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丨02摘要

——————ABSTRACT——————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高度承认“社区参与”必要性的文化遗产条约。“社区参与”的地位上升,归功于年教科文组织与史密森尼学会在华盛顿召开的“赋权地方与国际合作:对年《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的全球评估会议”。这一会议还进一步确定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定义以及将优先纳入公约文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和内容,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从这一会议入手,梳理公约成型过程,探讨“社区参与”如何在此后被众专家奉为圭臬,又历经政府间会议上成员国代表的争议与修订,最终定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社区/社群;从业者/实践者;参与/介入

二、将“社区参与”概念纳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文本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社区和从业者的参与”的原则有四种不同的考虑方式:第一,在《公约》序言和第1(b)条、第2.1条文本中,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原则表达;第二,作为对缔约国认定和保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或鼓励,如第11(b)条、第14(a)(ⅱ)条和第15条;第三,尽管不出现“在社区的参与下”这样的文字表述,但条款显然涉及社区及其成员的,如第13(d)(ⅱ)条和第21(b)条;第四,在第8.3条和第8.4条中,涉及社区成员如何参与政府间委员会的工作。需要指出的是,在政府间专家会议期间,这些提法难免遇到一些政治障碍,许多国家并不太欢迎把相关内容列入公约文本的提议①。

为了确保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序言部分、关于公约宗旨和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章节,明确规定了社区和从业人员的核心作用。序言肯定了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社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维持和再创造方面的重要作用。②根据《公约》第1(b)条规定,其宗旨之一就是“确保尊重有关的社区、群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有关的社区、群体和个人”来确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社区之间的特殊联系③。《公约》第2.1条给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表明,《公约》仅将以下内容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这一定义意味着,《公约》认为经过相关社区、群体或个人所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才适合被保护④。第8条,提到“委员会的工作方法”。根据这一条,下设的第3、4款,给予了委员会特许的可能性:第3款规定委员会可设立其认为执行任务所需的临时特设咨询机构;第4款允许“任何公营或私营机构以及任何自然人”参加委员会会议,其中往往就包括社区从业者的代表⑤。

作为对《公约》缔约国的一项义务或鼓励,下列四条涉及伦理原则,即社区和从业人员的参与。《公约》第11(b)条⑥规定,各缔约国“应(shall)”有义务在社区、群体和有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下,确认和确定其领土上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注意,此处说明性语言“应”的运用,说明对政府间会议来说,社区“参与”这一决策性段落得以加入文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对瓦努阿图和孟加拉国等一些国家来说,这种参与政策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但对澳大利亚、土耳其、法国和印度等其他国家来说,则会担心这种政策可能损害国家的主权。最终,会议决定在国家发起和社区参与之间保持平衡⑦。第14(a)(ⅱ)条也鼓励各国“应努力促进”特别是通过“有关社区和团体的具体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确保社会确认、尊重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难注意到,此处的“应努力促进(shallendeavorto…)”是非说明性语言。这一段指出,社区成员需要接受培训,以认识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确保它们的维护和传播。第15条,鼓励各国确保“创造、延续和传承这种遗产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的最大限度的参与,并吸收他们积极地参与有关的管理”⑧。据布莱克回忆,在政府间会议谈判期间讨论的初步草案中,这项规定曾经设置在鼓励各国采取适当法律、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的第13(d)条中,如果放在原来的位置,这项规定将具有更强的执行力。然而,由于它最终被改为一个独立的条款,削弱了它的效力⑨。

关于涉及但并未提及社区的两项条款,比如第13(d)(ii)条⑩中,削弱了国家的作用,以确保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得到尊重,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特定的文化社区存在特殊的关联性?。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在《公约》首个草案的第13(d)条中,曾写到“相关文化社区的积极参与(activeparticipationoftherelevantcultura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cf/68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