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
很高兴听到付兴平的诵读,读的非常熟练,非常流畅,感谢你的积极参与。下面开始今天的解析。“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黄帝又在问岐伯,我想知道下焦之气的出处。“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这一句话我个人认为语序颠倒一下,大家会非常容易理解。把“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放在最前面。咱们前面学过中焦之所出。也就是说我们的饮食五谷入胃以后,我们的脾会运化,把饮食五谷化成成水谷精微之气。脾,其一大功能就是升清降浊。其中的精微之气上注于肺,乃化为营,以奉生身。然后其中的糟粕和多余的水液会下输入下焦。“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喝的水、粥、五谷、蔬菜一并居于胃中。然后我们的脾升清降浊,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脉,运行于周身。糟粕下注于回肠,这就是下焦者,别回肠。多余的水液会注入膀胱。成糟粕,随大肠排出。“济泌别汁”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济”的本意是过滤的意思;“泌”的本意是指水从没有缝隙的山岩神秘地渗出。别的本意,大家看有一个利刀旁,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人手拿屠刀在解剖动物,剔骨头,这些它的本意。主要是在描述小肠的泌别清浊,其中多余的水分渗入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我们知道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先天之本,肾主一身之气,肾还有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主司二便。所以说下焦的功能是否正常,与我们的肾的功能息息相关。“济泌别汁”与肾的功能相关,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也与肾的功能相关。“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独先下,何也?”黄帝在问,人饮酒的时候,五谷与酒同时入胃,但是五谷还没有被脾胃运化,而小便却先排出。这句话和前面有一段话是非常相似的。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实际上它们的意思是相似的。黄帝就是很纳闷,为什么这个酒喝进去以后,能够被快速的从小便排出。因为我们的五谷,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吸收,而酒其性质剽悍质清,主要成分是水,它就会非常快的从小便排出。
“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我们古人酿酒就是先把粮食蒸熟,然后再用酒曲发酵,经过长时间的酿制而成。酒的性质是非常的剽悍,温热,质地清稀,所以说酒在进入人体以后能够被非常快速的排出。“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就是这个意思。“黄帝曰:善。”就是说,非常好!“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之谓也。”这个“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的上焦,心肺居于其中,雾的本意就是使我们视线模糊的浓密的气。我们前面学了卫气出于上焦。营和卫,营者为清,卫者为浊,实际上就是雾的形状。上焦如雾,其实主要是在描述卫气的功能。当然上焦如雾还包含有其它内容。中焦如沤,沤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三点水加一个区,区,在甲骨文里边表示装满食物的容器,加上三点水以后,沤表示长时间的浸泡。大家想像一下,我们的胃为水谷之海,我们的脾主运化水谷,是不是就像在沤渍。下焦如渎,渎的本意,大家看三点水加一个卖。所以说它的本意就是指买卖、交易、流通,其引申意思就是用来指河流,排水沟。大家应该听说过五岳四渎。五岳就是指我们华夏大地上的五座名山,四渎就是指的黄河,长江,济水和淮水。其实这个渎就是指水液聚成的河流,或者是排水的渠道。
上焦中焦下焦,合称为三焦,大家看这个焦这个字,它在甲骨文里是非常有意思、非常有趣的。上面的这个部分念隹,它是用来代指所有的短尾巴的小鸟;下面的这个四点底,实际上是表示小火。它的本意就是指古人用小火烤短尾巴小鸟。把小鸟烤熟了,非常的焦香,这就是焦的本意。我们的人体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上焦为心肺如雾;中焦为脾胃如沤;下焦为肝肾如渎。肾为先天之本,我们身体的元阳藏于肾中。也就是说下焦就像点着小火,慢慢的烘烤着中焦的脾胃,然后生成热气升腾到上焦。
上焦如雾,也就是说,我们中焦脾胃化生的精微之气上注于肺。为什么中焦脾胃,会有这样的能量呢?它的动力来源于下焦的肾阳。这也就是为什么会说肾为先天之本,肾主一身之气。元阳居于肾中。“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很难用几句话给大家解释清楚,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说需要大家慢慢地去领会。今天的解析到此结束,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