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农博会成果丰硕,贸易额61亿

  第五届农博会成果丰硕

  现场签约合作项目个,贸易额6.1亿元

  招商引资项目12个,意向总投资亿元

  山西日报记者赵建军报道:9月20日,第五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落下帷幕。5天时间里,展区共接待参展群众18万人次。会展期间现场销售额达万元,现场签约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畜产品合作贸易项目个,贸易额6.1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2个,意向总投资亿元。

  本届农博会参展企业达家,展销产品涉及16大类余种,且多数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展会期间,组织举办了农业品牌大会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活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推介会、“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会、山西粮食(杂粮玉米)产销衔接会等活动。

  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立中药材“三新”展区,现场销售中药材45万元,签订销售合同2个、金额达万元;招商引资项目2个,涉及金额2.5亿元;加工合作意向项目50个,意向总投资1亿元。

  小黄花飘香大展会

  山西日报记者张丽媛报道:9月18日,在农博会大同市展区,一盘盘精美的菜肴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原来,这里是大同县兴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展示自己黄花园区的黄花宴。

  “黄花不仅止血、消炎、利湿等,还降‘三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那里地理环境特别适合黄花生长,产量多、品质佳。这个黄花宴就是公司为适应更多人口味而开发的系列菜肴。今天只是展示,不过大家可以品尝黄花菜酱。”公司负责人罗红江边介绍边忙碌着。

  “好吃,我来两瓶。”“这个酸甜味的真脆。”一会儿,展台前的黄花小菜已销售过半。

  大同黄花是我省区域公用品牌。近年来,大同县大力延伸黄花产业链,发展“三品一标”黄花产品,收到显著经济效益。“从种黄花卖黄花,到做黄花游黄花,我们不仅利润逐年增长,还解决了当地多名农民的就业问题。”罗红江说。

  中药材产业展新姿

山西日报记者马立明摄

  山西日报记者张晓敏报道:本届农博会新增了中药材“三新”展区。银杏达莫注射液、龟龄集、牛黄安宫丸、丁桂儿脐贴……展区内各式各样的中医药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在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展台前,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30多年的老药工高占龙现场展示定坤丹大蜜丸制作技艺,娴熟的技法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端,地形地貌复杂,昼夜温差大,且同一区域内海拔高度差异大,中药材资源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素有“北药”之称。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统计显示,我省共有中药材种,其中植物药种,动物药种,矿物药30种。黄芪、连翘、党参、远志、柴胡、山药、地黄等7个品种质量和产量居全国前列,特别是连翘资源量占全国的60%以上。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连续出台了《关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山西省中药材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全省逐步形成了以潞党参、黄芩、连翘、苦参等为主的太行山中药材基地,以连翘、柴胡、板蓝根为主的太岳山中药材基地,以黄芪为主的恒山中药材基地,以远志、柴胡、地黄、丹参为主的晋南边山丘陵中药材基地,建成了数百个药材专业村和30余个中药材生产重点县,中药材种植已经覆盖全省90%的贫困县,贫困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左右。

  据省农业厅厅长关建勋介绍,到“十三五”末,我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将达到万亩,其中大田种植万亩左右,野生抚育面积达到万亩以上,产量40万吨以上,中药材全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亿元。

  李老板的“甜蜜事业”

  山西日报记者李兵报道:9月20日上午,第五届农博会进入最后一天,但是领票进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参观的省城市民仍络绎不绝。

  在临县特色农产品展区,记者看到临县纯蕊枣花蜜展台前围满了市民,人们争相购买枣花蜂蜜。临县晋蜂园食品专业合作社老板李建玉,一边热情接待市民帮助他们选购蜂蜜,一边不厌其烦地介绍枣花蜜独特的功效。李建玉高兴地说:“真想不到,我们的枣花蜜这么受省城市民的欢迎。”

  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李建玉自创办晋蜂园食品专业合作社以来,带动临县侯家沟村16户贫困村民养蜂致富,每户年均收入达到1.5万多元。他还在县里免费举办了两期农民养蜂技术培训班,共培训贫困村民多人。

  李建玉告诉记者,在本届农博会上,他们合作社生产的枣花蜜广受欢迎,已经与山西照江蜂蜜园有限公司签订了每年供应5吨枣花蜜的合同;与王小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了15吨枣花蜜原蜜供应合同。

  “我们村的苹果又好吃又有营养”

  山西日报记者康梅芗报道:“您尝尝,这是我们村的苹果,都是用山里的泉水浇灌的,富含十多种微量元素,又好吃又有营养……”9月18日,记者在临汾市尧都区展台前看到,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正在请观展的人们品尝他手中红艳艳的大苹果。

  这位个头不高的中年人是尧都区大阳镇乔村的屈月亮。老屈今年51岁,是乔村果树种植大户,也是村里的农艺师。他说家里种着30多亩苹果,每斤苹果按2.5元算,一年纯收入10万元没问题。旁边的村党支部书记安双奎接上话头,乔村地处山区,由于海拔高,气候独特,土壤适宜,灌溉水源来自丰富的山谷泉水。这几年村里许多农民通过培训拿到了职业证书,苹果的种植和管理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苹果从来不愁卖。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有果园,仅苹果一项,村民年人均收入可达元。

  这几年,尧都区将水果种植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来抓,确立了建设15万亩优质水果基地的目标,连续5年每年投入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在技术上配套实施了10项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全区还先后培养了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果品销售网络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

  农博会上“山西小米”引客驻足

  山西日报记者王瑞瑞摄影报道:9月19日,“山西小米”展台前,工作人员正在向市民介绍、展示高端小米产品。

(编辑:崔玲玲)

赞赏

长按







































辽宁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