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为何把一味中草药取名为ldquo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中药学家,被后世尊为“药圣”。他著作万字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对后世中医药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今天说的是被他收录到《本草纲目》中一味叫“远志”的草药。“远志”,原名叫“嫄志”,是源于一位远古时代的母亲而得名。

据《史书》记载,上古时代五帝时期,有一位叫姜嫄的女子,她是有邰氏部落之女。帝喾的元妃,周朝祖先后稷的母亲。

据说姜源有一天出外郊游,踩到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回来后便感觉自己肚子里有胎动,知道自己怀孕后每天做筮卜和祈求上天把这胎儿弄走,因为她觉得这胎儿来得邪乎。

尽管没日没夜地筮卜和祈求,孩子还是生了下来,她觉得这个孩子是个不祥之物,便把他扔到巷子里,企图让牛羊把他踩了,但牛羊看到都绕道而行;她又放到树林里,砍柴的人看到了后又拿来被子给他盖上。于是又将他放在冰地里,却又发现有飞鸟过来张开翅膀,扑到他身上为他取暖。

经过几次移弃后,孩子依然安然无恙,姜嫄觉得这孩子一定是受了神灵保护,而能受神灵保护的人,一定是个非同寻常的祥瑞之人,于是便把他抱了回去,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把他取名为“弃”。

弃一天天长大,姜嫄是个种植能手,喜欢清静,做事专一,在农业种植方面颇有成就,弃小的时候就喜欢跟着母亲种麻和豆,长出来的作物都很茂盛。长大后的弃成了种植能手,耕田种谷,能根据土地的栽培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加以种植培养。后来帝舜把他封为农师,开展农耕,教人种植谷物,整个部落从此结束了因粮食短缺而饥饿之苦。

有一天帝舜对他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全靠你这个后稷播种各种谷物,我把干邰封给你吧。”又把弃的名字封为“后稷”,取姓为姬氏。他便成了周朝的始祖。

后来舜又派后稷跟禹去治水,后稷走后姜嫄日思夜念。终于等到治水成功,后稷回来,她高兴无比,高兴之余便看见他浑身上下都长着浓疮,烂疮往外流着黄水,面容异常憔悴、神情疲惫不堪。姜嫄看得十分心疼。

于是到处想法医治后稷的肿疮,可是实在也想不出有什么好的法子可以医治,况且同去的人回来身上都长着疮,没人知道该怎么医治。

后来她想到自己有一次因劳累过度生了一场病,她便顺手在田里摘一株柳叶细枝、墨绿发亮、茎红根黄的草,放嘴里细嚼,味道有点甘而温,嚼过几次后,整个人都舒服多了。后来又多采一些回去放在锅里熬汤喝,喝过几天后病竟然就好了。

想到这,她立即到田里去把那种草采回来试着熬汤给儿子喝,没想到喝过一段时间后烂疮竟然真的好了。于是又告知部落里的人,让他们也采回来治自己身上的烂疮。

出乎意料地一治一个好,此药的名气渐渐大起来,采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姜嫄为了让儿子和人们记住这种药草,便给它起了名字叫“嫄志”,意思是姜嫄发现的,人们要永远记住它。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编《本草纲目》时,觉得“嫄志”最早被发现,药用年代久远,就改名为“远志”,后来医药界便以“远志”通用。

刘向在写《列女传》时把姜嫄编在母仪篇的第二位。他引用了《诗经》里的几句话赞颂姜嫄:“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同时也夸她教出来的儿子后稷为:“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

意思是说姜嫄因为伟大,品德高尚而受上天眷顾,后稷有文德,和上帝一样伟大,拯救百姓于饥饿之中,有养育之德。

“远志”的得名虽是个传说,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中草药历史之久远,医者救济苍生之仁心。

中草药显著的疗效从神农尝百草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古老的中医中草药经历了无数伟大的从医者,在无数民间临床验证、经验理论中总结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中国的中医就是秉承了济世救人的仁心,将古代传承下来的医术用于现代医学领域中,在年的疫情中,中草药在治疗中就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5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