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中医病名。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脏腑机能紊乱,气血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病位主要在心,涉及肝胆脾胃肾,病性有虚有实,且虚多实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具体根据疾病辨证论治。
案
张某,女,48岁,年3月5日树德堂医馆初诊。
主诉:失眠、烦躁七年余。
刻诊:坐卧不安,烦躁易急,欲哭喜悲,心乱如麻,难以表述。身热汗出,月经提前两日,两颧泛红,精神体力差,乏力易倦、腰酸背痛,健忘、脱发,舌体适中,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辩证:心肾不交,肝肾亏虚。治以养心安神,滋养肝肾。
方
首乌藤30克炒枣仁20克远志10克珍珠母30克
合欢花15克柏子仁10克茯神30克当归10克
白芍10克黄连6克肉桂6克生龙齿30克
炙鳖甲10克炒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浮小麦30克
大枣10克生甘草6克
14付,水煎服,每日两次
二诊:服上方十余剂后,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身体烦热感渐轻,情绪好转,腰酸亦轻,效不更方,嘱继服七剂。
三诊:患者言,即使现在不择睡姿,也能达到深度睡眠。心情舒畅,体力恢复,已能正常生活。随访半年,月经濒绝,诸证平稳,病无复发。
按:综合其失眠、烦躁起病之主症,以及身热、汗出、腰酸等兼证分析,本患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现代医学称之为“更年期综合症”,系更年期内出现或轻或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
医院陈勇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经验方,方中首乌藤、炒枣仁、柏子仁、合欢花、茯神、远志共奏养心安神之功,兼具通络、敛汗、安魂、舒肝、宁神、强志之妙;珍珠母、生龙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当归、白芍,补血行血,敛阴和营;炙鳖甲,尤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黄连、肉桂(即交泰丸),以苦寒之黄连清心泻火,辛热之肉桂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二药合用,功在交通心肾,坎离相济。
合栀子豉汤,重在清心泻火,除烦安神,《伤寒论》云:“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栀子豉汤主之”,患者坐卧不安,心乱如麻,周身烦热,无可奈何,即“心中懊侬”之象。患者年近五十,就医时虽未绝经,但生理上正处于绝经期前后,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多见无故悲伤,喜怒不节,健忘心烦等“脏躁病”,加入甘麦大枣汤,重在养心血,除烦热,生津液,缓急迫。
陈勇
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树德堂国医馆馆长。当代中医泰斗关幼波教授大弟子。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5余年。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