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拳突兀千金直。寸根蹙密九节瘦,陈叟持来慰幽寂。雁山菖蒲昆山石,陆游菖蒲《道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菖、蒲分属两类,“菖”者称“菖蒲”,即广大百姓端阳节悬于门框避邪之水剑草;“蒲”者为“蒲草”,是用来织席的水草。自汉代起,“菖蒲”就已登大雅之堂,在宫苑池沼中广泛栽植。北宋之后,菖蒲中的一支逐渐离水近山,植株矮化,这种碧如青草的植物被通称为“石菖蒲”。菖蒲,一丛凡草,来自山涧、野林、溪头,却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园无石不秀,室无蒲不雅。”从《诗经》起,诗文书画,历代文人吟诵不绝。菖蒲清供在唐、宋时代已极为盛行,以个小和层次多为美,文人雅士素爱将菖蒲清供放置在书桌案头,有安神醒脑的作用。“无菖蒲,不文人”文人君子爱菖蒲,是取其凌霜傲骨之志也;文人君子爱雅石,亦取其坚韧孤高的品格。石菖蒲喜阴湿背阳的环境,常生长在山间沟溪边的石头缝里,依石而生,傍水而长。其有别于盆景的孤傲和兰花的悠然,颇具朴素谦顺之风,随意随性,沾水即活,无须刻意打理。由于养护起来极为容易,又少滋生蚊虫病害,不占据庭院水土,甚得园艺爱好者推崇。对于文人士大夫而言,石菖蒲不沾污泥,仅凭借净石清水而生,仿佛是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化身;又因宋代兴起的石玩之风,石菖蒲便常用以点缀石头,生满石菖蒲的“蒲石盆”就成了家庭园艺一景。元明之后,更多植于盆中、石上,或置书斋案头,高仅数寸,叶色茂好,已成气候。石菖蒲在我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品味的植物。历代咏之的诗词数不胜数,像宋代大文豪苏轼、明代文人唐伯虎都是石菖蒲的“粉丝”,都曾撰文赞之。由于人们对石菖蒲的钟爱,后世还出现了一种以菖蒲命名的花盆———菖蒲盆,其形简洁古雅,或圆或方或六角……除用于种养石菖蒲外,陈列于案头赏玩,也颇有趣味。在这个忙忙碌碌的现代生活里,不妨效仿古人在书房案头放置一盆菖蒲草,赏四季之美。使房间内增添绿意、感受菖蒲独有的山林气,陶冶性情,愉悦惬意。“一个有故事的文人草”菖蒲又名“文人草”,有文人的清高、优雅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四雅”。菖蒲,“乃蒲之昌盛者”。其花主富贵,使人延年益寿。据《梁书》记载,太祖皇后张氏经常看见庭前的菖蒲开花,光彩绚丽。身边的侍从说食菖蒲花当富贵,张氏取而食之,果然生高祖。菖蒲平素吸取天地间的灵气,立身于塘畔沟旁,是能入得烟火平实的雅。远去的那些时代里,人们拿菖蒲当礼物,受礼的人当肃然感知这超然的情分。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小小文人草全身都是宝”自蒲石盆流行起来之后,人们很快发现,菖蒲叶总是在夜间凝结空中的水汽,形成晶莹的露珠,中医又认为菖蒲叶上的露水具有明目的功能。明目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古人相信,每天清晨,用柏树叶或者菖蒲叶上夜间凝结的露水擦洗双眼,能够保持眼部的健康,让目力明亮,如李时珍《本草纲目》即言:“柏叶上露,菖蒲上露,并能明目,旦旦洗之。”然而柏树上的夜露可不那么容易采集。相较之下,菖蒲可以栽种在小盆里,养护在书斋中,因此,以人工养护的菖蒲上的夜露作为晨起后的“护眼液”,便在士大夫当中形成了风气。清供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在书桌上放一盆菖蒲,夜间看书,不会被火烛之烟熏坏眼睛。菖蒲移于盆盎之中,制成盆景者,从唐宋开始,石菖蒲这种植物,就走出溪头涧畔,成为文人案头清供。宋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一班士子文人因仕途失意,或厌居豪华,渴慕山林田园之胜,对于盆景这种缩微的自然,兴趣便愈发浓厚。香料官事簿书昏惘惘,效尤石上种菖蒲。石菖蒲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同艾草一样,菖蒲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它全身都很香,揉碎一片叶子,就能闻到浓郁的香味,以根茎的香气最为强烈。因此,菖蒲作为芳香开窍醒神的香药,在传统的佩香香方中常被使用。祭祀清泠风露月侵午,天上人间相对香。因为清香,所以受人喜爱,因为喜爱,所以菖蒲被冠以多种说辞。《周礼》中称,菖蒲是祭祀神明的重要对象,把酒撒在菖蒲上,就相当于神已享用。《吕氏春秋》中认为,菖蒲先于百草而生,菖蒲发芽,人们便开始一年的耕作。辟邪一生寒瘦知何用,只得清名垂万年。菖蒲,是先祖们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既为剑刀,其辟邪的功能便不言而喻,因此“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以辟邪”,也就是说,将蒲叶悬于门厅、床头,利剑的锋刃之下,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自然有了象征吉瑞的抚慰。制酒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除了悬挂辟邪之外,在端午时节古人们还制作菖蒲酒,可以去毒、“避氲气”。或仅以蒲根入酒,或配以雄黄,或饮用,或外敷,或“浑洒床帐间”),各朝各地有着不同的制法和用法。入药清泠风露月侵午,天上人间相对香。现代中医则认为石菖蒲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能镇静安神、催眠,芳香化浊、祛痰湿的作用,对治痰热内扰之不寐症有较好的疗效。而石菖蒲味辛,能理气活血,祛风宣湿,用于治风湿痹阻、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症。盆中石菖蒲张九成清姿水石间,相得不可无。如人饱道义,其色长敷腴。不受尘土覆,自与人世殊。我何爱轩冕,冒昧名利涂。圣人恶洁身,名士多自汙。理亦顾其可,未应如此拘。往往不知者,假此为穿窬。吾方存胸中,未敢执一隅。姑从吾所好,谁能复改图。不若归去来,无愧石上蒲。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近年来,多肉植物的种植成为一种时尚风靡开来,而石菖蒲作为另一种小众盆景,更像是一位隐迹山林的高士。相对于多肉植物的“小清新”石菖蒲更具“文人气”。同样喜欢菖蒲的我,时常会到山林之间捕捉一些石菖蒲的傲骨身姿,观其气质优雅自在,栖于山林,茎叶平缓柔顺,每每赏看,皆若山间石出清泉,爽雅自得,与树石搭配,置于案间,大有遁隐于野,得自在山人的气质。小编一一点击上方“中国式精致生活”可免费订阅!﹁可触及的生活之美﹂最精妙的工艺,最有趣的文化人最新鲜的资讯,最独特的视角蕉叶山房旗下·泛文化杂志中国式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