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见过吗能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

远志,见过吗?能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远志

来源产地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生太山及宛朐川谷。四月采根、叶,阴干。

案药名无齐蛤,恐是百合。宛朐县属衮州济阴郡,今犹从彭城北兰陵来。用之打去心取皮,今用一斤正得三两皮尔,市者加量之。小草状似麻黄而青。远志亦入仙方药用。

《中药大辞典》

为远志科植物细叶远志的根。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阴干或晒干。趁新鲜时,选择较粗的根用木棒搂松或用手搓揉。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名"远志棍"。

生向阳山坡或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主产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此外山东、内蒙古、安徽、湖北、吉林、辽宁等地亦产。

性味功效

《神农本草经》

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味苦,温,无毒。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

《雷公炮制药性论》李中梓

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补不足,除邪气,益智慧,明耳目,宁怔忡,定惊悸,利九窍,治健忘,壮阳道,益精气,长肌肉,助筋骨,及妇人血禁失音,小儿惊风客忤,皮肤热,面目黄,久服悦颜色,延年。甘草汤泡,去心用。

远志苦入心经,温能滋肾,而不足等证,咸本二经,故都治之。

《本草经解》叶天士

气温,味苦,无毒。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去心,甘草汤浸晒干用)

远志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温味苦,入手厥阴心包络。气升味降,阳也。

中者脾胃也,伤中,脾胃阳气伤也;远志味苦下气,气温益阳,气下则咳逆除,阳益则伤中愈也;补不足者,温苦之品,能补心肝二经之阳不足也。除邪气者,苦温之气味,能除心肝包络三经郁结之邪气也。

气温益阳,阳主开发,故利九窍,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心,心气光明,故益智慧。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天君明朗,则五官皆慧,故耳目聪明不忘也。心之所之谓之志,心灵所以志强。肝者敢也,远志畅肝,肝强故力倍。久服轻身不老者,心安则坎离交济,十二官皆安,阳平阴秘,血旺气充也。

《玉楸药解》黄元御

味辛,微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开心利窍,益智安神。

远志辛散开通,治心窍昏塞,胸膈痹痛。补肾壮阳,敛精止泄。疗骨疽乳痈,一切疮疡肿毒。

《饮片新参》王一仁

远志

形色:色淡黄,形圆,作梗管状。

性味:苦温辛酸。

功能:通七窍,益志健脑,安神,化痰,止咳。

分量:六分至一钱半。

用法:去心,炙用。

禁忌:痧麻,及燥咳者忌用。

陈士铎《本草新编》

远志,味苦,气温,无毒。而能解毒,安心气,定神益智,多服强记,亦能止梦遗,乃心经之药,凡心经虚病俱可治之。然尤不止治心也。肝、脾、肺之病俱可兼治,此归脾汤所以用远志也。而吾以为不止治心、肝、脾、肺也。夫心肾常相通者也,心不通于肾,则肾之气不上交于心,肾不通于心,则心之气亦不下交于肾。远志定神,则君心宁静而心气自通于肾矣,心之气既下通于肾,谓远志但益心而不益肾,所不信也。是远志乃通心肾之妙药。故能开心窍而益智,安肾而止梦遗,否则心肾两离,何能强记而闭守哉。

归经

《雷公炮制药性论》

归心、肾经

《本草经解》

归肝、心、心包经

《玉楸药解》

归心、肾经

别名

《神农本草经》

棘菀、棘绕、细草

《中药学》凌一揆主编

远志(《本经》)

辛、苦,微温。归肺、心经。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

1.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等证。用于惊悸,常与朱砂、龙齿等同用,如远志丸;用于失眠、健忘,可与人参、石菖蒲配伍,如不忘散。

2.用于痰阻心窍所致的精神错乱、神志恍惚、惊痫等证。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以增强祛痰开窍之力。咳嗽痰多,难咯出者,用本品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咯出,每与杏仁、桔梗、甘草等同用。

3.用于痈疽肿毒。远志能消散痈肿,用于痈疽疖毒、乳房肿痛,单用为末酒送服或外用调敷。

3?10g。外用适量。

有溃疡病及胃炎者慎用。

太极本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5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