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黄土坡、荒山沟,这些用来描绘祖国西北农村的语词,与大海、军舰、水兵可谓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有一句老话,叫“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在转”,姚秀平出生在偏僻农村,从小衣不蔽体、饭不饱腹,过得是“破衣烂裳土窑洞、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突然间一个穷孩子,时来运转,光荣地加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一名水兵,与大海结缘,与军舰为伍,演绎出谈不上神奇,却也足以令山村孩子称羡的人生故事。本期人物介绍,我们节选了姚秀平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供鉴赏。
一、山村里的苦孩子
人常说,童年是美好的,回首童年,多数人会沉静在幸福的遐想之中。然而,姚秀平的童年,却经历着艰辛、饱受着煎熬,从呱呱坠地到从军入伍,苦难二字一刻不离地伴随着他。年3月19日晚,就在生产队社员大会刚刚结束,人们吵吵嚷嚷,摸着黑深一脚浅一脚走向各自家门的时候,在村上头一间破旧的窑洞里,一个生命诞生了,这是家里第4个孩子,也是第一个男孩,按理说全家人应该高兴才是,可是由于母亲营养缺乏,孩子落地时,瘦骨嶙峋,连哭一声都不会,满心的喜悦立刻被愁云笼罩,能不能活下来,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愁帽。姚家塔村位于兴县城西南,距离县城50多里,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偶尔盼来一个雨水充足的年份,却又经常遭遇冰雹庄家被洗劫一空。出生那年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村里人连树皮都扒光吃掉了,活着成为人们最大的奢望。
年初,10岁的他进入校门,可是全村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只能重点保证4、5年级学生教课,一年级学生每天上一节课就放学了,白天大人都在地里干活,孩子们半大不小没人管,撩鸡斗狗惹人烦,爬崖上树啥都干。由于家里贫穷,几块钱的书费也经常交不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不仅要帮助大人干家务活,每天到2里之外挑水(只能挑半桶水),还要喂兔子卖点零花钱,暑假、秋假期间漫山遍野砍柴、挖药材(柴胡、远志、黄金草、甘草、老婆脚后跟等),城里孩子看的小人书,对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
年,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了小善中学,学校距村子10里路程,需住校,住校生活也是苦不堪言,一天八两粗粮,四两红糁四两黄糁,没有一棵蔬菜,白天顿顿吃不饱,晚上饿的睡不着。12个学生住一屋,冬天冷、夏天热、脸不能洗牙不能刷,蚊子叮、跳蚤咬,一年四季实在难熬。初二开始,学校也刮起反潮流风,老师不认真教课,学生没心思学习,整天写大字报、搞大批判,在兴奋与迷茫之中荒废了学业。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庭成分不占优,没有被推荐上高中,一向学习成绩不错心怀志向的他,受到沉重打击和伤害,看到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堂而皇之地去上高中,他一遍一遍地自问,这是为什么?百思不得其解!意外失学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断了前程,因此,他彷徨苦闷、悲愤交加、自感前程渺茫,一度消沉懈怠,精神几近失常。
年,不满15周岁的他,不得不参加村里劳动,春节刚过就跟着大人掏粪、背粪、修水库,跟着公牛打土疙瘩,夏天野外放牛,冬天切草喂牛,成了名副其实的放牛娃。年春节刚过就传来一个好消息,公社要办一个专业班,分农业、林业、机电、医卫四个专业,经大队推荐他来到专业班,学习农用机电。经历了一年的失学苦熬,终于又有了念书的机会,看到了一线曙光,心情自然异常高兴。然而,来到学校一看,心里又凉了半截,学校自称所谓开门办学,学生春种秋收大多在农村劳动,偶尔请几个土专家讲点专业常识,也只能学点皮毛。冬季没什么活干的时候,想安排学点文化,又由于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正规课本,通常是念念报纸、读读文件,这个班实际上是既不学高中课程,也学不了专业知识的“四不像”学校,两年的青春也是在失望与失落中煎熬。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的生活、艰苦的环境、不公的待遇,如此多维度的困苦历练,没有消磨掉他向上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信心,反而使他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坚韧,越来越自信,这也许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为他后来的发奋图强所做的积累和铺垫。
二、信号专业尖子兵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是前人留下的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在上学路上几经失意的他,终于时来运转,年3月,经过层层体检政审,被批准人伍,实现了参军保家卫国的梦想。从小没有见过火车、没有乘过公共汽车的他,在四天四夜的旅途中,坐闷罐、啃面包、睡草席,几经周折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在这里完成了三个月的入伍教育训练,跨过了由民变兵的第一道关口。入伍训练结束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旅顺训练团13中队参加水兵登舰前的专业训练,训练团被誉为水兵的摇篮,水兵在这里要经过三大科目训练:第一科目游泳要过千米关,这对于西北黄土高原出生的“旱鸭子”来讲,也是一道难过的坎,在游泳池进行了三天训练,第四天大家就被赶入了大海,在风浪中搏击,两个月以后,兴县的41个老乡全部通过米考核,有的游米也不在话下。第二科目要掌握舰艇共同常识,对舰艇的构造、性能以及舰员生活规则要熟记于心,对舰艇损害管制如防沉、防火、防爆、防冻、防中毒等技能必须熟练掌握,会使用各种消防、堵漏、吹除等器材,会传递各种报警信号。第三科目必须精通自己的信号本职专业,信号兵俗称“千里眼、顺风耳”,是舰艇长的耳目,成为一名合格的信号兵,首先要学习灯光、手旗通信以及旗语和各种形体信号通信,还得会使用各种无线电通信器材,其中掌握汉语拼音是基础和前提。信号连队名新兵,来至北京、丹东、青岛、温州等多个地区,山西兵方言比较重,学习汉语拼音难度相对较大,他不甘落后,白天正常学、晚上加班练,功夫不负苦心人,不长时间把常用字的拼音字母都背下来,为灯光、手旗训练奠定了基础,毕业考试时收取灯光乱码73码,距离海军建军以来75码的历史记录只差2码,团里组织进行了5次尖子选拔赛,他获得5次第一名,一年之内受到3次嘉奖,所有新兵只能望其项背。
年12月,他被分配到旅顺基地后勤部y登陆艇担任信号兵,艇是编队的指挥艇,编队首长在海上的各项指令、舰艇之间的动作协调、阵位变换,都要通过信号兵及时准确传递信号来达成,他凭借扎实的基础,保证了通信的及时率和准确率。年6月,参加旅顺基地组织的信号专业比武获得第三名,创造了后勤部队专业比武历史最好名次,提前一年被授予一级技术能手称号。他还担负中队(相当于营级)的文化教员,负责官兵的文化补课辅导,同时兼任本艇的上士,样样任务都能出色完成。年因表现突出,经过单位推荐、文化考试,被北海舰队干部教导大队录取。教导队这一年,按照军官职业要求完成了舰艇操纵、作战指挥、战术运用等军事科目培训,同时完成了政治理论、带兵管理、文化基础等学习考核,年6月被任命为y艇艇长,从此跨人军官队伍。
三、驰骋大海显身手
扬起风帆,驰骋大海,这对于出生在西北农村的“旱鸭子”,是多么的惬意和自豪。姚秀平被任命为登陆艇艇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之娇子,尽管在大舰林立的海军序列里,登陆艇艇长实在是不入眼的“小萝卜头”,然而,当时的海军,就是靠麻雀一样的小舰艇,完成各项繁重的战备任务。登陆艇虽然吨位不大,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历来都被编入战斗舰艇序列,战时可以直接参加作战行动,平时担负运输补给任务。舰艇一动三分险,他担任艇长期间,几乎每周驾船到黄海北部的内外长山列岛、庙岛列岛、石城列岛进行补给,还远赴青岛、烟台、威海、天津、营口等重要港口执行远航运输补给任务,既享受过风平浪静的惬意,也经受过恶劣海况的考验,曾经有过连续6天与大浪大涌搏斗,安全返航的记录。当时艇小,没有装备雷达,夜间航行雾中航行只能靠经验、靠责任心,靠严格的制度保证。他非常重视安全管理,严格执行航行纪律,作为年轻干部,艇上有74年入伍的老志愿兵,有与他同年入伍的老班长,有来自城市的小混混,也有一天书也没有念过的文盲兵,管理难度很大,他安抚老的、规范新的,恩威并济,为了密切官兵关系,连续三年在任务淡季的腊月休假,年前归队,为的就是带着家乡特产和战士一同过年,这样很快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增强了全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航行安全,很重要的是提高艇员的能力素质,特别要提高处置应急情况的能力,海上气象复杂多变,渔网布设没有规律,船只通航密度增大,中外商船、渔船、机帆船、旅游观光的摩托快艇等,经常不按照规则航行,碰撞触礁搁浅的风险很大,他组织官兵认真收听气象预报、及时掌握水文气象变化,准确计算潮汐和风流压影响,把困难想复杂,把预案订在前,把预防做到位,多次遇到气象突变、风浪增大、浓雾降临、计划调整等情况,都冷静应对,有效化解风险。
海上生活,遇到的另一大困难就是晕船,晕船对人的身心伤害很大,严重影响操纵技能的发挥,影响舰艇安全,战胜晕船不仅要有坚强毅力,而且也要采取有效方法,在长期的海上生活中,他总结出对抗晕船的特殊措施,包括心理、生理、药物多种方法,大大提升了本艇的战备能力。
四、能参善谋笔杆子
机关无论大小,都要有自己的“笔杆子”,所谓“笔杆子”就是能够快出材料、出好材料的参谋人员,有这样的参谋人员领导心里有底、同事心里喜欢。姚秀平在部队工作38年,其中28年在不同级别的机关,从团机关到军机关再到海军机关完成了三级跳,这其中与材料水平有直接关系。年7月考入了海军政治学院,修学三年,系统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管理学、教育学、文学创作、公文写作、军事理论等36门课程,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也获得了大专学历,分配到团机关担任政治处干事。他上高山、下海岛,跑遍了黄海北部10多个偏僻的观通站,完成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在《人民海军》大连日报、政工学刊、基地政治工作简报等媒体多次登载。年被基地司令部机关选中,调人军务装备处担任组织计划参谋,在这一岗位工作8年,基地的年度工作指示、总结报告、首长讲话、上报海军舰队的材料等,大多由他来起草完成,颇得领导赏识。撰写的《关于机关对口抓的思考》《军人从事第二职业问题初探》《抓部队首先要抓龙头》等,分别获得海军优秀研究成果二、三等奖,本人也被总参《部队管理》杂志聘为特约通信员,大家送给他一个外号,叫“小秀才、笔杆子”。年,他被海军机关选中,调人海军司令部军务部工作,先后担任参谋、副处长、处长等职,军务部是组织编制、行政管理和国防动员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综合牵头部门,能够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打开了眼界。他虚心学习、努力工作,老实做人、踏实办事,小心翼翼地完成每一项任务指令,谨慎处置各种复杂关系,多次组织重大会议活动,多次为海军首长起草会议讲话和在重要刊物的文章,起草了多部海军部队管理法规,被誉为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的佼佼者。年提升为正团级,年12月被提升为副师级,跨人了中高级干部的行列。
五、安全管理明白人
海军作为国际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军种,装备技术含量高,战备任务重,环境复杂,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年7月,海军决定成立安全委员会,由军政一把手牵头,专抓安全工作,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机关和部队,督促部队落实党委首长的命令指示。安全委员会不仅要指导部队,更主要的是协调机关,整合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不仅要指导部队做好预防工作,更为棘手的是对事故的调查定性和处理,督促落实责任追究;不仅要检查指导部队落实规章制度,而且要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姚秀平被任命为首任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敢于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徇私情,特别是对事故的定性和责任追究方面,秉公办事,严格执法,不怕得罪人,善于运用政策法规处理棘手问题,每一起事故都能准确定性,领导认可,部队服气。在担任安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期间,办了四件实事:一是改进了安全教育方法,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过去安全教育以部队为主组织,效果不理想,后来采取分层次宣讲的形式,机关出理论,基层抓具体,每年组织进行大面积的安全巡回宣讲。宣讲内容有理论有案例,讲启示、讲教训、讲措施。把舰艇安全、飞行安全、弹药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核安全、车辆安全、重大战备工程安全等分开实施,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不仅亲自给海军部队讲安全,而且多次受邀给陆军、空军和军事科学院介绍海军的安全经验,并被军事科学院特聘为博士生导师。二是明确了各级机关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工作综合性很强,靠单打独斗,必然事倍功半,必须合力推进,主管部门主动牵起头,其他部门积极当配角,去掉部门利益,保证军令畅通。特别是在安防建设方面,协调机关投入、建立了车辆动态监控体系、舰艇航行记录体系、飞行数据采集体系、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体系等。三是组织编写了《安全管理丛书》,填补了理论空白。编写了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法规、安全警示、安全建设、安全防范等6个方面14本书,这套丛书既有理论研究、又有经验教训总结,既深刻又生动,填补了海军安全管理理论缺乏的空白,受到部队的欢迎。四是加强了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牵头对海军安全法规进行了系统研究,清理过时的、整合同类的、补充没有的、出台急需的,重点加强了14项航母安全管理法规的建设,使航母一入列,就有了完善的制度规范。
此间,他还被选拔到空军24师任职副师长一年,作为师党委常委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积极学习空军部队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机关一道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建立了定期考核与随机性抽查相结合的检查评比制度,狠抓关键环节和末端落实,全年没有发生严重事故和违纪问题,年底,被空军评选表彰为先进单位,为此与24师官兵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年6月,姚秀平同志光荣退休。海军机关专门召开茶话会,对他在部队的奉献作了较高的评价。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水兵,可以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38年的军旅生涯,有欢乐、有艰辛,有付出、有回报平凡中有惊奇。他坚信靠品德做人、靠素质立身、靠勤奋创业、靠自律保底,这是人生正道。他秉持“出生不由己、成长靠自己,岗位不由己,履职在自己”的积极态度,心无旁骛,做自己该做的事。他自诩:家里有个好妻子,单位遇到好领导,社会有群好朋友,三生有幸,知足知恩。
军旅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的生活将会更加精彩,愿我们同行互勉!
来源:天下兴县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