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谁说吃素营养就不均衡了?谁说吃肉就更man了?好啦,今天就分享一篇郭耕老师的旧作《我行我素》,来听听素食主义者对于“吃”的看法吧。
在大型类人猿中,除了人类,有黑猩猩、黄猩猩、大猩猩等,他(她)们的食性或杂食、或完全素食,其食肉比例分别仅占其食量的4%、2%、0%。人类与黑猩猩是近亲,但食肉程度早已超量,离经叛道远矣。1
动物脂肪增加肠癌风险
肉类是诱发肠癌的主要原因。医院肿瘤科欧阳学农主任指出,从近年来临床多例结肠镜检查情况分析,每天至少吃一顿“红肉”(牛肉、羊肉、猪肉或由这些肉加工成的食品)的人,比不吃“红肉”的人肠癌发病率高出近倍。如果每日摄取超过90克牛肉、羊肉、猪肉,不仅会增加患结肠癌、直肠癌的危险,还可能增加得胰腺癌、肾癌的危险。这是因为“红肉”含有饱和脂肪酸较多,而饱和脂肪酸与肠癌发病率成正比。同时,得直肠癌的危险性与饱和脂肪酸增加以及停留在直肠内的时间有关。研究显示,1/的大肠癌可通过吃素来预防。另外,由于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更容易溶解于脂肪中,因此饮食中摄入动物脂肪越多,也就意味着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质的危险性越高。2
肥,与不肥,这是个问题
年一项调查现实,全世界%的成人超重或肥胖,其中2.2%超重(男24%,女22.4%),大约有9亿千7百万人;肥胖(男7.7%,女11.9%)的人约有亿9千6百万。如此趋势下去,到年将有57.8%的人,即21亿人超重,11亿人肥胖。体重超标是导致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元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世界卫生组织透露:从年起,世界上因过食动物性食物患病而亡的人首次超过了因营养不良而亡者,换言之,就是撑死的超过了饿死的。常吃素可避免人兽共患病
人兽共患病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又称动物源性或自然疫源性疾病。引起发病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目前已知人兽共患病余种,大多因食其肉或过分亲密接触所致。吃素则不必担心所食之物的死因,避免了病(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非典等)从口入,当然也可以同时减少被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的风险。4
控制口腹之欲,维持酸碱平衡
现代生活方式、进食习惯和生理代谢本身使人体向偏酸发展。酸性体质会导致细胞生存条件改变,影响正常功能,包括免疫功能下降等。病毒病菌多在酸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在碱性环境中则不能生存,如SARS病毒。人类疾病70%发生于酸性体质。癌症患者则%属酸性体质。纠其原因,饮食结构不当首当其冲。一旦肉禽米面成为主食,酸性体质便不知不觉地形成了。注意,酸性食物既可来自食物,也会通过食物在体内的代谢形成,但碱性物质只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取,这也是人体易酸化的原因。民以食为天,以食物维持人体的pH值是最聪明的做法。一般动物性食品属于酸性,而有些果蔬则为碱性,比如红薯、葡萄、茶叶、海带是强碱性,但花生、精米却是酸性。为平衡膳食结构,健康专家建议酸碱比例为1:4,以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5
牧场取代森林,剥夺子孙利益
我国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不仅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更因为我国饲养的动物占世界饲养动物的1/4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10公斤谷物,生产1公斤鸡肉需要4~5.5公斤谷物,生产1公斤鸭肉需要2.1~公斤的谷物。我国每年饲养上百亿只禽畜动物,这该要消耗多少粮食?6
过度肉食——中国不可承受之重
土地压力单纯供养1亿人口的粮食已使我们的土地不堪重负,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则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牧草地的使用超过了持续增产的能力,因此必须用粮食喂养牲畜,这使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在年,饲养用谷物已占谷物总量的20%(年只有8%),而到年饲料用粮占粮食消费总量的6%。如果我们对肉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不知将来我们是否还会有足够的粮食呢?7
“大规模”也是“大负担”
我国每年养殖并且杀掉多亿只禽畜动物,不仅让动物惨遭屠杀的痛苦,还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据农业部的统计表明,目前全国约有大中型畜禽养殖场00多家,其中头以上的养猪场就有多家,0万只鸡以上的鸡场多家,头以上的养牛场多家。这些禽畜消耗大量的粮食和水资源,造成草原沙化,排放的粪便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8
全球暖化问题
《面对肉类的真相》这部纪录片中,揭露畜牧业和乳酪农业对全球暖化的影响,比全世界所有交通工具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还大。如每头牛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一辆汽车行驶7万公里的排放量;素食者即使开悍马休闲车,也比肉食者骑自行车还要环保;所有荷兰人如果每周一天不吃肉,就可以达到荷兰政府希望每户居民一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标。英国素食协会和欧洲素食联盟所拍摄的纪录短片《吞噬地球》(DevourtheEarth),清楚说明了肉食对我们美丽珍贵的星球所造成的影响。一只牛在消化过程中由打嗝和放屁在一天内排出升甲烷,全球有10.5亿头的牛(6年),每天就排出2亿升的甲烷气体,全年排出亿升的甲烷。牲畜粪便还要再释放出万吨甲烷。9
”素“就是一种节能减排
如果每个中国人多吃一磅肉,我们的农民就得多生产万吨谷物,多么惊人!占世界8%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本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当:亿多只羊、18亿多只鸭、亿多只兔、7亿多只鸡、6亿多头猪、5亿多只鹅、5千多万头牛以及成百万、千万的其他动物与十三四亿人口争食的时候,如果再不减少禽畜动物的养殖数量,也许有一天就会压垮中国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如果适当地用植物蛋白取代动物蛋白,我们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却带来巨大的生态和社会利益。不仅消除无数动物的痛苦、免除因肉食带来的种种疾病,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世界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环境污染和全球暖化……能源的真实代价如果全人类都是肉食者,石油储量被用尽的期限:1年如果全人类都是素食者,石油储量被用尽的期限:年生产1磅的牛肉所需的石油,可用来生产的大豆:40磅目前为了生产肉类食物而消耗的原料占美国的总原料巿场的:%目前为了生产素食食物而消耗的原料占美国的总原料巿场的量:2%用水量超过全美总用水量一半的行业:畜牧业养一头牛所需的用水量:可浮起一艘驱逐舰生产1磅的小麦所需的水:25加仑生产1磅的肉所需的水:2加仑粮食真的不够吃吗?美国的家畜所食用的类及大豆之总量所能养活的人口数:1亿。美国所种的玉米为人类直接食用的百分比:20%美国所种的玉米为家畜所食用的百分比:80%美国所种的燕麦为家畜所食用的百分比:95%生产1磅的牛肉所需作物及大豆:16磅生产一磅的鸡肉蛋白质所需的饲料蛋白质:5磅生产1磅的猪肉蛋白质所需的饲料蛋白质:7.5磅每天因饥饿而死亡的儿童达数万人为了养活一个肉食者所需的土地生产力,所能养活的素食者之数目:20个人年将因饥饿而死亡的人数:6千万人如果美国人降低百分之十的食肉量,其节省的物所能养活的人数:6千万人10
中国源远流长的素食传统
《曹刿论战》中有句名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也明确告诉我们:上古时代的人们是素食者。如:《墨子?辞过》说:“古之民未知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养腹而已矣。”墨子认为上古时代,人们就是吃素食的。因此,圣人教导人民种庄稼种树,给人民生产粮食和水果,这样生产的素食足以吃饱肚子,强壮身体。古代人们以素食为主,除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不可能饲养很多动物来供人们食用这个客观因素之外,也是因为古代对屠杀动物也有着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屠杀动物来吃。《礼记?王制》明确指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没有特殊的原因,不允许随便屠杀牲畜。当然,就不可能经常吃肉。可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农耕文明非常发达的民族,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是以素食为生的,这种素食传统不是基于宗教信仰而产生的。11
中国传统素食主义
相传,成汤灭夏桀于乙卯日,武王灭商纣于甲子日,之后历代为避免重蹈覆辙,便于这些日子斋戒,修养心性,初一到十五茹素遂成为习俗。人们出于对祖先的祭祀和对鬼神的敬畏,引入了斋戒素食的习惯:《礼记》中云:“逢子卯,稷食菜羹。”《周礼》中云:“大丧,则不举。”“不举”作“不杀牲食肉”解。《吕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名之曰烂肠之食。”“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论衡?道虚篇》曰:“食精身轻,故能神仙。若士者食蛤蜊之肉,与庸民同食,无精轻之验,安能纵体而上天?”12
崇尚素食的古人
唐代山水诗人王维常年食素,善写诗善绘画,世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所作诗,富于山林清逸之气。“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这句诗出自《游感化寺》,简朴自然的素食生活赋予王维慈柔清静的心胸,笔端流出的是超然出尘的韵致。又如在他的《戏赠张五弟诗三首》中所见:“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以及“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这种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远非“甘此膻腥食”(《赠李颀》)的“世上人”所能体味的。南宋诗人陆游才气超逸,因慧眼识素食而享寿八十五,晚年鹤发童颜,仍然耳聪目明。他写有《戒杀诗》:“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在《陆游集》中,赞叹素食的诗有数十首之多,如:“唐安薏米白如玉,汉嘉木耳美胜肉。”薏米和木耳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滋补品,陆游认为四川的薏米和木耳比肉还好。“菘芥煮羹甘胜蜜,稻梁炊饭滑如珠;上方香积宁过此,惭愧天公养病夫。”吃素可以养病,陆游喜欢吃素,是为了延年益寿。新鲜蔬菜干果,是陆游最感兴趣的:“白苣黃瓜上巿稀,盘中顿觉有光辉,时清闾里俱安业,殊胜周人咏采薇。”1
素食的历史
素食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印度和古希腊文明。这两个地区的素食思潮都与“对动物的非暴力”这个概念紧密相关,并由宗教人士和哲学家所推崇。随着后来罗马帝国和基督教文明的兴起,素食主义几乎在欧洲消失。中世纪欧洲的许多僧侣戒律都对肉食有限制,但没有涉及到鱼类。直到文艺复兴,素食主义才在欧洲重现。到19、20世纪素食主义被广泛推广。年英国建立了第一个素食主义团体,德国、尼德兰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年成立了国际素食者联盟,作为各个国家素食主义团体的联合。20世纪里,作为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