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灵枢本神第八
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很高兴听到王老师的诵读,读的非常优美流畅,感谢你的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实际上仍然是在讲针刺之法,针刺的原则,在决定针刺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病人之态,一定要知道他的精神魂魄的得失存亡。“五者以伤”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如果五脏之精气,有损伤就不可以随便针刺。“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我们都知道肝主藏血。“血舍魂”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的魂寄存于肝血之中。肝为魂之舍。如果肝气虚,人就容易惊恐;如果肝气实,人就容易发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脾藏营”,这个“营”怎么理解呢?营实际上就是指的营气。它来源于水谷精微之气的化生。营气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我们前面也学过卫气,卫气同样来源于五谷精微之气的化生,它运行于脉外,具有卫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卫气与营气的区别。“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因为脾主四肢肌肉,所以脾虚的病人非常的懒散,他的四肢非常无力,身体非常沉重;“五脏不安”,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那我们的五脏肯定都要受影响。“实则腹胀,经溲不利。”经溲就是说的小便,小便不利,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气不正常就会影响小便的生成。“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心主血脉,我们的神就藏在心中。因为心的五志为喜,所以心气虚,比较容易悲哀;心气实就会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我们的魄藏于肺中。如果肺气虚就会鼻塞,因为肺开窍于鼻,就会少气懒言;如果肺气实,就会容易喘息,咳嗽,胸中胀满,就像我们有时候咳嗽厉害的时候,会不得平卧,仰面喘息的样子。“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藏不安。”肾主藏精,肾所藏之精,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就是五脏之阴精,因为肾为先天之本;第二种精就是我们的生殖之精,因为肾主生殖发育。我们的志就藏于肾中。如果肾气虚会导致四肢厥冷,因为肾中藏着我们一身的元阳。如果肾气实就会下腹胀满,五脏不安。由此可见脾藏意,肾藏精,藏志,心主神明。所以说一个人是否精神,是否有意志力,是否有魄力,有胆魄,其实是和我们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实际上仍然是在说针刺之法,一定要先审查病人五脏精气的虚实,然后再谨慎地调和它们。本神第八这一篇章,在灵枢里边非常重要,它实际上也是我们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它详细地阐述了神的概念,是我们祖国医学对人的精神魂魄,意志思虑等等认识的阐述,所以说这一篇章非常重要。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