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远志 >> 远志含量 >> 远志与当归

远志与当归

远志:小草、细草、棘菀、绕

(根)苦,温,无毒

:(根)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叶)益精补阴气,止虚损梦泄(《别录》)

当归:乾归、山蕲、白蕲、文无

甘,温,无毒

: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症癖,肠胃冷

一一摘自《本草纲目》

尽管我母亲一辈子在农村,但她可是正宗卫校毕业,又当过多年赤脚医生,故而对药品非常熟悉,识得不少药草。

在我们村的山岭上,除了既能入药也主要是能吃的苦菜(败酱草)、白蒿、婆婆丁(蒲公英)、马齿苋之类,母亲还能辩识出柴胡、路辙(车前草)、狗奶子(枸杞)、野山菊等多种。有一次,她指着一棵紫花、细叶的山草跟我说,“这就是远志,成药后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唉一一”母亲突然叹息一声,才又接着说道,“本是好药,在我们这儿却只被刨去当了柴烧,要是卖到昌乐(我们县城),能换一根石笔;卖到潍坊(我们行署所在地),能换支铅笔;卖到济南(我们省城),能换盒腊笔。如果多拿些,卖到北京、上海,准能换支钢笔。所以,孩子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志向远大,好好学习,争取将来到潍坊工作,省得像为娘一样在农村吃苦受累。”

长大以后,我果然在潍坊工作了多年,后又调至济南,最后在北京安家落户。

此等经历或称“成绩”,在许多人看来,实在太过平常,不值一提,但于我而言,却是遂了母亲心愿,个人“远大志向”得以实现也。

不过,我之成长进步虽说离不开母亲的教育,却与我们村的“远志”没有多少关系。因为单就远志本名而言,与志向、报负什么的实无关联。“此药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何况东晋谢安还说过“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呢?

而作为君药或臣药,远志可与诸多药物搭配,治不少病症。但可能由于药性不同,它偏偏很少与其在口头上常连到一块儿的当归搭配到一起。除了有些人为了泡酒,说是能够养生,补气血亏虚,乃至宫寒。

“当归生陇西川谷,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别录》)”。“今出兰州、宕州、翼州、松州,以宕州者最胜(《唐本草》)”。幸亏这当归没像远志一样也长在我们村的山岭上,否则定会被刨来当作柴烧,或者喂了兔子。

《本草纲目》中引别人语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猝取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可见,我们还是不应望文生义,赋予这“当归”之名以什么象征,曲解了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了。

传说,三国时姜维自魏投蜀,跟了诸葛亮后,曹魏认为他人才难得,投蜀可惜,便想方设法让其“回归”。有人知道他事母至孝,便将他母亲接至洛阳,诱逼老人家给儿子修书,并附上一块当归,意思是要姜维赶快回来。

姜维接此书信,明白其中用意,但他认为蜀乃汉室正统,诸葛亮又对自己不错,不想回去。遂写下一封回信,附上了一棵远志,说是:“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收到儿子的回信后,姜母很是理解,平静地说道:“儿有远志,母无他求。”

我这人可没姜维这等胸襟,如此有“远志”,只记着“远志”还有另外一名,唤作“醒心杖”耳。这些年我待在北京,不说被“霾”得厉害,个人也确实有内火,心浮气躁,气血两亏,真的应该回归乡间,到我们村住上些时日,以好好调理调理,去去心火,补补气血。

回去吧。尽管我们村没有“当归”,还糟践“远志”,但是有含辛茹苦的母亲,有勤劳的父亲,有浓浓的乡情呀。

郭晓畅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预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hl/1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