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一首七律,超逸洒脱,跌宕起伏,结

刘军连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37782.html

古代有很多非常出色的才子,由于宦途艰难,处境困窘,心中便萌生了归隐之意。可是十年寒窗又极其不易,谁都不愿轻易间,就舍弃来之不易的功名。

明代一位才子也遇到过如此进退两难、徘徊不定的局面,纵有满腹经纶,却又感到前路迷茫,于是便赋诗感慨自己命运不济、生不逢时。下面分享文徵明的一首七律,超逸洒脱,跌宕起伏,结尾却令人唏嘘不已。

感怀

明代;文徵明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文微明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虽然才高志远,科考中多次落第。直到他54岁时,才得到江苏巡抚李充嗣的推荐,得以岁贡生身份参加吏部考试,被授翰林院待。此诗就是他在任时有感而作,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和悲愁。

开篇抒写自己入仕前后的对比,“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作者悲慨地说,三十多年来,自己就像一头麋鹿,纵游山林,逍遥自在。如今年近花甲,却不小心坠入仕途,就仿佛关入了牢笼,完全没有自由。作者将宦途比作樊笼,可见其心中的愁闷和迷茫。

文徵明小时候发育没有别人早,9岁时依然口齿不清。不过当他懂事后就勤于读书创作,又由于他心无旁骛,所以书画艺术和诗歌文学等方面都进步很快,也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但是封建社会非常重视科考,而诗人却不擅长那些考试形式和内容,所以便经常铩羽而归。

接下来作者描述其大半生的坎坷经历,“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作者梦想自己如范蠡那样功成身退,然后泛舟五湖。可是这样的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反而落得两鬓斑斑、奔波劳顿。

秋风,化用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为官时看见秋风乍起,便思念起故园的莼菜和鲈鱼,于是就辞官归隐。文徵明没有进入翰林院之前,觉得那里无比神圣,心中也极其羡慕。等到他也位列其中时,却感觉如坐针毡、束手束脚,立刻就有一种希望逃离的感觉。

颈联转而抒写自己懊悔的情绪,“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作者说自己如同出山的小草,也像离水的神鱼,拘囚于仕途的污淖之中。诗人在翰林院时倍受排挤,所以心情极其郁闷。

远志是一种药用植物,传说谢安原先隐居于东山,后来受到桓温的邀请,出仕为司马。有人赠送桓公一种叫远志的药草,桓公就问谢安,“此药又名小草,为何它有两个称谓?”谢安回答不上来,一旁的大臣郝隆应声答道,“隐居时就叫远志,出山了则为小草。”谢安顿时感到愧疚。

困沙虫,指陷于群小的包围之中。古代以猿鹤、沙虫,借指君子与小人。晋代的葛洪就曾认为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

结尾表达了自嘲,“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诗人说自己已经满头白发了,才博得翰林院待诏,岂不是徒増笑料。公车召,指臣民上书或被征召,均由公派的车马接待。

作者自比东方朔,这位西汉才子虽然有幸在金马门待诏,最后却不过是汉武帝的弄臣,只能为皇帝消遣解闷,可悲可叹。

文徵明的这首七律抒写仕途的失意,也展现出它对隐居生活的强烈向往。作者以意运笔,并采用了对比手法,前三联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满溢着幽怨之情。尾联自嘲,表达尴尬处境和思归心情,超逸洒脱,感情厚重。

全文多处用典,既有范蠡及张翰之事,又采用了谢安与东方朔之事,作者借古写今,浑然一体,充分地反映出其内心的感受和诉求,不愧为明代杰出才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fb/10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