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不舒的自我诊断标准

经常有朋友问我,我一吃补药就上火,前几天我吃了补血的营养品,立刻嘴里就起溃疡了,晚上2、3点钟开始睡不着,很烦躁,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照我看来,这样的问题,多半是此人有肝火,所以不能滋补,需要疏肝泻火后,再来滋补。

现代社会,情绪不佳的人太多了,人们忙于工作,各种压力纷至沓来,因此肝气不舒之人非常多,如何调整大家的情绪,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学习养生之人,如果看不到这个关键的问题,那么,估计身体的调理,要吃力很多。在有肝火的情况下,胡乱滋补,会立刻就上火的。

情绪不佳,肝气不舒,都有哪些症状呢?

首先,这种人的舌型,可能是尖尖的,边尖有些红,但是,很有可能,如果您让她再伸出舌头,有些人的舌型会由尖尖的,变成圆圆胖胖的。

其次,会有这些症状:

1、口苦。尤其是早晨起来,很多人反映嘴里苦苦的。

2、咽干。嘴里,咽喉总是感觉很干燥,没有津液,而实际上看舌头,上面还是唾液满布,口干只是一种感觉。

3、咽喉总觉得有东西咽不下去。总觉得有个东西,像吃过的杨梅核一样,卡在那里,吐不出来,咽不下去。过去管这叫“梅核气”。

4、眩晕。有的人经常感觉自己头晕,有的是整天晕,有的是突然晕几下。有的人甚至感觉头痛。

5、胃口不好。这里面包括有各种脾胃问题,比如胃胀胃痛等等,因为肝木横逆克脾土,所以,脾胃问题,多数与情绪有关。

6、心烦。肝气不舒之人,心中烦躁,容易发火,也容易生闷气。

7、容易呕逆。总是感觉胃气往上返,要么呕吐,要么嗳气,打嗝,甚至返酸水,这都是肝木横逆克脾土,导致胃气上逆的原因。

8、胸闷。感觉胸闷,甚至心悸,被诊断出有心脏问题。我觉得心脏有问题的人,只要舌型是尖尖的,应该先疏肝理气,这样心脏问题会被化解掉。

9、肋骨胀痛。肋骨里面有的部位总有胀痛的感觉。

10、失眠多梦。失眠的人里面,我觉得主因一个是血虚,另外一个就是肝气不舒、压力大。多梦也是有肝火的表现,这样的人每夜都是连绵不断的梦,这与肝气不舒有关的。

11、喜欢叹气,情绪敏感。

12、四肢手脚冰冷。手脚冰冷有几种原因,有阳虚,有血虚,有瘀血,有肝气不舒。其中肝气不舒导致的四肢冰冷,最具有迷惑性。只要手脚冰凉,同时符合前面的症状,就要考虑是否肝气不舒。

以上是肝气不舒的症状,如果舌型是尖尖的,这些症状里面,只要有一两条符合,基本上就可以推断是肝气不舒的。

而实际上,即使不看这些症状,自己的心情是否舒畅,自己是最清楚的了,自己遇到过什么事情,有什么不开心,没人能更了解自己了。

所以我总说,真正的肝气不舒的诊断标准,在您自己的心里。

那么这个肝气不舒给怎么调理呢?

我推荐疏肝理气的泡脚方:

柴胡六克、黄芩六克、法半夏六克、党参六克、炙甘草六克、茯苓三十克、桂枝三克、煅龙骨三十克、煅牡蛎三十克、郁金六克、远志六克、香附六克、石菖蒲六克、丹皮六克、炒栀子六克、生姜三片,大枣两枚掰开。

舌红苔薄加生地六克,茯苓减为九克。

此方熬水四十分钟,药汁分成两份,分别兑入温水泡脚,早一份,晚上一份。每次泡二十分钟,一天一副。

一般情况下,泡一两周的时间,会令肝气不舒得到缓解的。最主要的变化,应该是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身体会变得松弛,焦虑状态得到缓解。

但是,这个方子毕竟是药方,所以不要连续几个月地泡脚。还有一个穴位推荐给您:

肝气郁结按揉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疗各类肝病的原穴,也是肝经上治疗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它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菊花的功效非常相似,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所以刺激它可以疏肝解郁,还可以使偏旺的肝火下降。

太冲穴位置

太冲穴很好找,在足背上第一、二脚趾缝向上找,大约有两指宽的地方,在两个骨头之间,按下去有很强的酸胀或胀疼感。刺激太冲穴的最佳时间是春季,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而术与春季对应,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肝木之气上升,这个时候多揉两侧太冲,泻肝火,可以有效地预防腩血管疾病的意外发生。当然,在夏、秋、冬三季按揉太冲穴也有不错的效果。

太冲穴按摩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晚上9-11点是肝经经气运行最旺的时持一段时间,肝气郁结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

在饮食上,肝气郁结的时候应多吃清淡的食物,肥腻和煎炸的食物最好少吃;可以多吃一点酸味的东西补肝,如山植、食醋等;平时可以用菊花或者薄荷泡茶喝,这两味药町以降肝火、疏肝解郁。

如果你出现了肝气郁结的现象,就可以按摩一些自己的太冲穴,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好心情,不要熬夜,早睡早起。

总之,现在肝气不舒的人太多了,我们如果在考虑养生的时候,大家记住,一定要先考察一下,自己是否有这种情况,肝气不舒,会导致瘀血;肝气不舒,会导致脾气虚弱,水湿郁结;肝气不舒,会导致阴虚阳亢等等,总之,各种身体问题,可能都会有肝气不舒的影子在里面。我们只有疏通了肝气,调畅了气机,才能更好地使用其他养生手段。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存在于许多疾病的病变过程中,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其既是病因病机,又是病变证型。肝气的疏泄状态对于整个机体的机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重视疏肝,肝调则和

肝主疏泄的生理特点即是通畅调达。生理上肝气调达则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水津输布排泄无阻;肝的疏泄不仅关系到气血津液代谢,而且对维持其他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也至关重要。如主血之心气有赖于肝的疏泄,肺气的宣降有赖于肝的调畅,肝气调则脾升胃降,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腑气下行。可见,肝气调达是脏腑气血津液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病理上,肝气与气血津液及其他脏腑之间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可致气失调达、升降逆乱、血行不畅、津液代谢障碍、心血瘀阻、肺失宣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另一方面,体内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心肺脾胃等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反过来又可能妨碍肝的疏泄功能。所以肝失疏泄不仅见于肝胆系疾病,还广泛存在于其他脏腑如心、肺、脾、胃、肾等病变中。因此,要非常重视肝气调畅对于其他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除对有明显肝气郁结的病证积极使用疏肝之剂外,对于那些证候不显但有肝郁趋向者亦及时、大胆投以疏肝之品。这样既可防治肝气郁结,又可通过调畅肝气而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和其他脏腑功能的恢复。

2.调畅肝气,莫忘扶正

肝失疏泄若以虚实而论则实证居多,故在疏肝时常于主方中加入补气养血扶正之品。因肝失疏泄,气郁不畅可犯脾土,乃木乘土,治需健脾益气,使脾气实,不为肝乘,方能截断传变,此即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另一方面,疏肝解郁之品用之不当又可耗气破气,导致或加重气虚,因此,治疗肝气郁结之证可酌加党参、白术、茯苓之类。

3.疏肝解郁,助以活血

血虽为心所主,但心主血脉尤其是心气对心血的推动作用有赖肝气的疏泄;且肝为藏血之脏,并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所以只有肝气调达、心气推动正常有力,才能血脉通畅。诚如《血证论》所云:“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流畅。”病理上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易致血液运行不畅,甚或郁滞不行,或心脉痹阻,或痛经闭经,或癥瘕痞块。

4.调肝为主,兼顾他脏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内各脏腑气机运行必然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作用。如肝之疏泄有利于肺气宣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而肺气宣降正常、脾胃升降有序亦有助于肝气的调畅。因此,治疗肝失疏泄之证,并不局限于肝,还视具体情况加入一些调理其他脏腑气机的药物,如宣降肺气的苦杏仁、桔梗、苏子,调理脾胃的陈皮、枳壳、砂仁。文章来自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西安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hl/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