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黄帝内经朗读与解析66

黄帝内经

灵枢经别第十一

黄帝问于岐伯日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

很高兴听到朱老师的诵读,读的非常自信从容,感谢你的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大家看这一篇的篇名叫经别第十一。经别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这个读本省简了很多篇章,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十二条经脉可以称为十二正经。它们的循行路线是很复杂的,打个比方,就是说有主路也有辅路。经别这篇章讲的都是辅路,别行的部分,所以说叫经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五音就是角徵宫商羽;五色就是青赤黄白黑;五时就是春夏长夏秋冬;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位是东西南北中。这句话就充分体现了我们的五行观念,取象比类,象数思维。天六地五,数之常也。我们人体有五脏与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一一相应。五行实际上就是天之六气,就是风暑火湿燥寒,化生万物以后在地球上可见的物象,也就是五大类时态信息,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物候风貌。“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大家应该听说过十二律吕。六律是如何被发明和发现的呢?在黄帝时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就是仓颉造字。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就是伶伦造六律。给大家讲一个咱们古人的实验吧,非常有意思,叫葭管飞灰。我们的古人,他们很早就会制作乐器,最常见的就是用竹子做竹笛;然后还有用仙鹤的长腿,因为是中空的,做成骨笛,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乐管。他们取十二根乐管,长短不一。据说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半。然后建一个密室,这个密室建在地下,有三重墙,他的各个门朝向不同的方向,墙缝要用牲畜的血涂抹,然后还要密布缇缦,这个地下的密室,几乎没有任何外来气流的干扰。他们把这十二根长短不一的乐管,埋藏于密室地下,直立的,也就是说它的上口与地面是平齐的,下端是长短不一的。因为这个乐管是中空的,他们就用那个芦苇里的薄膜,烧成灰,虚虚地放在这些中空的乐管内。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芦苇,你把芦苇剖开以后,里面有一些很薄的白色的薄膜,干燥后的薄膜,把它烧成灰,就称为葭灰,因为那层薄膜被称为葭莩。有个成语叫葭莩之亲,就形容非常远的亲戚。所以这个葭灰,是非常轻非常细的。把葭灰虚虚的填在这十二根乐管内,然后就把这个密室密封好。他们等到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最长的那根乐管叫黄钟,它里面的葭莩之灰,因为感到了地下阳气的涌动,就会飞出来,并且会发出声音。以后每过一个节气就会有一个乐管内的葭莩之灰飞出。所以说被称为葭管飞灰。这种办法称为飞灰侯气法。冬至,黄钟内的葭莩之灰飞出来;到了大寒,大吕这根乐管内的葭莩之灰飞出来;到了雨水,太簇这个乐管内的葭莩之灰飞出来;一直到小雪,最短的那根乐管应钟里的葭莩之灰就会飞出来。这样一年就会依次有十二个乐管内的葭灰飞出来。我们常说的黄钟大吕就是由此而来的,常用它来代指我们的国乐。我们的十二律吕就是这样被发明和发现的。实际上仍然来源于天地相应。

我们常说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以天象计时,因为天象变化无常,容易出现误差。所以说我们的古人又发现了飞灰候气法,因为冬至一阳生的时候,黄钟内的葭莩之灰自动飞出。以后每过一个节气依次会有一个乐管的葭莩之灰飞出,非常的准确,固定不变,所以说被称为律。十二律吕,这个双人旁的律为阳,双口吕为阴。这个双人旁的律,双人旁在甲骨文里,表示四通大路。右边的这个部分就是用手执笔写字的样子。它的本意,是说写入法典的,人们处事的时候必须遵循的法典、条文、规则。双口吕的本意就是两人对唱或者是多人唱和,就像民歌和山歌一样。我们人体有十二条正经,包括六条阳经与六条阴经,与十二律吕完全相对应。天六地五,是说地五为阴,与我们的五脏相应;天六为阳,与我们的六腑对应。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五脏六腑,五运六气这样的观念的形成。

“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这样大家就非常容易理解了,我们的十二律吕与十二正经相对应,与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十二节就是我们人体的十二个大关节。十二经水就是当时黄帝时期,我们华夏大地上的十二条大的河流,十二时就是我们的十二个时辰。“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天地相应,天人合一,天六地五,这就是我们天人相应的根本。

我们大家对十二地支都非常熟悉,十二地支可以用来记年,记时,记生肖,记月份。实际上我们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最初在甲古文里的时候都是象形文字。它们的来源,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十二气相应于天象的描述。也就是说在子月冬至一阳生的时候,我们仰观天象,星象图的样子正好是子这个字的描摹。

在黄帝那个时期,我们一年当中第一个月被称为子月,就是冬至一阳生的十一月。其实这个字,它的写法在甲骨文里的样子,就是冬至一阳生的时候,天上的星象图。所以说我们以天象为文字描述时气,所以被称为天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古天文学非常的发达的原故。

“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就是我们的十二条经脉,我们人的疾病与健康,与它息息相关。如果你要学医,必须要从学习十二经脉入手。如果你想做一个上工,做一个上等的好大夫,也必须自始至终都要学习十二经脉。“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粗之所易”,就是粗鄙的人,庸医,下等的大夫,他们认为十二经脉非常容易;上医,上工,上等的好大夫,他们认为经脉非常晦涩难懂,非常神奇。所以黄帝就请岐伯给他讲十二经脉的离合出入是怎样的。

“岐伯稽首再拜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也,请卒言之。”“稽首再拜”就是五体投地,最隆重的跪拜礼;“粗之所过”,就是粗鄙之人,下医,他们容易掠过这个问题,上医上工,上等的好大夫,他们会非常留意十二经脉;这个“息”其中有一个意思就是我们一呼一吸之间,那个一瞬间的停留;“请卒言之”就是让我详细的告诉你。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卡介苗预防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hl/1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