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俗话说“冷在三九”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
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小编也不禁感叹:好冷啊!
小寒,
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当太阳到达黄经°时,
对于神州大地而言,
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小寒”一过,
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
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
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
小寒节气开始,
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
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
中国东北北部地区,
则成了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
美若仙境。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小寒之日"雁北乡",
乡是趋向,
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
二候鹊始巢。
后五日,
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
准备繁殖后代。
三候雉始雊。
再五日,雉鸠开始求偶。
雉是野鸡,阳鸟,
雊,是求偶声,
早春已近,早醒雉鸠开始求偶。
小寒习俗
1喝腊八粥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2吃菜饭南京传统,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3吃糯米饭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4补膏方《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的好时机,此时可以再备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小寒进补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下面就介绍几个适合小寒食用的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为碎块,加入当归、生姜、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食肉喝汤。
功效:温中补血、祛寒强身,适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等血虚及阳虚的人群。
山药枸杞蒸鸡
食材:肉鸡一只(约1千克),北芪15克,党参20克,山药40克,枸杞30克,水发香菇、笋片各25克,调料适量。
做法:肉鸡洗净备用;北芪、党参、山药、枸杞、香菇、笋片洗净放入鸡内,将鸡的切口缝好,置干净的盘上,上蒸笼蒸大约1小时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远志枣仁粥
食材: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粳米20克
做法:将远志、酸枣仁,粳米洗净;粳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远志、酸枣仁,小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安神。
小寒养生
保暖
出门和睡前别洗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这个节气外出,头部特别容易受寒,寒又为百病之源,长期积累寒气,特别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注意头部保暖不仅是要戴帽子那么简单,三九天里,出门前、睡前别洗头等生活细节也很重要。
起居
坚持午睡半小时
起居建议坚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钟,晚上九、十点的时候尽量睡觉,因为冬属阴,昼短夜长,阳气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经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这些生活小细节都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职场白领,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议在午饭后借助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来进行调理。
饮食
少食辣火锅多吃鱼虾
专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腻、凉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对于三高患者来讲还会加重疾病的发展,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小寒大寒,
冷成一团。
最冷的时节最能检验温暖。
请不要错过年的第一场雪,
更不要错过那个深爱你的人……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综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