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生长在山坡路边、疏林下或阴湿草丛中的常见野花,它看着个头不高,不开花时基本忽视它的存在,但殊不知有一个名头很响的名字——韩信草,头顶名将光环,让人有点刮目相看。
▲长在疏林下的韩信草组图:远志
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韩信乃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官拜淮阴侯,那是何等人物,而这么一种小野花能以此名将命名,这必有一定来历。民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韩信年少时家里穷,靠在集市卖鱼为生,一天被几个无赖毒打一顿,卧床不起。邻居大妈见状就从田里弄来一种草药给其煎汤疗伤,没过几天,他的伤就好了起来。后来,韩信从军,官至元帅。在一次征战中,士兵伤了很多,他就派人到田野采集邻居大妈给他治伤的那种草药,用大锅熬汤让伤兵服用,结果,伤者很快痊愈。有人问如此神奇的草药叫什么名字?韩信也不知道。有人说:“那就叫“元帅草”吧!”可有人反对说:“几百年后,谁知道是哪个元帅,干脆以元帅之姓名称之,叫“韩信草”!”从此,韩信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民间。▲淮阴侯韩信(《楚汉传奇》剧照)图:网络
据《岭南草药》载:“韩信草味辛,性平,治跌打伤,祛风,壮筋骨,治蚊伤,散血消肿,以之浸酒妙”;《贵阳民间药草》载:“全草入药,苦、寒、无毒,有平肝消热之功”。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韩信草主要含有野黄芩苷、汉黄芩苷等70多个黄酮类成分,另外还有酚性成分、氨基酸以及有机酸等;药理学上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及精氨酸酶Ⅱ抑制等作用。这么看来,韩信草之名确实配得上这小草。▲韩信草图:远志
韩信草在《浙江植物志》中记录为印度黄芩,这是对其拉丁学名的直译,许多植物采用这种方式的中文名。韩信草ScutellariaindicaL.是唇形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向下生出多数簇生的纤维状根;茎上升直立,四棱形,通常带暗紫色;叶片卵圆形或肾圆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被微柔毛或糙伏毛。
▲韩信草的叶部特写图:远志
韩信草在4至5月份开花,开花时如一群着淡紫霓裳的窈窕淑女,让人忍不住俯下身来多看几眼。它的花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精致,对生,排列成顶生总状花序,常偏向一侧,看着像一把牙刷,所以有些地方又叫它“牙刷草”,当然黄芩属中还有其它一些品种的花序也长得像牙刷。
▲你觉得韩信草的花序像“牙刷”么?图:远志其花萼在果期宿存并增大,上部结构特化为盾片(黄芩亚属特有结构),如挖耳勺状,“耳挖草”之名即源于此。▲挖耳勺状的盾片图:远志
花冠蓝紫色,上唇盔状,下唇中裂片具深紫色斑点,这些紫色斑点是用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以帮其完成传粉。
▲韩信草的花组图:远志
目前对韩信草的应用主要还是在药用上,而在园林、园艺中未有看到其应用。从开花时的效果看,韩信草还是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多年生的,可进行驯化培育,作为耐荫地被在园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第65(2)卷:.[2]浙江植物志.第4卷:-.[3]元帅草的功效与传说.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4(05):37.[4]韩信草的指纹图谱及化学成分研究.承德医学院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