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一切皆在倾洒的阳光中rd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

-《今天》期-

由北岛发起与创办的国际诗歌节“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于年迎来十周年。活动邀请世界著名诗人共聚香港,进行交流研讨和诗歌朗诵,并延伸至内地不同城市,传播诗的魅力。

《今天》期特别策划“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专辑,收录30位与会诗人的作品、访谈、演说选,以及多场讨论会实录等精彩内容,深入呈现本届诗歌节主题“言说与沉默”。“今天文学”    南瓜、洋葱、松鼠。他们

        过来学习怎样种高粱。那些

胆子够大的人依土而生,他们

   像我一样,都是独立的人。

        而我在群体中生活。和阿米希人一起生活。

当你睁开眼睛,屏幕上镜头正稳步勘探森林内景,绿色晕染着视频中吟诵诗歌的嗓音,而眼前的甘德继续跟随音乐轻微摇晃着身体带你深入身后的大地:

和他们在一起,伐木就不只是切割木头,

   木头是一种副产品。这就是你不能使用

        电锯的原因。使用电锯时,无法

与人交谈。想要过有

   关联性的生活。看到

        我生活中的因与果。

——弗罗斯特·甘德《牧歌:四处寻找光明》翻译:宋子江

美国诗人简·博文

另一位美国诗人简·博文,她的声音如同她的一首长诗名字《丝诗》,柔软如丝,包裹着夜晚。她这首长诗也非常特别,语言极简,每一行很短,所有单词字母全部大写并连在一起,排列下来如同DNA链条。简是诗人,同时也是视觉艺术家。这首诗从视觉上就是模仿蚕的DNA序列,它曾被织在半透明的丝绸上,也曾被美国塔夫兹大学液化丝研究所通过纳米技术书写在液态丝绸上,需要用显微镜来阅读,而且可以被植入人体内。朗读会现场,简身后的大屏幕上相对并列着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一行行一层层,随着简的声音平稳倾吐,这只蚕开始吐丝:

丝长的绸缎

真的

看看我

我已经

吃了

好几天

不再

柔弱

我抬起头

然后

奇妙的东西

熟睡

带着光泽到来

真正奇妙的东西

醒来了

——简·博文《丝诗》翻译:陈嘉恩

斯洛文尼亚诗人阿列斯·斯特格

长得非常帅气而活泼的斯洛文尼亚诗人阿列斯·斯特格,在朗读的时候自备了可爱迷你版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比如木鱼、锣、鼓、钹。在朗诵过程中顺着诗中间隙或停歇处,像变戏法一样适时掏出一样乐器,敲打出声音,引得观众忍俊不禁。

韩国诗人黄有源

同样帅气但内省气质浓厚的韩国诗人黄有源,在朗读的时候,跟他的诗歌一样,如同站定在脑海里进行思维锤炼,有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的神奇感觉。

音乐人、诗人周云蓬以念白加吟唱的方式作闭幕朗诵

几位大陆诗人用汉语朗读诗歌的时候,台下的我听到母语的亲切感简直难以形容。余幼幼如同安静的精灵吐字用气都让人心软;毛子铿锵有力中气十足的声音将他诗歌中的质朴厚重充分呈现;周云蓬这一次作为诗人参加诗歌之夜,他用念白加吟唱的方式呈现经典之作《不会说话的爱情》,当他的声音随同着吉他弹拨在大厅里响起,汉语之美让我差点掉下眼泪。

日本诗人四元康祐

还有很多诗人们都非常具有表现力。篇幅问题,就不列举了。其中最让人惊艳的是日本诗人四元康祐的朗读。关于他,我有专门讲述。感兴趣的读者可移步这里阅读(点击阅读)。

诗歌之夜朗诵会的现场效果是诗人朗诵、视觉氛围设计、现场音乐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独特魅力。艺术总监麦安,是个非常厉害的设计师,诗歌之夜整体视觉设计都是由她来统筹,从出版物、活动所有可见物料、朗诵会和音乐会现场灯光与背景的呈现,都统一于同基调的氛围之下。这次的主视觉以北岛拍摄的黑色背景含灰白圆点的影像为基础设计元素,既利索又神秘,很酷。这种气氛也融合在朗诵会的流程中:一束暗光以一个立麦为中心点聚焦,开场时间一到,第一个朗读的诗人上台走入那一束聚光灯下,打开诗歌小册子,直接开启整晚的朗读。背后的屏幕同步呈现精心排版的诗歌三语文本。侧台一张长桌供音乐家们有序摆放设备。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不要任何多余,一切以诗为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会的音响非常能体现人的嗓音的质感。宋子江介绍,这是音乐总监李劲松为了更完美体现声音体验,特地挑选的设备。

欧洲实验电音大师克里斯托弗·卓别林

音乐设计也为了更衬托诗歌。诗歌之夜的现场音乐,都是为当届专门创作而成。这一次作为十周年特别节点,李劲松邀请组建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团队也创下新高,来自6个国家超过20人——有欧洲实验电音大师克里斯托弗·卓别林(没错,他是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最小的儿子),实验影像艺术家达里乌斯·马卡鲁克,南音传人蔡雅艺,二胡演奏家朱芸編,歌唱家高樱,现代舞者曾景辉等等;音乐元素横跨东西:电子乐、实验噪音、大提琴、钢琴、二胡、洞箫、南音琵琶、古琴、古筝等等。李劲松和他邀请的音乐家们会提前好几个月,开始研读诗人们的作品,在阅读了作品的基础之上建立音乐结构。每场朗诵会期间会插入两次音乐表演,根据前一时段诗人们的现场朗读,会加入即兴音乐。朗诵会结束之后的专场音乐会,每场都有新元素和新玩法呈现,让人叹服!

音乐与诗歌的相互辉映,将整个诗歌之夜的艺术质感提到了极高的水准。

“我正走着的路,为你所造”

记忆进行到诗歌之夜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这篇漫长的回忆文章也快要结尾了。在各种语言、讨论、朗诵、音乐中呆了六天,在一片涌动的诗歌中呆了六天,如同韩国诗人黄有源的诗句:

我悉心养育的一声惊雷

在你悉心养育的天空中散动

——黄有源《一切皆在倾洒的阳光中》翻译:陈佳琳

此刻我发现,似乎有无数的时刻可以被述说,而我的述说可能都无法到达我的所见。有些完全超出我述说的能力,有的则很难隔着语言的障碍说得确切。但此刻,我又想起去乘坐天星小轮的那一晚。

与诗人们一起游览维多利亚港

在过桥搭乘小轮的时候,黄有源突然掏出手机高举着自拍了一张。我惊讶地对他指出来:你的“懒得去做”名单上不是有拍照嘛?因为有一次我、余幼幼还有他,在路边聊天,提到他长过耳朵并且四处打卷的发型是如何形成的。他说:因为懒。然后顺着这个我们知道了他“懒得去做”排行榜上前三位:

1、理发

2、拍照

3、吃饭

但那一晚,他拍了很多照发给他太太,也被拍了很多照。

去往星光大道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寻找着自己喜欢的明星,发现刘德华的时候,惊喜地叫着:OMG!发现张曼玉的时候又是一阵惊呼。平常看起来像个老成的哲学家,此刻却兴奋得像个高中生,一路忙着拍照。他跟我说起他喜欢的这些人哪些电影在韩国很有名,我跟他说起韩国有名的导演,李沧东,我们都很喜欢他的一部电影:《诗》。

在回酒店的车上,后座坐着被我们捡到的迷路的波兰诗人米诺什,他环抱着自己,坐在译者赵四和诗人余幼幼中间。想到有一个翻译在,我忍不住犯二,转头问米诺什对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胞托卡尔丘克怎么看?他犹豫了一下,用英语快速地回答了问题。赵四笑起来,告诉我们:米诺什说,总之托卡尔丘克是一位让人愉快的作家。我咋摸着这个形容词,坐在旁边的黄有源不知为何,噗嗤笑出了声。

我脑海里又回旋起黄有源《一切皆在倾洒的阳光中》的诗句:

我们现在,在各自的路上行走

你正走着的路,为我所造

我正走着的路,为你所造

(注:文中所有引用诗歌作品,均出自香港国际诗歌之夜十周年诗集套装,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作者:唐娟,独立策划人,朗唐请工作室创办人。超过十年出版行业营销策划经验。年利用业余时间策划并主持蓬蒿文学朗读,开始文本现场的探索。年创办朗唐请工作室,主做文学、文化类现场的策划和实践。

摄影:LAIYINGWAI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专辑胡涛《一艘“诗人船”的十年》世纪对话:言说与沉默——安娜·布兰迪亚娜、弗罗斯特·甘德对谈北岛《言说与沉默》安娜·布兰迪亚娜《沉默和原罪之间的诗歌》路易丝·杜普蕾《语言生活》黄有源《极好的沉默》毛子《我把说出的,重新放入沉默之中》马图拉《信噪》余幼幼《文体与性别》四元康祐《绳,剑,咸水和西瓜》郑小琼《诗歌之胃》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作品选(亚洲篇)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作品选(美洲篇)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作品选(欧洲篇Ⅰ)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作品选(欧洲篇Ⅱ)香港国际诗歌之夜作品选(非洲中东篇)在爱沙尼亚,爱与伤疤是同一个词——马图拉访谈爱是最神秘的一份装置艺术——简·博文访谈囿于书房的人——黄有源访谈今夜,我想念了自己一秒钟——钟国强访谈诗是发生在身体里的一场舞蹈——路易丝·杜普蕾访谈四元康祐:我希望触动活生生真实的人的内心

“拒绝昼与夜的平衡”——东欧七诗人片谈

黑暗时代的新新不息之力——人工智能与心灵密码

当诗歌“遇上”人工智能,诱发写作媒介的想象

[点击标题阅读]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6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