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丁酉雞年壬子月癸未日之冬至

是日詩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

八神表日占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

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冬至·朱淑真

冬至,一阳生。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

本年度第22个节气。

南怀瑾老先生有“活子时”的说法,

冬至一阳生就是“活子时”,它是指一种自然的、生命的春意,过了这个节,天地间阳气就一点点生发了,

春天万物也会开始由秋冬的衰败、转为生长。

不仅如此,自古人们便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亲朋各以美食相赠,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

早在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

冬至又被称为“小年”:

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

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

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至风俗

冬至,也称冬节。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庆贺冬至的习俗。

潮汕祭祖|潮汕有句民谚是“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说外出的人无论如何,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没有祖家观念。于是,这一天潮汕人会备齐猪、鸡、鱼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后一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苏州贺冬|苏州人每到冬至夜,会挂喜神像,拜祭祖先。家中小辈还要穿新衣到长辈处拜谒,又称“贺冬”,礼俗基本和过年一样。不仅如此,这一天还要喝一年只做一次的冬酿酒,又叫做“酒娘“。是由米酒和桂花酿制而成,看着那金黄的色泽,闻着有桂花的幽香,入口绵甜,好不怡人。

山东滕州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将羊骨头一起投入大锅里熬汤,再将切成砣的新鲜羊肉与清洗干净的羊杂一起投入汤锅中煮。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然后切成薄片放入滚开水里一氽,再倒入汤碗中,冲入滚烫雪白的羊汤水,撒上碧绿的葱花,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做成了。配上一个由辣椒油、花椒面、盐、味精等调和就成羊肉汤。

江南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潮汕闽南地区吃汤圆|潮汕地区汉族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潮汕的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北有小饺暖心|冬节这天,北方人会吃饺子,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不仅如此,北方人在包饺子时,常常会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南有汤圆暖胃|与北方人不同,南方人更钟情于汤圆。有句俗语:“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说的就是南方人每逢冬至,会用糯米粉搓成面团,包上各种馅料,揉成一颗颗白白胖胖的汤圆。一口甜糯下肚,再配上随锅煮的甜汤,比山珍海味还美呢。

节令时间是:-12-:27:53农历:十一月初五

三侯情况:

一候:蚯蚓结

二候:麋角解

三候:水泉动

蚯蚓结

蚯蚓作为阴曲阳伸的灵物,感知此时阴气旺盛,因此仍蜷缩着身体。

麋角解

而与鹿同科的麋也在此节气逐渐解角。

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

详细说明:

太阳黄经为°。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

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五运六气:

岁运:木运不及(少角)

司天:阳明燥金

在泉:少阴君火

主气(终之气):太阳寒水

客气(终之气):少阴君火

———————————

五之气所辖时间:-11-22[小雪]~-01-20[大寒]

客主加临:

终之气:不相得,逆。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岁气主方:审平汤。

远志、紫檀香各一两五钱,天门冬、山茱萸各一钱二分半,白术、白芍药、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

终之气:少阴加临太阳,主冬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民乃康平,其病温。依正方。

岁运主方:苁蓉牛膝汤。

苁蓉、牛膝、木瓜、白芍、熟地、当归、甘草各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三枚,乌梅一枚,鹿角一钱。

当日老黄历

1

年月日干支

丁酉年◆壬子月◆癸未日

2

宜◎忌:

宜:纳财掘井开池安床

忌:安门动土破土成服

彭祖百忌:

[癸不词讼理弱敌强,

未不服药毒气入肠。]

3

诸神方位

◇喜神:东南

◇福神:正西

◇财神:正南

◇生门:正东

4

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子、丑时,平坐,伸两足,拳两手,按两膝,左右极力二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左胁下背肩髀间痛、胸中满、大小腹痛、大便难、腹大、颈肿、咳嗽、腰冷如冰及肿、脐下气逆、小腹急痛泄、下肿、足胻寒而逆、冻疮、下痢、善悲、四肢不收。

5

节气所处十二辟卦和律吕

◇复卦:

一阳息阴,建子,十一月。

子月(中气冬至)为复卦,为一阳来复之像(初爻为阳爻),表示冬至过后阳气初生。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

十二律吕:黄钟;

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张景岳曰:“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

冬至宜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古代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时、子月便在养生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

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

二是在冬至前后;

三是三九天。

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30~5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女性冬至养生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那么,冬季女性该如何养生呢?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注意养肝护肝

对于女性,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等。

冬至养生

黑豆核桃猪腰汤

冬至是特别需要养一养的,因为“气始于冬至”。

自古节就是“劫”,节气转换的点上人要尤其注意,更何况冬至是阴阳转换的“点”。

黑豆核桃猪腰汤

核桃1两、黑豆1两、猪腰1对、猪瘦肉半斤、生姜3片

?猪腰洗净切开,剔除中间筋膜后切成腰花,再用盐搓洗,清水冲净,用开水汆烫后洗去浮沫。如果猪腰有腥味,在汆烫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黄酒、或醋可以消除。猪瘦肉同样过水。

?将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1个小时后即可,关火时撒入枸杞,加适量盐调味。

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可以多喝这个猪腰汤。汤里加上黑豆滋肾阴而不腻,核桃这样煮补肾阳而不燥,阴阳平和。害怕胆固醇的话可以不吃猪腰,只喝汤。

冬至,这样重要的节气,它预兆着年关将近。

不管是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潮州人的祭祖饭、苏州人的冬酿酒……

每一碗美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期盼,叫做团圆。

于是,冬至带给我们的,不止是节日的祝福,而是时之岁末,你已经离开家太久,太久。

本文由花輪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喲。圖片選自網絡!

溫馨提示:

文中所提到的中藥方及劑量請友友們斟酌,切不可隨意自行抓藥服用,身體出現問題敬請及時尋找中醫師看癥抓藥。

中醫的治療強調辨證論治,任何關於疾病的建議都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對面的診斷及治療。本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中科刘云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jiangj.com/yzzp/1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