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磨一剑远志中医首期中医师承班开始招

深受徐文兵先生和粱冬先生影响的我,因病于年踏上了学习中医之路。随着学习的深入,深感中医之博大,先贤之伟大。而今,国外日韩紧逼,国内却是萧条一片,名家廖若晨星,我们中医人风尘狼藉,守着金饭碗却在乞讨,吃尽了残汤冷炙,白眼横眉!

对比上的强烈反差,让我纠结、痛苦、无奈。难道就这样任由中医没落下去吗?

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也许我可以做点什么!

师父告诉我,能打倒中医的,只有中医自己,能救中医的也只有中医自己!

年7月,我和师父成立了远志中医,成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让“中医救中医”:我们要给“明医”找“徒弟”,给“徒弟”找“明医”,将“明医”毕生所学向后人传授,培养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完全按照中医:理→法→方→药诊疗特点的中医临床大夫。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又成立了晋城市中医协会,希望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和远志中医,形成互动,推动中医良性发展。

孔子讲,学习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以上等高标准要求去学习,才有望得到中等收获。中医的源头无上心法是《内经》,如果不从《内经》入手,该怎样高标准、原汁原味传承,进而发展中医呢?

为了实现“中医救中医”的目标,我们深入晋城,北上长子,远赴太原,寻找看得了病,讲得了课,理得了药的中医人,经过三年的寻找,终于搭建起了这样的教学团队:

李伟亮先生。自幼喜读书爱草药,走遍发鸠山的沟沟壑壑,长期观察、体会与感悟野生药材的灵性。

大学毕业后,从年开始,钻研《黄帝内经》《伤寒》等经典,《内经》这样的大篇幅的经典录读研求不下十余遍,又细研《道德经》、《南华经》(《庄子》)、《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近二十年精心研读,他在《内经》上颇有心得,在一定程度上能还《内经》本来面目。

李玉军先生。从12岁起,便跟随家人上山采药,三十多年来,从未离开草药一天,经其手炮制的药材,被业内称为精品。

其间,遍访名医,深入学习,临床用药不拘一格,善于快刀斩乱麻式处理疾病,屡有奇效,是本地区少有的医药皆通者。

朱俊琪先生,出身中医世家。

先生一生经历传奇,年轻时得道家垂爱,一度欲收其为入室弟子,并传其心法继承衣钵,因先生本性清静不愿掺杂政事,无奈作罢。

老先生治病行医50多年,临证诊疗不仅得赵绍琴先生影响,又尽得师怀堂先生九针真传。多年来他集众家之所长,集药、针、摩等中医手段为一身,临证诊疗不拘一格,尤其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是少有的中医全材。

这样三足鼎力式的教学团队,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再加上独特学习方式:一节理论,一节临床,一节药理,一节讨论,要点是当天学习、当天消化。这种理论与临床无缝对接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培养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完全按照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模式来培养优秀中医临床大夫而推出的特色教学。

三年的寻找,是个漫长且痛苦的过程,一次次的求而不是,一次次的求而不得,一次次的无功而返,是一次又一次体会中医的过程,也是领悟圣贤智慧的过程,更是上天考验“道心”的过程。险而通过考验,庆幸之至。

我们用三年时间,精心打磨了“传统医学师承班”这一课程,借用徐文兵先生的话来形容(因为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话语来形容它):这个三年制的课程,专门为中医爱好者设立,使得非专业人士成为助理中医医师进而合法执业行医成为可能。也使得中医爱好者上孝父母,下爱子女,中以保身愿望得以实现。这也给我们试图恢复中医师承教育传统,培养真中医的理想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把招生规模限定在10——20人。本着“非其人莫传”的原则,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所授非人,可能会劝退,空出来的名额,由后来人补充。

学习时间为除重大节假日外的每周六周日全天,每年学习时间不低于个学时。

有意向的朋友,可以向我们咨询,咨询通道和报名道通,招生简章里有详细介绍。

收到的报名表后,我们会尽快回复,告之详细上课情况。

晋城市中医协会殷素萍

      年8月7日于远志中医

点击页部底部“阅读原文”,查看:远志中医首期“传统医学师承培训班”招生简章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论坛
首席权威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cf/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