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到家里,看了十个病人的单桂敏医生已经精疲力竭,洗漱之后跟老头子说自己不吃饭了,想休息。
一向春风拂面的老头子终于忍不住吼起来:“如果用你的一条命换病人的一条命,你也换是吗?!”
“可是没办法呀,”退休多年的老太太也很委屈,“人家都求上门来,在你面前,信任你,把生命交给你。我的职业是医生,你的角色决定你一辈子就要干这件事,一个有良心的医生没办法看着一个病人绝望地从自己的眼前离开啊......”
单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三年前和余浩医生终南采药的一次对话。
终南山很高很大,爬起来非常辛苦,有一段路我们不得不向上一百步就停下来休息一阵子。汗流浃背喘大气的时候,余浩感慨起来:“一个医生要是拿爬山的拼劲来攻克癌症,那还是挺有希望的。我们常常在开三五个方子没效的时候,产生退缩的心理。病人需要拼,医生也需要拼,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医生能够尽全力,多花心思,多出招,肯定能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医生看见一个坡很陡很长,就放弃,对病人说对不起,你自己爬吧,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想法。其实医生一放弃,病人也就难免放弃。我曾经治过的一个肝癌的病人就对我说,我不怕癌症,不怕吃药苦,我怕就怕医生不给我开药了,医生放弃了。”
在海口遇见单桂敏老师,像是遇见一位熟悉已久的邻家阿姨。圆圆的身材笑眯眯的眼,说话做事风风火火利利索索。
六十年代末上山下乡的赤脚医生单桂敏,比我妈妈小几岁,那个年代教育出来的人,我多少有几分理解。“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医生的天职。医者父母心,对待病人要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满腔热情全心全意。
“我出门在外的时候,常常会在衣服上别一枚别针,”邻家医生单桂敏笑起来总是满满温暖,“有时候路边有人晕倒、紧急中风救治的时候,这枚别针可又大用场呢!”
治病救人,是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天份,扶老爱幼,也是一个人的本分。
走在路上一个医生看见病人不去帮助,在他们那个年代,内心和做贼没什么区别。
不过,和单老师说话间,当年拜访李可老先生的画面也一样在我眼前闪过。
那天李可老爷子正在客厅,紧锁眉头满脸皱纹地坐在电视前,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过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低低地声音略带歉意对我说:“前阵子重感冒,经常性头晕,身体不舒服。”
“你说得大声一点,”李老指指自己的大耳朵,“左边的已经听不见了,右边的也只能听见百分之三十。现在很多病人还非要找我看病,我大部分时候只能靠摸脉了。”
说这话的时候,门口还排着好几拨眼巴巴的病人。
那天要离开的时候,我请求李老不能真把自己当蜡烛,烧光去照别人,留多一点能量保全自己,包括连像我这样的记者都不要见了。
他笑着叹了一口气:“可是病人都到门口了,怎么能把他们推出去呢?”
几年前的北京,我还曾经陪同张至顺老道长去探望过胡海牙老先生,胡老先生就是不忍心拒绝病人,九十多岁还在坚持看诊,最后自己病倒了......
老道长拉着胡老的手说:我们修行人还是照顾好自己要紧,不要因为病人把自己变成病人了......
孙曼之老师去年心软,医院请出门已经不治的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开方,最后又被当初再三恳请他医治的家属投诉,再加上报社无良记者未经采访的不实报道带来不少麻烦......可是我在孙老师口中,没有听见一句抱怨。只是安安静静地说这下我可以专心写书教书了,然后开始准备年正安青年医生培养计划第七期孙曼之中医师承班......
在寻访记录中医的路上,很多很多像朱良春、李可、孙曼之、余浩、单桂敏......这些医德高尚的中医时时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厚朴待人使君子长存远志
苁蓉处世郁李仁敢不细辛
我们生活中,真的很希望身边多一些精诚大医啊。可是医生也是人,也是生活在尘世里的众生,不应该被要求扮演神的角色。
正心诚意,温暖喜悦。新的一年到来,祝福我们大家健康喜乐,少得疾病。
也祝福我们心爱的中医老师们,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在帮助更多的人脱离疾苦同时,也好好爱惜自己,有好身体,好心情。
从心发现,生活太美。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报名正安影像生活课程,跟着油麻菜看世界。
黄剑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南昌哪家好中科公益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