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本文字数:
阅读时间:5分钟
远志,又名葽绕、蕀蒬等,常用中药,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春秋二季采挖,去掉残茎、须根及泥土,稍晒。选粗大而整齐的,平放板上来回搓至皮肉与木心分离,抽去木心,晒干,即为“远志筒”;较小的根用棒捶裂,去掉木心,因皮部不成筒状,故称“远志肉”;未去木心者称为“远志棍”。
苦、辛、温。入心、肾、肺经。
1.养心安神:用于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不振,症见心悸怔忡,遇事易受惊吓,常无故自感慌张不宁者,可与党参、栆仁、茯苓、菖蒲等同用。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症见失眠,健忘,多梦,耳鸣者,与生熟地、茯苓、知母、枣仁等同用。3.祛痰止咳:用于痰多咳嗽或咯痰稠黏不爽等(如慢性支气管炎),可与陈皮、甘草同用。
1.配石菖蒲:石菖蒲利窍益气除痰,善于开通心窍,远志能祛痰开窍,安神益智,二药同入心经,均具祛痰开窍之功。
2.配酸枣仁:两药相伍,既滋阴养血,又交通心肾,善治肝血不足、心肾不交之失眠、惊悸、胆怯及妇人脏躁证。3.配莲子心:两药合用,既清心热又能益肾志而交通心肾,颇宜用治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诸症。
本品苦辛温燥,性善宣泄,能助心阳、益心气,又能使肾气上交于心,交通心肾,并能散郁化痰,故对痰阻神迷、惊悸健忘等,功效甚著,又治肺有寒邪痰饮之咳嗽,对寒凝气滞、痰湿入络所致的痈疽肿毒,内服外用均能消肿止痛。
心肾有火、阴虚阳亢者忌用。
名人轶事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大臣谢安(~年)朝廷多次劝他归顺而不从,隐居。后来却出了山,心甘情愿地做了桓温(~年)的司马。当时,有人送给桓温不少药材,其中有一味是远志。桓温就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是什么原因?”有个叫郝隆的大臣立即回答说:“隐居就叫远志,出山就成为小草。”巧妙而又不失礼貌地回答了桓温,嘲笑了谢安。谢安听了,甚有愧色。(ps:小草为远志的地上部分,主要用其叶,性能与远志大致相同。古方有用之,但现代处方统用远志,不用小草。)
食用方法
材料:远志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和莲子粉,再煮一二沸。
此方可随意食用。具有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作用,适用于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材料:当归、远志各g,甜酒0g。
做法:将当归与远志用纱布封好,以酒浸泡,密封。7日后可开取,去渣备用。
每晚温饮,随量饮之,不可间断。酒用尽,依法再制。功能是活血通经,调和气血。
编辑
张颖
校对
曹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