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了百亩,出苗情况很好,苗子都绿油油的。”眠虎沟返乡创业村民高占祥兴奋地介绍着,“我们合作社今年流转了村上51户余亩撂荒土地,用钩机深翻改造后将全部种植黄芪,预计收入十分可观。”看着漫山遍野的黄芪苗,高占祥神采飞扬,让人仿佛看到了几年后的丰收景象。
像高占祥这样的种植大户在我县比比皆是。淮宁湾镇正利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流转了撂荒土地余亩发展黄芪、黄芩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现已完成黄芪栽种3亩。该公司发展思路清晰,形成了一套自成一体的管理办法。在种植前期,对土地全部采用现代机耕作业,深翻撂荒土地、平整现有梯田,便于中药材扎根,有效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威胁,中药材出苗率高;同时根据地块及种苗质量采取种、栽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中药材。双湖峪街道办曹硷村中药材试验示范基地按照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采挖和统一销售“五统一”标准模式,以曹硷村为中心,覆射周边10多个行政村,基地加农户共种植中药材亩,(其中黄芪亩,黄芩亩,甘草亩,柴胡亩。)该基地还制定了黄芪质量管理追溯标准,实现种植的中药材信息可查询,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同时建有黄芪监测站、中药材产业实训基地,对种植户进行技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提高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
种植大户带动农民种植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与林果业、畜牧业和传统种植业相并列的四大主导企业。并将中药材种植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中药材种植与精准扶贫衔接起来,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今年有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5亩。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陕北地区中药材种植规模最大的县,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保存面积为20万亩,其中黄芪15万亩,黄芩4万亩,远志亩,甘草0亩,板兰亩,皂角、苦参亩。
在政府和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全县掀起了种植中药材高潮,特别是有着种植药材传统的驼耳巷乡,乘着政策的东风,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该乡的支柱性富民产业。
金秋十月,驼耳巷乡大小道路上车来车往,到处都是收购药材繁荣景象。“一亩黄芩能卖好几千,老百姓们种植热情非常高,现在家家户户都抢着种,药材种植已经成了气候了。”驼耳巷村大学生村官常帅说。近年来,驼耳巷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县上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思路,广泛调研,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在全乡积极推广中药材种植,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乡。目前,该乡农民种植热情高涨,收益明显,中药材种植黄芩、黄芪、远志、柴胡、知母、防风、桔梗、甘草、玄参、板蓝等10多个品种,全乡中药材种植占总耕地面积的47%。中药材已经成为该乡富民产业,据了解,年全乡中药材年收入为万元,人均收入余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该乡农民增收脱贫,迈向小康的有效保障措施。
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县上大力建设子洲黄芪产业融合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一是实施种植基地建设,推广黄芪标准化种植,建立连通国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二是实施加工基地建设,建设中药材精细加工厂,开发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中成药及生物制药。三是实施健康养生基地建设,发展融中医疗养、养生康复、文化传播、商务会展、中药材观赏与旅游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四是实施市场物流园区和服务体系建设,拓宽中药材营销市场渠道,有步骤的扩大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文图/吴嘎
总编辑:张生刚本期编辑:艾朵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