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会注明出处和作者,但不对所载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页面证明。本平台将根据版权人的意见对来源和作者进行更正或删除此文,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
平时我们身体有问题,基本都是阴虚阳虚,阳虚衰。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阴阳两虚的人,怎么办呢?一般中医的原则是阴阳相补,但如果这个平衡把握不好,还是容易出问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滋阴壮阳的方子,直接叫地黄饮子或地黄饮子。它的主要功能是滋养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即阴阳双补。
处方: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
耕地/耕地
它主要治疗什么?主要用于治疗下元虚损、痰多所致的麻木,包括舌质僵硬、言语不便、不能行走、口渴不愿意喝水、脚冷、面色红、脉沉细等。
龌龊,病机在于下元不足,阴阳两虚,火盛痰多,堵塞窍窍窍。这里指的是舌头僵硬,不能正常说话,别扭是指脚不舒服,不能走路。
先说说舌头和腿的问题是怎么出来的。
山茱萸
舌头是心口,阳虚,阳虚,痰浊上涌,导致心口堵塞,不能润舌,所以舌质僵硬,说话困难。同时还会出现面色发红,说明是热像。
阴阳两虚,下元不足,肾阳温煦不足,肾精不能滋养腿脚,就会导致走路腿脚痿软无力。
总的来说,这类患者还是有很多畏寒的,下元无力还伴有腰膝酸软、冷痛,说明下面是感冒症状。
所以,这个时候,患者是上热下寒。
石斛兰
辩证地说,这是一种本质是假的,现实却是真的情况。“精”是指引起疾病的内在要素,“标”是指病理产物。
怎么说呢?本质上是阳虚的问题。肾阳不足到一定程度迫使少量虚阳浮上来,阳损阴,导致痰阻。这是标准。
既有阴阳两虚,也有阳虚,还有痰浊。
总结起来,地黄饮子的病机和表象是热、面红、虚阳上浮;冷,腰腿软,冷的感觉,说明这是一种阴阳两虚。
那对应病机来说,治则温补下元,从阴阳两方面入手。
肉苁蓉
这时候再来分析一下地黄饮子的用药。
阴阳双补的两组药,熟地、山茱萸、肉苁蓉、巴戟天,这是君药,也就是最主要的结构。
熟地和山茱萸填精补髓,滋补肾阴为主;
肉苁蓉和巴戟天也补肾精,但以温肾阳为主。
剩下的药,附子和肉桂同用,增强温阳的力量,再加上五味子,结合起来有温摄浮阳的作用。
石斛和麦冬养肺胃之阴,和上面的补肝肾之阴的熟地和山茱萸又不同,既能清虚热,又能先天后天同补。
菖蒲、远志和茯苓用于祛痰开窍,其中菖蒲和远志是开窍常用的药,菖蒲能化湿,远志能祛痰,茯苓针对的是水湿停聚所生的痰,是在治本,可以健脾祛湿消痰。
附子
煎药的时候要加生姜和大枣,这姜枣能调和脾胃,调和气血,做的是药引子。
整体上说,这地黄饮子是温阳为主,针对虚阳上浮,痰浊上逆,闭阻心窍的问题。
实际应用的时候也要进行一些随症的加减,比如光脚废不能用,那就不需要开窍药;如果是阴虚为主,那可以去掉桂附;如果兼有气虚的情况,可以加入人参……这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具体还要根据个人情况辨证。
需要注意的是,地黄饮子还是偏于温补,阴阳两虚偏于阳不足,如果是气火上升包括阴虚,虚火比较突出,就不适合用这个方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