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 https://m.39.net/pf/bdfyy/
贾又福,年生,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寿、石鲁。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当代艺术经典大家入史研究与传承工程设: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基金、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研究会和北京大学贾又福艺术工作室。
太行风情图
34cm×36cm
年
画坛之尊——怀念可染老师
文/贾又福
我拿起笔,泪水又一次沾湿了稿纸......12月5日午休时间,妻子将我从睡梦中唤醒,她声音颤抖着说:“刚接到电话,可染老师去世了......”“谁说的?”我还躺着,急切地追问究竟,然而,我顿时一个字也吐不出,一个字也不想再听到,我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却什么也没有看见,泪水早已从眼角淌到耳边,从耳边流到脖颈......当我和妻子一口气赶到老师家中的时候,步入老师的画室,我再也感受不到以前那习惯了的宁静、舒缓、冲融、温暖的气氛,再也听不到老师细细的、慢慢的、慈母般的关切、教导、叮嘱的话语,耳边传来的是慌乱的出出进进的脚步声,老师的画案上还零乱地放着他常用的放大镜和画册,毛笔、宣纸、厚厚的资料袋都未及收拾,一目了然,上午老师工作未竟......我的心碎了,再也无法克制内心极度的悲痛,面对着老师的遗像,放声大哭......
秋到太行
98cm×59cm
年
我的恩师可染先生走得太突然、太仓促、太出人意外了,致使他所有的亲人、所有的弟子、所有的朋友竟毫无精神准备,万憾难消,万言难尽。师母哽咽着,不断重复着那句话:“他真的——难道他真的走了吗?他还想干很多事啊!他还能干很多很多事啊......”撕心裂肺,令人肝肠欲断。呜呼!所有在场的人,相对无语,只有泪千滴......太行秋
68cm×68cm
年
记得去年金秋的一个下午,老师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到他家。第二天上午我赶到时,他已经在画案上整理资料,他说:“我看我每天有很多杂事,很多应酬,自己要干的事更多,人老了做事很慢,但我计划必须做好三件事,为民族艺术发展尽力量,将来要有我们自己的东方艺术馆,把好的作品放进去。第一,画一批新画;第二,出版系列画集,海内外很多出版家来联系,但首先要自己认真准备好;第三,出版传记和画语录,不出则已,出就出好。出东西要有些序言、评论一类文章,有些理论家写了,但你不同,你是我的学生,你可以从画画的角度写一点东西......”由于老师的鼓舞,我大着胆子说:“我认真试试看。”文字总算写了出来,为了一处错字,三处别字,还有标点,老师又把我叫去,核对后让我改正过来。关于画册,他则亲自编排图片、顺序、勾画局部。他老人家终生劳瘁,每天不辍,一点一滴地为民族艺术积累财富,但老人家没看到自己亲手精选的画册打样,便寂然长逝,千古憾事催人泪下......诗乎歌耶
34cm×34cm
年
可染老师离开我们已有半月了,这些天,一空下来我便怅然若失,难以言喻的悲痛使我什么事也无心去做,本想静下来细细写点文字,寄托对老师的敬重和情思,但悲伤的心总也无法安宁,从何写起呢?此时我深深感到,能表达出来的,便也都是肤浅的,确是大辩不言,大悲无声。交稿时间已到,只好整理以前的笔记,重温老师的教导,略表对恩师的怀念之情吧。
无题
20.5cm×20.5cm
年
一、清净的精神世界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老子》十五章),意思是谁能静下来排除浊欲干扰而使自己的胸怀慢慢澄清?谁又能在安静中开启智慧的大门而稳步进取?我的老师可染先生便是这样的人。对艺术事业的发展,老师总是高屋建瓴,胸怀远志。每次见他总是教导我:“不要彷徨,要坚定信念,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是了不得的,西方艺术要和我们匹敌都很不容易,谁假想以西方艺术战胜或取代中国艺术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是文化巨人,历代数不清的大文豪、大诗人、大画家谁也抹不掉......但我们的民族多灾多难,近百年发展较慢,可是决不能丧失信心。我刻了一枚图章‘东方既白’,就是预见到光明,和现代西方媲美的,只有东方......”谈到国家,老师总是一片挚爱深情地说:“儿不嫌母丑,母亲有多少缺点还是母亲,谁叫我们是中国人呢?是中国人不爱中国,那算什么?”......用不着再说什么了,他老人家几十年忧国忧民,始终不悔,在民族艺术的天地中有着那样的大智大勇,良有已也!乡山牧趣
45cm×66.5cm
年
然而,可染老师对个人荣誉和物质生活却从来没有用过心思,他一辈子不会投机取巧,从来是随遇而安,学问以外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他一贯以“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的治学精神约束自己,他一生为国家积累了那么丰厚的艺术财富,但他个人生活像清水一样恬淡、宁静,在国内外举办他的画展时从不卖一幅画。画,并非留给儿女,而是留给祖国,他讲:“我锻炼身体不是为活命,是为祖国的艺术发展多做些事,因此生命和艺术都属于祖国。”去年,春节,我全家去给老师拜年,他细心地拿出个小红包,那是给我小女儿的压岁钱,随后,他高兴地拉我坐在他身边,看到他拉我的那只手有些抖动,我心中一热,不觉注意到老人仍然穿着那一身很旧的黑衣服,我记起了,他春、秋、冬总是这身黑衣服,夏天总是那身浅灰衣服,自然也是旧的,便情不自禁地说:“老师上了年纪,生活尽可安排好一点。我不敢建议他换件新衣裳,于是指着脚下的洋灰地说:“地上铺块毯子,保暖,也免得脚滑。”老人家淡然一笑:“没有功夫想画以外的事,想享受就分散注意力。”我想,他夏天那身灰是淡墨,现在这身黑是浓墨,那根拐杖是赭石,老人家心情舒畅大概是最重要的。
雨过斜阳图
73cm×41cm
年
老师反而反复地嘱咐我注意身体,当我谈到自己性格不开朗,心地窄又孤僻固执时,他非常平静又非常耐心地教导我说:“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只有品德好的人就不成为社会,不可能什么事都顺心,一个人要善于把不顺心的事化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颜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是化解。”接着老师又异常恳切地谈起他自己:“我这个人毛病很多,有时候一件小事心里不痛快,很长时间放不下,心胸比较狭窄,叶先生(指叶浅予先生)很了不起,在这方面他是我的榜样,他心胸宽阔,眼光远,私心比较少一一比较地说,比我们少。他坐牢八年(文革中)还是那么乐观、刚直,别人讲他坏话,他根本不介意,非常难得。”这是一代宗师在一个小学生面前,拿起了“清心澄怀”的解剖刀,这是何等的高贵品格!这对我是多么深切的言传身教?
天有月便有诗
45.5cm×41cm
年
我看老师如画坛中“佛”,他的艺术乃是他的超静态的,极端清净的精神世界的结晶,他几十年如一日清心寡欲,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艺术领地,一如佛家悟道,深山壁观,大智若愚,对艺术千锤百炼,使当代李家山水体系闪着夺目的光辉。从老师那里我领略到圣者光明,贤者风采,皆人无欲无依中生发而显现之,视死如归,视灭如生,得以步入真境,步入净化世界的高尚精神情操。
“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庄子),可染老师清净的精神世界,使其作品具有独特而崇高的静美,具有东方特有的哲学与美学合一的内涵和中华民族之庄重感,具有使灵魂得以净化的高尚情趣。可染老师清净的精神世界,在当今世界犹为难得,它将和李家山水一样,无疑对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太行风情
70cm×50cm
年
二、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开山之祖
在我看来,可染老师是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开山之祖,是致力开创现代山水画的第一人。他把中国山水画,推向一个崭新的、完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代文化高层次审美领域。以自己卓绝的苦行僧式的长期艰苦实践,矗立起现代山水画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秋光图
54cm×68.5cm
年
他实现了两个革命:艺术精神的革命和艺术语言的革命。所谓艺术精神革命,即以“作透网鳞”为其强大精神支柱。以极其细密的筛子,将传统过滤,寻到了继承传统的最佳方式。老师经常教导我:“研究传统要像长坂坡的赵子龙,七进七出。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能打出来,是看准了传统的病根,找到了通达自己艺术领域地的突破口。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他第一个提出,“为祖国山河立传”。这“立传”决不可理解为画“山水肖像”,它是博大深沉的内蕴丰厚浩渺的宓藏,铁打钢铸的力量,春笋般的生机,烈火般的热情的凝聚,它是一个精神纲领。这纲领,以他对胆和魂的追求,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品评标准,昭示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精神风貌,其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冲决了千古以来崇尚“平淡天真”一一这几乎统治文人画品评的重要标准。雨过斜阳
72cm×41cm
年
应当指出,大抵中国的大文学家、大艺术家,无不具有大哲学家的思辩头脑,从这意义上讲,他们皆不可能与中国的庄、禅精神无缘。“平淡天真”也确实不失为高层次的审美标准(这里从略),但决不是惟一最高标准。在历史上无论是诗、文学、绘画都有史诗般的力作,早已证实了这一点。然而却不能否认,《庄子?刻意篇》:“澹然之极,而众美从之”一一这“澹然”二字好生了得,到它演化为“天然”、“枯澹”、“冲融”、“平淡”,成为审美标准时,苏东坡一句话“寄至味于澹泊”已成为历史上文学艺术淡风至上的至高标准,历来论者认为:这淡,不靠后天竭心尽力苦修得悟,所谓“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董玄宰语),而是天骨带来的“无师智”。于是淡风之论成为统治品评中国文人画的口头禅。乡山牧趣
45cm×66.5cm
年
试看可染老师的艺术精神(可参看李可染先生画语录),其大彻、大悟、大壮、大美、大真、大实、大拙、大朴、大统一、大和谐,岂一个“平淡天真”所能囊括。可染先生艺术精神的革命,启迪我们致力现代中国画的人,寻求各自的精神至高点,在现代东西文化冲撞、交流、大变革的潮湃中,怎一个“平淡天真”了得?诗乎歌耶
34cm×34cm
年
所谓艺术语言革命,表现在可染长期的艺术实践上,他带学生对景写生,对景创作时一贯强调的:“用自己特有的眼睛去看世界;用自己特殊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用自己独到手段去惨淡经营,表现自己所理想的世界。”他反对套用现成的模式,反对符号化。他曾不止一次地批评我的山水画作业概念化,说:“程式化好,符号化不好,搬古人现成的符号最不好。”这话可使我终生受益。以后看先生的作品,逐渐认识到,他苦心追求的乃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山水大师的崭新风貌,是惟独属于他自己的“不二法门”。他的笔确乎是他的“神经末梢”,触摸着我们这个时代,他发扬了乃师黄宾虹先生作品的模糊性和抽象意识,强化和凝聚了浓黑的表现力,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玄冥、幽邃,深不可测的神秘王国。将人们引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启迪人们领略那生命的万化和永恒的真如(道),发人以神接太虚,心游太玄,通达未知世界,进入美好理想的梦幻世界。如果说黄宾虹先生架起文人山水画向现代山水画迈进的金桥,那么,李可染先生则是通过金桥进入现代山水画圣殿的第一人。太行秋
68cm×68cm
年
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可染先生第一个冲破了前人一切形式规范的束缚,扫荡了一切固有的山水画传统中传宗接代的符号大成,他不仅扫荡了诸如系统现成的岩石皴法、林木树法、屋舍舟车、云法、水法、勾法、点法等等等等,他还摒弃了历代大师所不能摆脱的勾、圈、点、攒的杂树穿插法,章法的开合式、三远法。他以自己独有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发现并创造了一整套前人从未有过的山水画艺术语言,语惊四座,跳出了“如来佛的掌心”。形成了当代李家山水画体系。这体系涵概并超越了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审美精神,但又是传统审美精神的发展并得到现代的活化。它已成为与当代广大人民握手言情、交流思想的特定审美形式,它一片生机,光彩夺目。毫无疑义,李家山水体系作为中国现代山水画史的第一页,其开拓意义是划时代的。李可染先生作为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开山祖师,当之无愧!秋到太行
98cm×59cm
年
三、尊师重道
无数次聆听恩师教诲,亲眼看他作画,耳濡目染,不觉已三十年了。老师身上有我学不完的东西,他虽寂然长逝神游天外,但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他老人家那缓缓的声音:“艺术的传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师重道。”那是今年春天,我去看望老师,他兴致勃勃谈到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整整谈了一个上午。主要谈他最敬重和挚爱的齐白石老师和黄宾虹老师,我凝神恭听竭力牢记,现将有关尊师重道的谈话点滴摘录,重温旧梦,情不胜言。
秋光图
54cm×68.5cm
年
先生说:四十年代齐老师已名满京城,除潜心作画外,别的事一概不懂,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傻子,但我看齐老师最聪明,观察最精微,青蛙眼睛只画一条横线,神态好得不得了……“齐老师有个特点,认画不认人,来客人从不记名字,我第一次从南方来,拿画给齐老师看,他眼睛不看我,把我的画铺到案上看,先是坐着,看着看着就站起来了,他非常爱才,这时他才面向我说:'谁是李可染?你就是李可染吧,你的画才是真正的大写意。’他老人家对我很鼓励,对我另眼看待。”自此我经常看齐老师画画,回想起来很幸福……翘首太行惹梦思
68cm×cm
年
“有一次齐老师突然问我:'可染,你愿不愿意拜师',我忙说:‘您老人家早已当然地是我的老师了’。之后并没有细想老师的话,哪想到老人心细得很,过几天齐老师家人来告诉我,说老人整天闷闷不乐,有心事,一问才知道,老人说:可染画得好,大概不愿拜我吧?要不为什么总不提拜师的事。’我听后急忙跑到老师家里,对他说,‘我没有什么东西孝敬您老人家,不敢行拜师礼。’老人一听非常高兴,说:‘不用你花钱,我有钱。’当下留我吃饭,举行了拜师礼,那时候是磕头的。自此以后,齐老师对我无话不谈。齐老师说:‘艺要传承,怀有戒心,怎么传承?’别人说齐老师爱钱,根本不是那回事,看对什么人,他对我说:‘我给你岀钱,出你的画集,我给你题跋作序。’齐老师简直是我面前的一座艺术大山,我崇拜齐老师是五体投地的。年青时我画得很快,三五分钟一张画,但我看了齐老画,不敢再快画,越来越严谨,‘认真’二字是从齐老师那里学来的。”秋光烂漫
40cm×40cm
年
停了一会他又说起黄宾虹:“在南方时,我对黄宾虹老师也非常尊敬,他讲话时我从来不接茬,现在年轻人自作聪明,老师没讲完就接茬说起来,表示他早知道了,老师就只好不说了。在黄老师面前,我从来是恭恭敬敬地听,黄老愈讲愈高兴,对中国画用笔的深奥之处讲得最透彻、最精辟,讲到笔墨高到极点,把握分寸之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使我一生受用无穷……古人说:‘私淑不昧’,何况是直接教我的老师呢,不能讲昧良心的话,忘了老师的恩德。”说到前一时期教学中和画界的事,老师慨叹地讲:“现在学风不好,青年人不学传统,不要生活,自作聪明讲大话。急于出名,名利心切,最后要倒霉。不尊重别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说:“我老了活动很少,但总惦记着去故宫,我到故宫看画,就是去朝圣……”类似这样的教导,很多很多……霞光云影共徘徊
45cm×68cm
年
古人云:“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可染老师把他的齐老师和黄老师就是作为圣贤来顶礼朝拜的。他尊崇追随乃师的品德和教导,更重在学习和实践乃师在艺术上探求大道的开拓精神和创业的遗愿,这便是可染老师尊师重道的真意和价值。正因为此他在艺术上才能远开新路,他才能做到艺术上的独往独来,正所谓“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禅语)。靠他毕生的努力营造起李家山水的琼楼玉宇,立足九重,自然别有风光在目,他是真正看到和领略光明的人……正因为此,可染先生成为一代宗师,成为人们敬仰的画坛之尊。画坛之尊一一可染先生,将永远是我崇拜的圣贤。在我今后奋力苦斗的艺术跋涉途中,作为可染先生的弟子,我将永远不忘尊师重道,将毕生以赤诚的学子之心,朝圣,再朝圣!(完)雨后斜阳好看山
74.5cm×66cm
年
出山
66.5cm×37cm
年
太行秋来风景异
73cm×61.5cm
年
秋光烂漫
40cm×40cm
年
朝晖
36cm×34cm
年
归牧图趣
37.5cm×34.5cm
年
雨后斜阳好看山
74.5cm×66cm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