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交广会客厅》报道:“未给点前,任何人不准提前上道”“用钻孔机进行钢轨打眼时,必须戴好护目镜”“拆卸扼流变压器引接线和回流线时,一定要穿绝缘靴带绝缘手套!”……从10月7日开始,在大秦线遵化北至迁西区间换轨施工现场,一个声音总会不厌其烦地响起,时而低沉时而嘹亮,有时亲切有时严厉,而这个声音的主人就是大同电务段遵化北车间副主任高一田。大到工作中的人身安全、设备质量,小到钻孔机使用、引接线固定等配合换轨的每个施工细节,他都看在眼中、挂在嘴上、放在心里!“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这是高一田一直以来信奉的安全格言,也是他投身大秦重载运输30多年来的光辉写照。他在大秦线电务车间工作多年,无论何时何地,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总是习惯亲历亲为抓好安全规章、规范落实技术标准。尤其是在每次集中修施工中,他更像是一台不知疲倦的发动机,为了安全运转不停。在今年的大秦线第二阶段集中修施工作业中,面对多工种交叉作业,参与人员多、作业辐射面广、安全卡控难度大的实际状况,明年即将退休的高一田仍放心不下设备的一钉一铆,他主动请缨担当配合换轨施工作业任务,用实际行动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保安全、保质量、保施工的具体施工实践中。每天早晨6:00,当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白的时候,负责换轨任务的他已经安排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工具材料,坐上工程汽车整装待发;9:00至12:00的封锁时间,可谓就是决战的时间,他和职工一起认真打好每一个钢轨钻孔,认真检查每一处箱盒的安装,认真核对每一项电气性能,认真做好开通后的轨道分路不良试验……3个小时的天窗点,加上准备工具材料和交通路程的时间,再加上盯控开通后的3趟列车,连续约8个小时的时间,来不及停歇。大多数年轻人中午1点多回来后已经筋疲力尽,狼吞虎咽吃过饭,一倒头便呼呼入睡。但是作为施工负责人的老高,却放弃了这片刻休息的机会,因为在下午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仅要向施工单位详细了解第二天的工作量,提前核对图纸,而且还要开好施工预备会并准备第二天的工具材料,合理分配监护作业人员,经常一忙就到了晚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高一田和职工们的辛勤付出下,集中修施工安全也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大秦线第二阶段集中修以来,从黎明到夜晚,一个身影始终和职工们一起出现在换轨作业现场,他时而俯身、时而抬头……然而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忘我工作的高一田,并没有看到他年近退休的另一面——身患类风湿关节炎和胃溃疡等多种疾病,妻子怕他因为忙碌而忘记吃药,每天定时打电话叮嘱提醒!对于身体的这些不适,他从未向领导诉过一次苦、请过一回假!因为他心里清楚,身为车间干部,工作越艰苦,就越需要倾情付出。尽管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了,但是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以不知疲倦的努力和付出,向大秦重载运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交通广播记者:高雅,通讯员:潘立忠、张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