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咱弥渡老习俗,你知道多少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夏历八月十五,因其时正好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中秋还有团圆节、中秋节、八月节等名字。

中秋赏月,古时也称“玩月”。唐宋时就已经盛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在弥渡诗人师源《中秋玩月》一诗中也有:

又到中秋节,蟾光迴不猶。

云消山似画,病去酒添筹。

共可连千里,光原被十洲。

羽觞飞醉后,疑到广寒游。

对于女诗人来说,中秋节之俗,可谓想得更多更细。多美好的一个团圆节,可丈夫外出,别离父母,心里并不好受。袁漱芳一首《中秋》诗,为我们展现了此景此情:

高空云净雨初收,一片清光照画楼。

赏月无如今夕好,思乡还替远人愁。

村讴牧笛难成调,冷露清风易感秋。

却忆高堂三载别,梦魂常绕凤城头。

遇到此种情况,诗人难团圆,丈夫、父母均不在身边,不免产生些伤感之情,儿女不懂事,满腔的愁怨只好对月倾诉:

一片中秋月,愁人不忍看。

长怀千秋恨,可奈五更寒。

地阔鱼书杳,天高雁影单。

思亲何日报,肠断依栏干。

除了“玩月”思亲,也有赏桂之说,因月宫有桂,人间有桂,八月正是丹桂飘香之时,看着桂花,沉醉在香风里,大有游月宫之感。有诗为证:

阶下如游白兔宫,先秋皎洁胜兰崇。

风前月更新风后,月下香疑来月中。

爽气自除清露点,本心不分众葩同。

迟眠早起无殊致,爱惜因缘一笑空。

文人对中秋的感怀,自然别有风情。好友和诗也可添几分情趣。师源寓邓幼谷家,见中秋感怀诗,以和其韵,更慰友心。诗云:

多云无月亦中秋,人喧不觉鸟啾啾。

惜此良宵如暗度,豪情幸有青灯留。

教子弄孙分果饼,室家相庆事休休。

戒酒虽云无别趣,开筵仍听酒香浮。

触景生情,好友相聚,又忆昔年同盟会友,共度重九的时光,而今劝友大志未成不必伤怀。其诗之二云:

忆昔中秋在醉乡,金波天擁绚重光。

清风耳得声兼色,取阔襟怀廉不伤。

达生莫使韶光老,夜良何异春江好。

分居相约菊花天,远志何妨为小草。

而在云南的外乡人也如此,桐城诗人张同登无奈之时,只好用花解愁,望河思亲了。诗云:

一封书滞难为递,六诏花开且解愁。

故园漫漫隔万里,银河一道望中收。

      张同登《中秋对月思家》

文/盛代昌

图/来自网络

END

版权声明:“微弥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9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