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主要产区
1.党参
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或川党参的干燥根。
党参(潞党):山西、甘肃;素花党参(西党):甘肃、四川;川党参(条党)四川、湖北、重庆、陕西。栽培或野生,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条长粗壮,横纹紧密,体稍硬质柔,断面黄白,气香味微甜,嚼之无渣。
2.黄芪
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栽培,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
条直粗长,两端均匀,分枝少,绵性大,粉性足,味甜,豆腥气浓。
3.甘草
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新疆。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
条长均匀,皮细紧,色红棕,质坚实,粉性大,味甜。
4.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河北、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条长,根头少,质坚实,色黄光洁,空心少。
5.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内蒙古、新疆、山西、宁夏、甘肃。野生为主,秋季采收。
茎粗,外色淡绿,内部充实,髓心棕红,味苦涩,木质茎少。
6.甘遂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
陕西、山西等省。野生,秋季采收。
肥大饱满,色白,粉性足。
7、远志
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野生为主,生长3年后秋季采收。筒粗,肉厚,质软,无木心。
8.香加皮
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
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无木心,香气浓厚,味苦。
9.苍术(北苍术)
为菊科植物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生长3~4年后采收。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明显,油性足,香气浓郁。10.知母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等。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根茎肥大,质坚而柔润,断面黄白色,嚼之带黏性。
11.牛黄
为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京黄:河北、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西黄:陕西、甘肃、新疆;东黄:辽宁、吉林、黑龙江。全年采收。
个大完整,色棕黄,体轻,质松,断面层纹薄而清晰,气清香,
味先苦后甜,有清凉感。
12.白芷(白芷)
为伞型科植物白芷的干燥根。
河北、河南。栽培,秋季采收。
根肥大,挺直,质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香气浓郁。
13.柴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
河北、北京、山西等,习称“北柴胡”。野生为主,春、秋两季采收。根条粗长,无残茎、叶及须根。
14.肉苁蓉
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野生,春、秋两季采收,晒干者为甜苁蓉。
甜从蓉:条粗壮,色棕褐,鳞片密,质柔润,不中空。盐苁蓉:条粗大,鳞片细,色黑,质软,断面有光泽。
15.土鳖虫(冀地鳖)
为鳖镰科昆虫冀地鳖的雌虫干燥体。
河北、河南、山东、北京。野生或养殖,野生5~9月捕捉,养殖10~11月捕捉。
体肥,质轻,大小均匀,色黑棕,有光泽,不破碎。
16.天仙子
为茄科植物莨菪的干燥成熟种子。
河南、内蒙古、甘肃。野生或栽培,秋季采收。
粒大,饱满。
17.紫菀
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河北、安徽、河南。栽培,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采收。
根条粗长,皮色紫红,质柔软,无残茎。
18.酸枣仁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成熟种子。
河北、北京、天津等。野生,秋季采收。
粒大,饱满,外皮紫红色,光滑油润,种仁黄白色,无核壳杂质。19.蓼大青叶
为寥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河北、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等。栽培或野生,夏季叶茂盛时采收。
干燥,叶完整,蓝绿色或蓝黑色。
20.漏芦
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河北、山东、山西、辽宁。野生或栽培,春、秋季采收。
条粗,色暗棕灰褐,体轻质坚脆、不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