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远志 >> 远志分布 >> ldquo1472rdquo

ldquo1472rdquo

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张梁

年生于河北石家庄,年毕业于河北财经学院,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员工,中国登山探险界代表人物,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

年至年

18年

35次攀登

攀登雪山26座

经历4次重大山难

终于成就“14+7+2"

1

“14+7+2”——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

14

登顶地球上全部14座米以上山峰

年10月完成

7

登顶七大洲最高峰

年6月完成

2

以探险方式徒步滑雪抵达南北极点

年、年先后完成

根据公开数据,在张梁登顶迪纳利峰前,全世界只有韩国人朴英硕一人在年完成“14+7+2”。

如今,这个代表登山界最高水平的荣誉榜添上了张梁的名字,“14+7+2”再也不是遥远的梦想,张梁用“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韧意志,一步一步将心中的梦想化为现实,成为完成“14+7+2”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的中国第一人、世界第二人,成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登山探险家之一。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秒纪录片浓缩张梁登山探险18年精华

用心巨制,务请观看

2

超越梦想用生命丈量高度

张梁一次次站在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用生命丈量高度,以绝佳的心态与体能、周密的准备、理性的策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追逐着登山家的终极梦想。

在米海拔,气温低至零下40度,空气稀薄,张梁负重15公斤,深雪齐腰,艰难跋涉,这正是他选择的道路。在最接近阳光的雪山之巅,没有都市喧嚣和人山人海,有的是肆无忌惮的狂风,有的是70度角的陡峭岩壁,有的是相当于平原含氧量三分之一的稀薄空气,脸上脱了皮、冰渣粘在胡须上、手指冻伤,历经雪崩、滑坠、滚石、塌方、冰裂缝、破碎冰川,这正是他选择的人生。

踏过这些,就是踏过危险、绝望和死亡。惟其如此,你才看得见勇气、抉择和生命。

——张梁

3

四次山难距离死神一步之遥

珠穆朗玛峰因世界之巅而广为人知,但其攀登难度远不及其他几座米以上山峰。

回望过去18年的登山经历,张梁共经历了四次重大山难。

第一次山难发生在年5月13日,张梁攀登尼泊尔道拉吉里峰(米),下撤途中发生意外。攀登的高难度、队员的准备不足和高山向导沟通不畅,使队伍陷入慌乱。队员分散逃生,最终,6名队员有3人遇难,其中两个是深圳人,成为深圳乃至中国登山史上的重大事件。

年5月11日,张梁挑战攀登难度极大的马卡鲁峰(米)时发生第二次山难。张梁一行在下撤时迷了路,被困山上数十个小时,断水断粮,疲累交加,“差一点就回不来了”。直面生死的关键时刻,内心恐惧感作为一种本能,汹涌而至。在张梁看来,放弃也就是一瞬间的事,“躺那儿坐那儿,睡一觉就没了,当时很想坐在那儿就不走了,但最后我还是挺住了。”

第三次山难发生在年5月20日,张梁挑战攀登难度为珠峰十倍的干城章嘉峰(米)。因冰裂缝较多,冰崩频繁出现,登顶途中多次遭遇险情,整支队伍严重缺氧、极度疲倦。虽然12人最终成功登顶,但有5名队友在下撤时不幸遇难。

第四次山难发生在年3月24日,被登山者视为“米中的米”的安纳普尔纳峰(米)海拔多米处。

当时,他们已经翻过了几乎垂直的冰壁,跨过了近在咫尺的深渊,成功登顶。然而,下撤更加艰险,难度几近攀岩。高山向导在黑夜中迷路,一行人被困在海拔米的一处相当陡峭的硬冰上,黑夜与寒冷吞噬了一切。一名向导和一位芬兰队员中途发生滑坠,长眠在安纳普尔纳峰。还在坚持的队员体力严重透支,意识模糊,甚至陷入短暂失忆或睡眠状态。作为当时唯一清醒的人,张梁知道,此时如果妥协闭上眼,就是永远的告别。他要大家挺住。

张梁不惜消耗自己的体力,声嘶力竭地喊着每一个队友的名字,与每个人说话,他在唤醒大家已经濒临崩溃的意志。慢慢地,开始有队友回应他,音浪越来越强。就这样,队友们彼此依偎、互相支撑,靠着最后一点顽强从夜里10点熬到凌晨5点,直到天边出现一抹微光。天亮了,他们知道,终于活了下来。

这一次,从出发冲顶到安全返回3号营地,用了整整30个小时!

《大梁》纪录片中,张梁忆述年安纳普尔纳峰山难。

面对艰险,张梁像一名战士;而回到生活,张梁沉实稳重、波澜不惊,他似乎什么都不看重,不关心房价,不炒股,不在所谓的功名利禄中消耗自己。他喜欢跑步,走路上下班,在似水流年的岁月里坚守初心。

每一次攀登,都是和生命的对话。

——张梁

4

九次下撤放弃比登顶更难

18年,26座雪山,被记住的往往是登顶的荣耀,但其实,最不应该被遗忘的是放弃的艰难。登山最精彩的故事不在于登顶,而是一次次的放弃与磨难,这就是登山的意义。

由于天气等客观条件所限,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安纳普尔纳峰、乔戈里峰和南迦帕尔巴特峰的登顶都没有“毕其功于一役”,张梁不得已作出放弃的决定。这些九死一生的经历中,张梁学会了敬畏雪山。

第一次刻骨铭心的“放弃”发生在年5月,张梁参加中国官方组织的“纪念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50周年活动”,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攀登。当时张梁已攀登至海拔米,他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这时,一名外国登山者受伤骨折,在荣誉诱惑面前,张梁最终做出了艰难的选择,主动协助伤员下撤,默默告别珠峰(米)。当其他队员成功登顶后,胡锦涛总书记发来贺电赞扬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决心”。

到达米突击营地时,英国队员哈罗德在米左右骨折求救,张梁面对近在咫尺的登顶诱惑和迫切的救援需求,为了营救外国山友,毅然决定主动下撤放弃登顶。

年9月,张梁尝试攀登唯一一座完全独立位于中国境内的米以上雪山——希夏邦马峰(米),在攀登至2号营地时,因天气恶劣,冲顶计划被迫搁置。年,张梁再次向希夏邦马峰发起冲击,凭借娴熟的技术和绝佳的心态,最终顺利登顶。

年4月在安纳普尔纳峰(米)时的放弃则是另一种情形。

登顶路上除了陡峭冰壁,几乎全是齐腰深的积雪。高山协作一路用双手刨开路,再跪着用膝盖把雪压实。从2号到3号营地那段最危险的冰崩雪崩区,难到足足花了4天,每天只能前进米。

冲顶当日,张梁一行从零点出发,当登至海拔米时,已是下午2点,错过了登顶的最佳时机,且队员因连续十日攀登,疲惫不堪,张梁根据经验判断,理智说服队员下撤。下撤途中,意外发生了。张梁眼尖地看到面前的绳子突然飞速下滑,固定绳索的雪锥一个个崩开—有人滑坠!说时迟那时快,张梁一声大吼,和队友纵身扑上前,两人一前一后死死拽住重达千钧般的绳索。其他队友跟着扑上来,大家呐喊着拼命往上拉,才拉回了共用一根绳子下降、险些滑坠的3名高山向导。

《大梁》纪录片中,张梁忆述当时情景。

成功下撤后,张梁和队友们回望顶峰,看着突袭的暴风雪,全部队员都在庆幸的同时后怕不已,经验丰富的高山向导朝张梁不停竖大拇指,感谢他的决定拯救了大家。此时,再次直面生死让张梁的心理到了极限,他对着摄像机颤抖着说出了告别雪山的话:“刚才经历的一幕,使我重新认识了登山,安纳普尔纳也许是我的绝唱,我喜欢登山,非常热爱雪山,但是我会更热爱生活。再见,安纳普尔纳!再见,雪山!”

在镜头前,张梁颤抖着说出了告别雪山的话。

其实,有很多次,张梁在登山回来后都发誓“再也不登了”,可“誓言”没能阻止他。

年7月,张梁挑战世界第二高峰巴基斯坦乔戈里峰(米)——传说中死亡率超过27%的K2。K2是国际登山界公认攀登难度最大的米以上山峰,在关于K2的电影与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K2的壮丽与艰难。张梁的队伍顶着恶劣的天气,在齐膝深的雪中一步步挪动,雪崩和滚石不断袭来,这一路异常艰苦。直到冲顶的关键阶段,又一场雪崩彻底掩埋了全队的技术装备,此时天气继续变得恶劣,大雪纷飞,全队人马被迫止步。

年6月,张梁再次向乔戈里峰发起冲击。张梁一行沿着河谷,翻山越岭,走过鹅卵石沙滩、破碎冰川,跨过冰河,到达了K2海拔米的三号营地。然而,随后开始肆虐的大风大雪,让登山队伍不得不选择下撤至大本营,将登顶的装备暂留三号营地。

7月23日,张梁再次向顶峰发起冲击,却被告知因雪崩冲击,三号营地已经被夷为平地,张梁和其他登山队友搭建的十几顶帐篷、登山装备、公共物资和个人物品全部被淹没。事实上,张梁一行已通过最难的路段,距离征服K2仅一步之遥,无奈遭遇雪崩,再次遗憾放弃。“相信只要人在,就有机会。”张梁如是说。

三年三登乔戈里峰,

年7月28日,张梁终于成功登顶K2。

年6月,张梁向海拔米,有“食人峰”、“杀人山峰”之称的世界第九高峰南迦帕尔巴特峰发起冲击。队伍到达海拔米的三号营地后,由于向导预判顶峰有所偏差,导致线路非常漫长,张梁及队友们依然不畏艰险,尝试冲顶,次日傍晚已到达海拔米,接近顶峰的位置,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但由于氧气消耗殆尽,考虑到生命安全,只能暂时放弃冲顶,选择下撤。

艰难的下撤途中,在无氧、天黑的恶劣情况下,队员们体力透支,有人已出现幻觉,行动能力下降,有人因疲惫不堪在不小心睡着的瞬间险些滑坠。历经磨难,经过了将近43个小时的攀登,队伍最终安全回到了三号营地。

如果说,登山是对登山者体力、技术的考验,那么必须的放弃则体现了登山者的智慧、理性,它是勇气的延伸。哪一个登山者不想登顶、领悟人生的巅峰体验?然而,成功的背后总是堆积着遗憾。张梁的理性告诉他,要活着回来,只有活着回来,才能继续走向更高目标。

我登的是有形的山,大家攀的是无形的峰。

——张梁

5

宽阔人生刚刚起航

我们的夜晚是城市里的霓虹闪烁和觥筹交错,张梁的夜空则是繁星高挂,配合着海浪的波涛,极目远眺,是无边无垠的远方。从高度到广度,航海带给张梁全新的视角。年届五十的张梁,人生另起一行。

年11月,张梁的身影开始印刻在大海之上。从深圳到三亚的海面上,浪高6米,风速惊人,张梁驾驶的帆船以70度倾斜角逐浪航行。这次旅程历时整整48小时,张梁吐得一塌糊涂,深切体会到航海的“苦”。但他爱上了大海。

年11月,张梁参加“泰王杯”帆船赛,驾驶帆船从香港出发,途经新加坡,航行多海里,到达泰国普吉岛,完成第一次远航。

年11月,张梁所在的中国船队Apsaras号参加了“大西洋巡航赛”,成功横渡大西洋并夺得Cruising组别冠军。这是该项赛事首次有中国船队出战。

深夜的海面变幻莫测,张梁所在的帆船接连发生了失去舵效、球帆被阵风卷起失控、缭绳断裂等恶劣情况。帆船在大浪里飘荡,孤立无援,生死一瞬,所有船员扑上甲板,在风雨中拼力抢救,而这仅仅是其中一个不眠之夜。

圣卢西亚时间年12月5日12:05:09,Apsaras号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多海里的航程抵达终点,张梁完成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壮举。

年5月12日,张梁所在的首支来自中国的Apsaras号大帆船参加著名的百慕大帆船赛,在航行了六天五夜后,以第一名的成绩冲线。

大海上的无助和身处米高度的恐惧有相似之处。而张梁像是一名迎着自然征召的勇士。登山探险“14+7+2”已经完成,环球航海的步伐才刚刚开始,他时刻准备着再度出发。

探险无止境,挑战无极限。

——张梁

6

探险有极公益无限

人们因张梁的传奇经历对他敬佩与推崇,而张梁则在从普通人到名人的转换中,开始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投身公益,以一己之力影响和改变世界。

年12月,张梁赴南极探险,呼吁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fb/7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