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s://m-mip.39.net/nk/mip_4785535.html
三七别称田七、人参三七、参三七、文州三七等,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以其根部入药,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有“金不换”、“南国神草”之美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三七种类图片大全吧!
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茎暗绿色,指状复叶,轮生茎顶。叶柄具条纹,叶片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朵左右。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卵状披针形。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淡黄绿色。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果扁球状肾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
大叶三七
大叶三七别名竹节参、竹节三七、扣子七、钮子七等,分布甚广,北自甘肃、陕西、河南,南至云南、广西,西起西藏南部,经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浙江至福建北部,生于森林下或灌丛草坡中,海拔~米,越南、尼泊尔、缅甸、日本和朝鲜也有分布。根状茎、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顺气健胃、止血滋补等。根茎药用,能去淤生新、止痛止血,主治跌打损伤。
羽叶三七
羽叶三七别称纽子三七、复羽裂参、羽叶竹节参、黄连三七等,为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70厘米。根茎细长横卧,茎圆柱状,表面有较深的纵条纹,疏生刺毛,下部近于光滑。掌状复叶3~5枚。轮生茎端,叶柄扁压状,长5~13厘米,上面呈纵浅槽,两侧及背面疏生刺毛。分布于云南、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姜状三七
姜状三七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也是中国最早的药食同源植物之一。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肉质,姜块状,5月展叶,6月开花,10月果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海拔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为阴生植物,常生在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下荫蔽处,生长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常绿阔叶林中或山谷密林下,现在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景天三七
景天三七别称土三七、费菜、旱三七等,为景天科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8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单生或数茎丛生,具有医学价值,可入药。产于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苏联乌拉尔至蒙古、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人参三七
人参三七别称大金不换、紫背金牛、金牛远志、坡白草、金牛草、大金牛草、开化三七等,为远志科植物金不换的带根全草或根,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厘米,花期秋季。生于山野灌丛中,分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野三七
野三七别称香刺、土三七、竹节七、白三七等,多年生草本,高45~55厘米,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叶互生,掌状复叶,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核果状浆果,种子近球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1~米的山谷潮湿林内,分布于云南东南部。
藏三七
藏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40厘米,茎有纵纹,根茎横生,有几条肉质根,叶为掌状复叶,数枚轮生于茎顶,伞形花序单生基顶,核果状浆果,生于海拔~米的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下,主要分布于西藏。
藤三七
藤三七别称洋落葵、落葵薯、川七、疑洛葵、藤子三七等,为落葵科落葵薯属的植物,分布在南美热带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福建、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北京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具有滋补壮腰膝、活血及消肿化淤的作用。
菊三七
菊三七别称三七草、菊叶三七、土三七、血当归、牛头三七等,为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果期8~10月,分布于尼泊尔、泰国、日本和中国,生于阴湿肥沃处,有破血散瘀、止血、消肿等功效,有毒,可入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菊三七”混淆为“三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