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血虚体质的原因与7种最好用的中成

导读

为什么还要经常进行体质调理呢?唐朝大医学家孙思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疾病有“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反复告诫要将疾病扼杀于摇篮之中。每个人的体质状况是其发病的基础,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因此在机体未发病前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质调理,就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比如说,有些某个孩子的体质是气虚型体质,平时反复呼吸道感染,其家属深受其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不言而喻。医生依据其气虚型体质,采取了诸如中药口服、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手段结合的体质调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就会明显减少,身体免疫力也慢慢增加,身体就会转变为越来越好的良性趋势了。因此,体质的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机体体质类型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改变它可能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这是需要广大的患者做好心理准备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偏颇体质的病因、常见病症、常用中成药、饮食调理等做一个系统的科普,供大家参考。

若需要扶阳针灸调理、治疗的可以联系谢医生。

0

血虚的原因

血,即循行于脉内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心主血,血藏于肝,统于脾,布于肺,根于肾。血依靠气的推动,在脾、肺的共同协助下,随着气的升降而循行全身,支持着人身体的各种活动。血的生成有赖于水谷精微、精髓、津液和营气,如果某些元素缺乏了,血就像失去了源泉的河流,自然就会血虚了。

有些人会有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大便干结、头晕嗜睡、失眠多梦、双眼干涩、脱发白发等多种症状。这就是血虚,是由血量不足、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体质。中医讲的“血”是什么呢?它是如何转化生成的呢?血虚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过度劳累伤气也耗血

五脏六腑在发挥各自作用时,一方面需要动力支持,这就是“气”,一方面还需要运输者,这就是“血”。只有二者同时发挥作用,身体才会得到滋养,才能正常运作。《黄帝内经》中指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明全身的活动都要靠血液的供养。

因为当人生活规律、起居正常时,气和血也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此二者也各自休养生息,为第二天的工作酝酿新的气血。当人过度劳累时,就是在过度地使用气和血,今天的气血已经用完了,需要休息一下再造,但人体却没有给它们重新生发的时间,所以第二天人体再用到气血时,已存的气血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久而久之,气虚了,血也虚了。

2、用脑过度也会带来血虚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所需的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5%~20%。有些人30多岁就长了白头发,或者年纪轻轻就脱发谢顶。究其原因,是工作压力大,休息太少,用脑过度。脑的重量只占人体的2%~3%,但它所需要的血流量却占心输出量的5%~20%!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过度用脑,就是过度用血,耗脑就等于耗血,长期过度用脑必然导致血虚。

3、脾胃弱,水谷不足也血虚

血液的生成,既有先天的肾精作用,也与后天精气密切相关。后天精气的形成又与水谷精微有关,人体只有吸收尽可能多的食物精华,才可能精气充足,血气旺盛。这就有赖于脾胃的工作,中医讲脾“主运化”,它能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转变为水谷精微,再化成气血运送到全身,不能利用的废物则变成垃圾,通过大肠排出体外,因此我们也说脾是造血的器官。而胃负责消化,只有经过胃消化的食物才能供给脾利用来生血。

导致脾胃虚弱的坏习惯

如果脾胃虚弱了,我们吃的食物就消化不掉,所以有的人大便不成形,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大便不成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样人体无法吸收食物的精华,水谷精微就无法转化为气血。人体长期脾胃虚弱,即使吃很多营养丰富的食物也不能被身体利用,不能帮助生血,因此,身体就很可能出现血不足的状况了,久而久之就促成了血虚体质。

4、人流是最大的伤害

现在很多年轻人观念开放,认识不久就可以住在一起。因此而怀孕最终流产的事情并不少见,对于男性来说可能损失并不大,但对女性的身心伤害却是无法估量的。

胚胎是受精卵形成的,卵子在女性体内成为受精卵之后,就开始吸收母体的营养生长起来。这时胎儿完全是“寄生”的,他一天天的长大,也是在一天天不断地从母体摄取气血精华。中医认为,胎儿的形成是要耗费女性很多元气和血液精华的。而流产,就是将女人耗费了大量精华的部分从身体里拿走了,再加上女性在流产过程中大量失血,这样必然会严重地消耗气血,免不了要气虚血亏。

妊娠中的流产和引产的区别

流产发生于怀孕期2周内,发生于2周后的称为引产,引产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更大。

危害更大的是习惯性流产。人气血充盈的时候就像一个水量充足的池塘,而每一次流产就像是挖开个口子向外面放水。反复这样之后,气血的池塘就干涸了,再想怀孕就无异于“竭泽而渔”,结果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即使吃很多滋补的东西,来补血补气,但就是无法弥补以往的漏洞和损失,所以有的女人流产几次,就无法生育了。

02

形影相随的气虚和血虚

我们常听到中医上的一种说法,就是“气血两虚”。气虚和血虚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常常相伴而行,那么气虚和血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气的产生要靠血的正常运行,血能为气的生成和功能活动提供水谷精微。如果人体中血不足,气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然不能很好地生成运化。气变得虚弱不堪,不能正常地为脏腑器官提供能量,所以人就会出现疲倦乏力等症状了。

气还需要依靠血的流动而运行,正如风的产生是由于有气压差的存在,气的流动是由于有血压差的存在。一旦发生了血虚,气也同样无法随之流往各处,久而久之必然气也虚了,人体就表现出气血双虚的症状了。

血虚和气虚的关系

气虚和血虚既是先后关系,也是因果关系。身体表现也有异同:血虚的人,会因脏腑失去血液的濡养而有头晕眼花、月经量少等特征;单单是气虚,就不会有这些症状。

03

补气血最好的几种中成药、人参养荣丸成分:大枣、生姜、蜂蜜、人参、五味子、肉桂、土白术、茯苓、制远志、陈皮、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适应人群:气血两虚导致心脾虚弱,引起的失眠多梦,抵抗力降低。人参养荣丸的功效:补气养血,治疗心脾虚弱,提高抵抗力。2、十全大补丸成分:炙甘草、肉桂、炙黄芪、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党参。适应人群:适用于女性月经量过多,脸上苍白,手脚寒凉。十全大补丸的功效:温补气血,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气短乏力,头晕。3、人参归脾丸成分:蜂蜜、酸枣仁、龙眼肉、远志、木香、当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炒白术、人参。适应人群:使用于月经量少,月经颜色偏淡,面色发黄的女性使用。人参归脾丸的功效:补益气血,治疗气血不足导致月经延迟、月经量少的情况。4、生脉饮成分:红参、五味子、麦冬。适应人群:适用于大病刚刚痊愈,做了手术伤及元气的情况。生脉饮的功效:生脉饮有着益气养阴,补气血的功效。刚刚大病痊愈后饮用能帮助身体的恢复。5、八珍丸成分:党参、甘草、白术、川芎、茯苓、白芍、熟地黄、当归。适应人群:月经量过多、面色发黄、身体虚弱的女性使用。八珍丸的功效:治疗气血两亏引起的月经过多,气色不好,不想吃东西。6、益气养血口服液成分:淫羊藿、鹿茸、地骨皮、陈皮、五味子、制何首乌、地黄、白术、当归、麦冬、党参、黄芪、人参。适应人群:适用于长期劳累,脸上没有血色,走路腿软。益气养血口服液的功效:补益气血,能很好的治疗长期过劳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7、阿胶益寿口服液成分:甘草、木香、陈皮、人参、熟地黄、阿胶、制何首乌、炙黄芪。适应人群:适用于刚刚生产完的女性使用,能帮助产后情绪恢复。阿胶益寿口服液的功效:安神,补气血,滋补身体很好的帮助生产完后的恢复。女人气血不足会导致皮肤蜡黄,嘴唇苍白无血色,没有精神经常感觉身体疲惫。所以女人只有气血充足才能保持青春永驻和皮肤红润。补气血有很多偏方,但是气血两虚严重的光食补的效果就不会太明显,辨证论治才能有效滋补身体。

资料来源:黄帝内经体质食疗养生经、温暖中医

中医针灸推拿科:谢一兵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简介

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从医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

、中医鼻炎慢性咳喘专科:运用鼻炎膏与浮针综合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兼治咳嗽经久不愈、腺样体肥大、慢性咽炎、哮喘。

2、中医扶阳针灸:一各种体质调理:治疗女性阳虚宫寒、肢冷、经期腹痛头痛、不孕不育;治疗气血亏虚、精神不振、易疲劳、易感冒,病久难愈等;二排浊降脂减肚腩:治疗肥胖、痛风、原发性高血压(I期、Ⅱ期),治疗慢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痤疮等。

3、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咳嗽、咽痛、厌食、积滞、遗尿、腹泻、斜颈等病症。

4、中医疼痛专科:运用速效舒筋祛痛术、浮针、埋线等治疗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改变所致的疼痛、关节炎,脊柱疾病及相关的内脏功能紊乱。擅长治疗颈椎病、头痛、眩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慢性胃肠炎之脘腹胀痛等。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与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jb/96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