说善于养生的人,明白了天地自然之道的人,这些圣人都会避开这些虚邪贼风。就想避开暗箭和飞石一样。这样邪气就不能伤害你。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北极星---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
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距地球约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实际由北极星Aa、北极星B及北极星Ab三个天体组成)。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源于古代汉族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
现在的北极星是一颗叫勾陈一的亮星,西名塞纳久(Cynosure)。此星位于小熊座小熊的尾巴尖处。在英文中,Cynosure又有吸引中心的意思,即表达众星围绕勾陈一转动的意思。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但由于岁差,北极星并不是位置永远不变的某一颗星,到公元年将是织女星。每隔年,极星要循环一次。比如在麦哲伦航海的时代,勾陈一距离北天极有约8度的角度差,而到今天,勾陈一更靠近北天极了,角度差只有40′,天文学家根据地轴摇摆和恒星引力计算,到公元年,勾陈一将到达离北极点正上方最近的位置,它距离北天极将只有28′,然后,勾陈一就将逐渐远离北天极。
北极星目前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一颗恒星,也就是小熊座α星。它是一颗光谱型为F型的黄巨星,距离地球约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4倍,是离地球较远的一颗亮星,在星座图形上,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勾陈一也是一颗三合星。
在北斗七星前端的天璇和天枢两星之间连一条直线,再向天枢方向延长5倍的距离,便遇到颗明亮的2等星,它就是勾陈一。这是寻找勾陈一的最简便的方法。
北极星(勾陈一)也是一个三合星系统,较远的伴星(PolarisB)使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清楚观测到,而较近的那颗伴星(Polaris)因距离北极星太近(视距离只有0.2",实际距18.5)而且太暗而无法得见。直到年8月初才由哈勃望远镜拍到其影像。北极星在很靠近地球北极指向的天空。因此,看起来它总在北方天空。正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重要,才大名鼎鼎。由于北极星的特殊名字,很多人认为勾陈一很亮,但实际上勾陈一的亮度已经基本到了城市中普通天气夜晚人眼分辨极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小时候看过科普书籍,知道了北极星,但在北方天空怎么也找不到的原因。除非夜晚天气很晴朗,否则勾陈一很难被直接找出。
不动秘密
因为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几乎不动的,而且在头顶偏北方向,所以才可以指示北方。虽然在一年四季里,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地轴倾斜的方向也发生变化,但是北极星距地球距离远远大于地球公转半径,所以地球公转带来的地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于是一年四季里,我们看到在天空的北极星位置好像都是在正北方不动的,其实只是我们肉眼观察不到细微的变化,觉得地轴一直指向于北极星。
作用
北极星是野外活动、古代航海方向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另外也是小至观星入门之辨认方向星座,大至天文摄影、观测室赤道仪的准确定位等皆为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北极星最靠近正北的方位,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也靠它的星光来导航。
寻星方法
可以通过先寻找北斗七星,再通过北斗七星来找到北极星。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从图形上看,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一颗是3等星。通过斗口的两颗星(天枢,天璇)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就找到了北极星。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的星座。
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永远不变吗?它永远是找北极星的“工具”吗?当然不是这样。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恒星也不例外。既然恒星也在运动,那么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当然也在变化。这七颗星离我们的距离不等,在光年,它们各自运行的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样。天文学家们已经算出,10万年前看到的北斗七星组成的图形和10万年后将要看到的图形,都和今日的大不一样。
此外,北斗星的天玑、天权二星连线与开阳、摇光二星连线的交点再与玉衡相连,延长七倍,也可以找到北极星。仙后座W形状的左右两条边连线的交点,在与最中间的恒星连线延长五倍也是北极星的位置。
正因为北极星的位置相对稳定,不易变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忠诚,有自己的立场。从人生的角度来说,北极星有引领我们到达目标的意义,正如它可以让我们分辨方向一样。
相关文化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年五帝时代的北极星“太乙”和公元前年周公时代的北极星“帝”等。这是由于它们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
《释天》载:
北极谓之北辰。
《论语》载: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观象》载:
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经典中医定义
特指以中国古天文学为背景,以易经为哲学基础,以象数思维为特点,治疗上以调“气”为核心,以脉诊为重要诊断手段,汉唐时代发展到顶峰的独特医疗体系,经典中医是以自然界恒定现象为公理,根据象数规律进行推演运算所形成自洽的系统医学。
中国古代将北极星看做宇宙的中心不动点作为天文观测的依据。地球有赤道,天球有天赤道,太阳在天球上的移动轨迹为黄道,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相交点正好是地球的春分秋分。现代天文学中的天球、天顶、赤道、黄道、赤经、黄经、交点月等等均来自中国古天文学。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
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为魁,组成北斗七星的“斗”,柄状三星分别是——玉衡、开阳、摇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