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问天元纪论篇第六十六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精彩解析
很高兴听到罗老师的诵读,读的非常优美流畅,感谢你的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何如?”黄帝在问鬼臾区一些关于五运六气的知识,他在问五运如何来主宰四时。
咱们在五脏生成篇里讲过关于五运六气的一些常识。五运实际上就是五行,是自然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气的运动变化;六气是什么呢,就是咱们自然界六种气候:寒暑燥湿风火,然后运气学说是什么呢,五运六气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用来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的一门学说。
昨天给大家聊过五行的由来,五行,实际上就是随时令、季节演变,逐渐呈现的五大类时态信息。古人通过观察天上的星象来计日定时,所以说史记中有一句话叫: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五运六气实际上就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
国语中有一句话叫: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六实际上就是指的六气,就是大自然的六种气候,风热暑湿燥寒;地五就是地上的五行,木火土金水。
“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鬼臾区是如何回答的呢?五气运行,各终期日。这个期应该是读作ji。它的写法上面一个其实的其,下面加一个月,是一年的意思。五气运行就是五行运行。实际上是在说五运不单是用来主宰四时,也可以统领一年;不单纯用来主宰四季,这一年有一种明显的气候变化,比如雨水大。
我们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天气对我们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就用五运六气专门来探讨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反复强调天人相应,天人相应到底包括什么呢?
天人相应,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天象、气象、物象、症象、脉象,五象相结合。症象就是说我们人体生病了以后的外在表现,我们的症状;脉象就是切脉。其实这就是天人相应的具体表现,五象结合。
“帝曰:请闻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鬼臾区”回答说,“臣积考”就是我长久以来一直都在探索研究《太始天元册》这本书。
《太始天元册》是一本非常神秘的书,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知道的最早的书。它记录的内容是距今四千年的时候,东周时期的古天文星图。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古天文学非常发达。
下面的这一段话就是《太史天元册》里边的文字。“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段文字非常优美,如果大家能背诵过是非常好的。
“五运终天,布气真灵”实际上就是说的五运六气,在天为六气,在地为五行。“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七曜”昨天给大家解释过了就是五大行星加上日月。因为它们对地球影响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叫七曜周旋。它们围着地球运转,或者地球绕着它们运转。“九星悬朗”是什么呢。大家对北斗七星非常熟悉。北斗七星就是七颗星星组成的,咱们俗成杓子星。它的杓子柄是柄状三星:玉衡,开阳,摇光;勺子头有四颗星,称为魁,这四颗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大家能想到吗,在七千多年以前,咱们的夜空里是北斗九星。
北斗九星就是现在能够看到的北斗七星,再加上两颗星:玄戈和招摇。因为中华文明都是起源于黄河流域。在七千多年以前,我们的先祖站在黄土地上,仰望星空所看到的就是北斗九星。由此可见,我们的阴阳五行的源起要超过七千年前,至少也有万年的历史。
后来玄戈和招摇两颗星逐渐淡出了恒星圈,我们就无法用肉眼看见它们。现在只能看到北斗七星。“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当然是我们古人仰观天象的主要对象。《太史天元册》是用来记录古天文星图的,我们的古天文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九星和七曜。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阴阳、刚柔、幽显、寒暑。这里边就包含了我们阴阳观念的形成。“幽显既位”,这个幽就是幽暗的,显现不出来的;显,那自然就是彰显出来的。所以说阴阳、刚柔、幽显、寒暑,我们的阴阳观念,由此而生发。“臣斯十世,此之谓也。”传说鬼臾区是神农氏的后代。神农氏到鬼臾区一共传了十世。大家都知道神农尝百草,他也是我们祖国医学的师祖吧。传说神农氏的腹部是透明的,由此可见,我们古人对于人体是多么的好奇,他们一定要探索自己的身体。到了鬼臾区,他仍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上古医家。三阴三阳,就是根据阴阳之气的多寡以及阴阳之气的变化来划分的。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形式可以用开、阖、枢来表示。三阴可以分为厥阴,少阴和太阴。三阳可以分为少阳,阳明和太阳。
阴阳之气是动态变化的。开、阖、枢如何理解呢?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像我们的门,关上这是一种状态,打开又是一种状态,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就是半开半合,这又是一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就可以用开、阖、枢来表示。我们的古人就是用开、阖、枢来描述阴阳之气的动态变化。
“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咱们在五脏生成篇里曾经讲过。五运六气也就是五运的变化,有三种状态,表现为太过、不及以及平气。太过就是运气太盛,不及就是不足,平气就是不温不火,正常的气候,称为五运三纪。比如春木,春木对应为风,如果风气太大就成为太过;如果风气该来不来或者风气偏弱就称为不及;如果风气恰合时令不温不火就称为平气,这三种变化形式称为五运三纪。
“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其实就是在说,如果运气太过则被抑制;如果运气不足,则得相助;大家会看到有“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实际上就是在说我们的大自然,我们的天地,有一种自然调节的能力,也就是阴阳平衡,自稳自洽的神秘的力量,如此才能保持天地阴阳的平衡,人和万物才可以生存。
其实我们人体也是具有超强的自愈能力,也是自稳自洽的系统。其实这种神秘的力量,应该是来自于天地,也是天人相应的一部分。“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就是说我们研究五运六气,就可以推算下一个运气如何,就可以知道随后到来的这个运气是什么,可以预期推算。
“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应天为天符,就是在说该年的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是相同的。“岁直”也称为岁会,也就是说,该年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年支的五行方位属性相同;三合为治,就说该年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与年支的五行方位属性均相同,所以称为三合为治。
这个天符,岁直,三合为治,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比较晦涩,大家明白就行,实际上它在表示五运六气的变化形式。当这三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表现为一气偏盛,就是这一年里,有一种气候表现的比较明显,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