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战略的几点恩考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孔庆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医工作面临着令人鼓舞的好形势,中医药学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当代中医学正面临着现代医学、国际汉医学及新的技术命三大挑哉。中医不能是闭关锁国时代的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中医,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医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要变革,要现代化。中医对西方有巨大的魅力,国际上出现“中医热”、“针灸热”。中医学的方法论好象一盏古老的灯塔,给正在处于方法论危机中的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指示了航向。党和国家已为中医的发展扫清障碍,创造条件,中医药队伍自身的努力,将是发展中医药的一大关键。有关中医发展战略问题已有不少宏论,本文仅就较少论及的几方面作以下补充:
(一)不能忽视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的研究。要从历史,理论特色,方剂药物及某些特殊疗法多方面加以研究,可以开阔眼界,增广知识,充实祖国传统医药学的内容。
(二)中医要占领农村阵地。中医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历史悠久,中医在农村能发挥优势,占领农村阵地有很大战略意义。(三)青钾中医是振兴中医的希望,这是历史的必然。但青年中医存在不少问题,要善于引导和创新中为振兴中医干一看业。要使青年中医在继承,实践和创新中为振兴中医干一番事业。
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胡志坚
关于如何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间题,文章提出:1在学术上要做好继承工作;2。要重视并提高辨证论治水平;3.充分利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4采用合理的给药途径和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5,要广泛吸收和应用新的医疗经验及新成果;6.重视情志的调治;7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此外,其他如饮食、起后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应给予正确而具体的指导。例肺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同血气分析心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的关系初步分析内蒙古中医药年第3期王素英世静连秀英贾文慧
例肺心病,按中医辨证分为三型:
1.肺肾气虚偏热型〔简称气虚型〕;
2.心脾肾阳虚水泛型〔简称阳虚型〕
3.气阴两虚。阴虚内热型〔简称阴虚内热型〕,经分析各型有关血气分析,心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发现:
1.肺心病的不同中医分型,有其特定的血气和心肺功能改变以及心脏形态学的变化等作为其生理病理基础。
2.肺肾气虚和气阴两虚型病人均表现为低氧高碳酸血症,但其PH仍在正常范围内。提示病情较轻。而阳虚水泛型病人不仅表现有低氧高碳酸血症,且其PH值明显低于正常。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病情较重。
3.肺心病三证型心脏超声诊断均示右室流出道增宽积右室张内径增大,并以阳虚型改变更为突出。
4.阳虚型和气虚型病人都有肺循环阻力增强,左心室功能障碍等改变,尤以阳虚型为著;而气阴两虚型病人虽有肺循环四增高和右心室功能减弱,却无明显的左心功能改变。此现象是否与该型病人的神经内分泌变化有关,尚待进一步探讨。
例心脑血管病人辩证论治与血小板聚集作用关系的探讨内蒙古中医药年第3期席殿文静文英诸毓英刘彩英
例心脑血管病人中医辩证分型为:血瘀型、痰浊型,虚证型三型,病证虽各有偏重,但大都表现为阴阳气血虚实夹杂。观察其血小板聚集作用,三型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血小板聚集作用高可作为心脑血管病兼有血瘀证的客观指标之一。30例心脑血管病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表明各型在主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益母草等治疗后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降低。作者认为对血小板聚集作用高的不同证型的心脑血管病惠者配合活血药物治疗,对防治心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广枣总黄酮对心脏舒缩功能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即时效应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宋一亭诸毓英梁冬青满都拉广枣总黄酮是由蒙药广枣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其部分心血管效应已为某些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所证实。本文旨在观察广枣总黄酮注射液对心功能,缺血型心电图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即时效应。结果表明:1广枣液具有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效应,但对心脏舒张功能未见明显影响。2.广枣液有一定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学习中医学基础体会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郭晓燕
中医学基础,为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其内容有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等。因其内容广泛,头绪纷繁,初学起来常会感到困难,不知从何着手。本文就个人学习体会所及,从如下方面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树立整体观念二、明确基本概念
三、理解中加深记忆
四、系统学习重点掌握
蒙医治疗“萨病”(脑血管偏瘫)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年第4医院蒙医一科偏瘫研究小纽阿古拉包华宝音都仁张巴斯尔斯琴巴特尔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中例“萨病”住院患者临床观察资料进行分析。蒙医的“萨病”又称“嘎日格”病,主要病因由于“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要来的失调,影响白脉所致。临床表现为突然偏瘫、失语,昏迷等。中医称为卒中或中风。蒙医“萨病”包括西医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膛出血等病。
蒙医药治疗“萨病”临床观察过程中以蒙医基础理论及理、法、方、药,辩证施治为指导用传统蒙药“嘎日迪一13味、额尔德尼乌日勒”、和新筛选组方的“萨病”音乌日勒治疗萨病例,其治17.9%,好转75%,无效3.3%死亡1.3%。在临床观察中对部分萨病用药前后进行了生化、电生理、头颜CT扫描的对比检测的结果说明三种蒙药治疗萨病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毒付作用,而且脑血流图检查说明蒙药明显改善脑动脉供血,提高脑细胞的代谢,对“萨病”的恢复将起积极的作用,说明蒙药对“萨病”疗效是通过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发挥作用。
蒙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报告内蒙古中医药第4期陈玉良斯庆格
近几年国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有不少的报道、且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单纯使用蒙药治疗再障的报道尚不多。我科于83年1月-85年10月共治疗12例,其中9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12例中赫易、巴达干相辅型者7例,希日偏盛型者5例。
治疗方法:
属赫易、巴达于相辅型:以泌清化浊,同时注意赫易的偏盛、用络拉嘎一五味散及阿嘎如一十五味散为主。
属希日偏盛型者,给以清热凉血、清瘟解毒,用三子汤或巴特尔一七味丸等为主,对病较重者配服络拉嘎一、等。其次在洽疗上、视其病情适当给予支持疗法。我们采取一般不输血,而采用蒙药治疗。
疗效判定:按79年全国再障会议确定标准草案。
本组12例中、基本治愈8例,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无效;2例。因病例少仅供参考,有待以后进一步观察治疗。
蒙医药治疗膏光眼内蒙古中医药年第2期康玉林
在门诊治疗例青光眼病例,其中多数是原发性青光眼,少数是继发性青光眼全部病例是医院确诊的患者,有一部份患者是经术后犯病治疗。蒙医以“三要素”和“血”的变化为基础分析青光眼的病因病理,而定治则、治法。蒙医把青光眼分三个类型1.“础萨希日”型为闭角型青光眼,2。“巴达干赫依”、型为开角型青光眼3.全身病、“三要素”“血”的复合型和混合型为继发性青光眼。
根据上述病因病理提出蒙医药医治青光眼的洽则,方法、辩证论治、平恒“三要素”因人而异进行综合治疗。当眼压高时以清血热降眼压为主。当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时以舒气血清肝明目为主进行综合治疗。并在治疗中特别注意饮食起居和精神方面的多种因素。
那如注射液临床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年第2期杨世民顾维彰
我们对由传统蒙药“那如·苏木珠尔”研制而成的新药那如注射液进行临床观察,总结出例的疗效结果。观察对象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统一规定进行详拟。给药方法:肌肉注射,每次1~2次,每次2-4毫升。
疗效评定分为:治愈、显效、无效三类。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沉、抗“O”指标恢复正常,或已无压痛点,直腿拾高试验阴性,停药后病情未复发。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临床检验客观指标恢复正常,或压痛点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转为阴性。但停药后或因气候变化、或于其它致病条件时,出现过性不适。无效:连续用药2~3周,病情无变化,临床检验无明显好转。对名患者(男人、女人平均年龄48.4岁)临床观察:坐骨神经痛的治愈率为59.7%,总有效率为94.4%。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高达95.4%。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86.3%。临床使用四年,无一例有毒副作用。坐骨神经滿鼴者,穴位给药效果更佳。
蟾龙定喘液治疗慢性气管炎83例临床疗效观察內蒙古药年第1期费雨田
经临床83例病历观察,证实该药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物,总有效率可达91.57%。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的疗效。该药还有改善肺血流,特别是对左、右心室的功能,有利于大循环的改善,同时对肺血流的阻力亦有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0例疗效观察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特文琴¨唐正寰王瑞环卜凯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0例的疗效进行了观察,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个别危重病人配合西药治疗。其中共分为①风水泾滥型,治以疏风清热宣肺利水。②湿热蕴结型,治以清热利水。③水湿困脾型,治以益气健脾通阳利水。④脾肾气虚型,治以健脾益肾,淡渗利湿。⑤肝肾阴虚阳亢型,治以育阴潜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70%,疗效较为满意。
嘶哑症治验一例内蒙古中医药年第3期鲍晋生
患者声音嘶哑,时轻时重已五年,治疗用银翘散加山豆根、浙贝母、射干、黄芪、党参。服6剂后,嘶哑好转已能低声说话,继服六剂即能完全正常发音。
女贞素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内蒙古中医药年第1期王云发生化实验室,从中药女贞子中提取出女贞素经实验证明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用阿脲造成小鼠高血糖模型,将动物分成高血中医糖造型组(I)及高血糖治疗组(I)及正常对照Ⅲ组。Ⅱ组动物给女贞素三小时后,有的小鼠血糖即开始下降,24小时完全降至正常水平,直到第六日小鼠血糖仍维持在近似正常的水平上。同时测得I组小鼠自始至终仍处于原有的高血糖水平。正常对照组(Ⅲ),其血糖水平始终正常。高血糖模型自身对照实验的结果基本与上述相似。实验数据经统计处理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P0.05或0.01)。
那如·苏木珠尔的组方研究内蒙古中医药年第2期顾维彰邓丽嘉白音夫李锐锋
传统蒙药“那如·苏水珠尔”用于除湿祛风已有悠久历史,它是由草鸟、訶子、草拨三味药组成,为了探讨该方的主从关系,笔者通过动物实验并结合蒙医用药理论进行研究、确认:本复方以草鸟为主药、发挥镇痛、消炎作用,荜拨是辅佐药,实验证明它能轻微地増强草乌的镇痛消炎作用,能明显延长其消炎效应。更可贵的是荜拨的活性成分具有降低乌头碱类的毒性作用。訶子是保健药,能抑制草乌的毒性。实验证明本复方主从分明,配伍合理,故能高效低毒。荜拨抑制草乌毒性的事实为首次发现,机制尚不清楚。
中医住院病历试写内蒙古中医药3年第1期张志民
沙棘精治疗6例慢性气管炎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3年第1期张志民
学术会议论文
三、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针灸巨阙穴治疗失语症的报告年全国中医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地点:上海刘玉书
本文介绍我所陈清濂老大夫针刺巨阙穴治疗失语症35例。据说一般一次治愈,多者仅三四次即愈。最近又治疗五例患者,均取效甚捷。
文中列举两个病例:例一,女26岁,暴怒与受惊继而失语,各种治疗月余不效,经陈老大夫针巨阙三小时后即愈。例二,男,22岁。酒后受风、失语,针巨阙两次愈。认为巨阙虽属任脉,又为心募,气郁邪阻,针之通调经络,畅行气血,因而取效。
祖国医学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与辩证论治年全国医学科学研究会议地点:北京刘玉书
本文较系统的阐述了祖国医学对布氏菌病的认识,如病因(1)湿邪为患;(2)风湿寒三气杂合为病;(3)杂气为病。症状:(1).有热型与无热型;(2)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塞湿型,湿热型。疗法分:(1)芳香化浊法,(2)苦寒清热法,活血解毒法,蠲痹通络法等。用方分:(1)常用方剂有三仁汤,涤热达原饮,连芩丸,宣痹汤,加减效灵丹等。(2)单验方剂有蜥蜴散、地丁汤。(3)针灸疔法。(4)新医疗法(包括穴位注射)等。
布氏杆菌活菌首预防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初步调查报告年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治会议地点:北京鲍晋生
本文首次提出了在我国应用布氏杆菌活菌蓝皮下预防接种的调查材料。结果如下:(1)接种后,82%有局部反应,34.8%有全身反应,但95%的接种者并不影响工作。(2)接种后的反应与体力活动强度成正比。(3)单用Burnet反应,不能完全检出已感染者,故从事有感染布病危险的职业者,接种前似有作综合性检验的必要,这样可以减少出现重度反应。(4)接种后10个月免疫学反应阳性率,以Huddleson反应最高(79.3%),Burne反应次之(57%,其红肿范围多在2-4厘米)Wright反应最低(19.4%)免疫学反应阳性率总计85,3%。(5)接种菌苗后仍发病者较未发病者血清凝集价有明显升高,Burnet反应的红肿范围较大,有助于对接种后仍发病者的诊断。(6)接种菌苗后发病率为0.82%,较接种前的发病率7.1%降低7。7倍。(7)接种菌苗后,仍有少数人发病,故接种本菌苗后,仍需配合其它方面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的综合性预防措施。(8)调查结果初步表明:本菌苗对人体安全无害,有流行病学效果,可试行推广。冻干布鲁氏菌M皮上活菌苗预防接种的反应和流行病学效果调查报告年全国布鲁氏菌病防治会议地点:北京鲍晋生
根据国内外试验研究材料,19BA菌株的剩余毒力较低,对试验动物的保护力不高,且用于制造皮上苗时所需菌量大,故成本高。我国用引进苏联更具优越性的M菌株制成皮上苗。现将内蒙试用后调查的材料小结于下:1.M菌苗皮上接种的反应明显高于19BA苗皮上接种反应,但远比19BA皮下接种反应低。
2.本苗皮上接种对人体安全无害,有接种反应的绝大多数均较轻微,甚至皮内反应阳性者接种后的反应也不超过19BA皮下接种者;因而也可以像19BA苗皮上接种一样,可不经检疫直接皮上接种。
3.本苗皮上接种仅用相当于19BA皮上接种的菌量时,其兔疫力即与后者相近或较高。
4.从此次调查材料来看,初步认为M菌株可取代19BA菌株制作皮上苗。
略谈民族医针灸铜人年全国首届中医学术会议地点:刘玉书唐学正
本文对我所收藏的民族医针灸铜人作了初步考证。是由头、躯于、下肢为主体,两上肢用钉铆合可以抬放活动,另有两肩标、两手镯,一台座,共八块铜铸部件组成。铜人孔穴分布:头部;颈部8;躯干;上肢下肢。共有孔穴个,其中相当中医任、肾脉上的单穴32;躯体左右双穴(1侧)。这些孔穴除发际内,掌、瞧无有分布之外,全身呈纵行排列,与中医经络走行路线是不同的。如面、枕侧各9例,颈部8例躯干的胸腹9例,背部5例,上肢7例、下肢4例。
铜人台座上刻有藏文“16××庚辰年选”,初步考证为满清晚期的制品。确切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中医防治与免疫年全国首届中医学术会议地点:北京刘玉书
本文以综述近年有关中草药。针灸疗法、气功、体育锻炼等在免疫方面的应用意义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中医的防治在于调整机体功能,克制外邪侵害。由于人体与自然界之间是对立统的。机体内部环境也是协调一致的,这样就是正气旺盛而健康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遭到破坏则致阴阳偏盛偏衰而患病。凡阳、热、实证以实则泻之,客则除之、结则散之的方药对免疫反应过高引起的一些病证,有一定疗效。凡阴、寒、虚证,以虚则补之,劳则温之、因其衰而彰之的方药对兔疫功能低下的一些病证有一定疗效。
学习医学史兼谈中西医结合年全国首届中医学术会议地点;北京孔庆洪
本文从中外医学发展历史的理论角度,阐述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问题欧洲的古希腊文化,不论在时间或是内容上,皆与我国先秦文化有许多相近之处。西医的前身,古希腊医学和罗马医学也与中医学有相近之处。如四元素说与五行说;四元液的变化与阴阳气血的理论;精气、热能说与气化学说;生理自然力与正气说;以及疾病分类、热病分期和汗吐下排泄途径等基本观点都极其相近。二者都以当时的自然哲学为指导,从整体观念出发,强调内外环境的统一。东西方古医学理论的异曲同工,说明认识论的共同规律。
西方的古代医学没有成为近代医学的基础,而中医学两千多年来没有脱离秦汉医学的体系。当西方处在中世纪的停滞、徘徊时期,我国宋元诸家及明清温病学派的产生使中医学更加充实完善。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西方医学走上了科学化道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医学更加飞速发展,而中医学却在原有的基础上停滞不前。
西医学不断吸取自然科学的新技术、新成果,运用实验研究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揭示病变的实质,建立起基础医学的科学体想,以整体观、运动观阐述整体机能的辩证规律,经受得住临床实践的检验。中西医各有长短,而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正是中西医结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作者认为研究中医理论应抓住“气化”与“调节”这个核心,统一概念,进行标准化、客观化的研究。从“纵”的方面深入微观,探索中医理论的实质从“横”的方面进行整体机能的综合分析,逐步达到定性定量。纵横交错,相互印证补充,但应以临床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逐步揭示中医理论的奥妙,产生新的医学理论。
平脉汤”治疗心律失常20例的疗效观察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心绞痛地点:上海包瑞
“平脉汤”的组成:常山、川芎、苦参、远志、莲子蕊、磁石、炙甘草。以上方为出随症加减;共观察20例,临床疗效结果以心电图判定及患者自觉心动停搏感减少或消失。与西药心得宁、心的付安、奎尼丁、乙胺碘呋酮比较,“平脉汤”疗效持久而无严重得作用。乳清酸诱发脂肪肝的实验研究一脂肪肝模型再制和防止因素的探讨年首届全国生物化学会议地点:杭卅市王云发
Standerter等在人工合成饲料中,加乳清酸制得大鼠脂肪肝模型,我们用高梁粉作底食加入乳清酸代替上食也进行模型制造并在此一模型上用混合维生素,大豆粉,医用酵母对防止脂肪肝的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红高粮粉底食加入1.5%的乳清酸可在大鼠身上诱发脂肪肝,混合维生素,大豆粉都有防止脂肪肝的作用,而后者比前者作用更强,但酵母没有此一作用,实验并发现正常或脂肪肝模型大鼠肝中,脂肪总含量与水分含量之间似乎存在着相互推挤的作用,二者百分含量之和近似一个常值:K=78.2%(在-79.4%范围内),也就是说肝组织中脂肪增加时,水分即相应减少,反之亦然,作者讨论了这一关系,可能乳清酸扰乱了二者之间的正常关系,引起水分减少,脂肪增补,因而形成脂肪肝,但二者谁是自变数,谁是因变数,这对了解脂肪肝的形成机制,侧是一个值得探论的问题。
《黄帝内经》与现代秤学0年全国中医理论研究座谈会地点:昆明冯润身
本文主要通过《黄帝内经》与祖国医学;《黄帝内经》与现代科学的论述,去探讨中医理论的本源,去挖掘、揭示《黄帝内经》的蕴奥与科学内涵,为研究《黄帝内经》学术恩想提供一些见解。重点在《黄帝内经》与现代科学中说《内经》与控制论(包括稳态论(耗散结构)、信息论、黑箱论、同构论(系统论)、反馈论等);《内经》与遣传学、体质分类学;《内经》与医学气象学;《内经》与现代兔疫学;《内经》与分子生物;《内经》与人类生命学;《内经》与时间医学等七个方面论证了《内经》的科学内容、由此也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真正学术价值。余如《黄帝内经》之与天文学、物候学、声学、血液流变学等只作提示,未作概述。本文自大会交流之后,虽也有论此题者,但均未脱离此穴四。
关于“子午流注”(一)概说0年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座谈会地点:昆明冯润身本文虽然着重是流注针法角度阐述了“子午流注”的一般性问题,但对子午流注学说也作轮廓性论述。本文分三部分:在“实用心得”中明确指出、不论用何种按时取穴法都必须首先确立“四柱”,推出开穴后,还应当斟酌刺法,同时对按时取穴施治中的“值时开穴”特异性、按时取穴与辨证论治、同一时间内不同开穴法所开穴位的相互关系、按时取穴的即时效应与延时效应等等都作了交待。在“理论探讨”中阐述了“子午流注”理论源获、后者的不同见解以及本人观点,并首次向国内提出了“经络是人的生体上多级、多能、多通道调诸控制系统”的新论断。在“科学实验”中强调了尽量在多学科的支持下,以无损伤实验,尽快地显示“子午流注”时—空理论的科学性。最后还强调了蒽集情报资料的重要性。
在全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座谈会上,根据本文和《黄帝内经》与现代科学一文中“时间医学”的主要内容作了“关于子午流注”学术报告并首次提出说常,病诊论防等方面研究和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的立新,博得了与会专家、教授们的赞同和重视,为我所在全国牵头子午注学说科研作了良好开端。
浅谈中医现代化问题1年全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地点:北京孔庆洪
中医现代化作为中医政策的基础要点之一提的,有基础的。一、中医为什么要现代化?从历史角度看,中医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看,中医和西医都要现代化,不是谁“化”了谁的问题,而是在现代化中取长补短,相互渗透,逐步融汇贯通。从医学科学的未来来看,中医现代化对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对现代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都将出来,是有根据具有深远意义。
二、什么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医药学,继承中医学的精华,发挥中医的特长,逐步使中医药学系流化、客观化、标准化,使其成为严密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
三、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对中医学的继承整理工作,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改造中医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科的分化和深入。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多学科多侧面地研究中医理论,用以指导临床取得疗效。要实现中医现代化,除提高中医自身的素质,还必须搞好协作,组成多学科的联盟,进行长期的努力。
试谈子午流注学说科研设想1年全国子午流注学说座谈会地点:石家庄冯润身
本文在“前言”中概述了子午流注学说的涵义,以及常、病、诊、治、防的时相特点对医学科学的意义。在“基本情况”中概述了子午流注学说的源出、国内研究本专题的的概况和国际有关本专题的科研进展。在科研设想中,首先指出理论研究不仅要把中医典籍、道获、杂家、武林等著作中有关系子午流注学说的理论内容加以整理研究,还要把现代化科学中都近学科的有关理论移植借鉴、一并整理研究。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在“临床研究”中,不仅指出了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重点和方法、并着重指出在辨证过程中研究、观察脉、症、征、证的时相特点和论治过程中择时针治,药治的重要意义。在“实验研究”中,强调了本专题实验研究的重要性、指出了适用的实验手段。最后,在“展望”中、指出了本专题的发展前景和在形成我国自己的时间医学体系方面的意义。
中医辨证实质初探关于神经机能症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实验研究小结年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会设的地点:北京孔庆洪马淑秀刘秉忠等
为排除局部器质性损害对全身机能的影响而选择神经机能症进行辨证分型的研究。在体检基础上筛选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例植物神经紊乱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痰热18、血瘀20、阴虚19、气滞23、气虚24。按双盲法逐一检测心电图,脑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尿VMA及免度学指标等。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对照分析。
发现中医辨证为实证者,VMA及脑血流图/a值均高于正常组均值,说明实证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其中痰热型还伴有心电异常较多,淋转率及gA增高及微循环障碍等改变;气滞型只伴有淋转率增高,微血管流速加快。说明实证编热者,免疫机能相对增强,病久由气入血则心电异常增多,微循环障碍明显。中医辨证为气虚则VMA及h/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实证组比较降低更为明显,说明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低有关。同时虚证组的体液免疫的各项指标均降低,微循环障碍亦明显,说明虚证的免疫机能减低,且久病致虚而病及血脉。阴虚型淋转率较高,可能与阳气相对亢盛有关。气虚及阴虚的左室高电压压较突出,可引起注意。初步印象:中医辨证是有物质基础的,是有内在规律可供探索的。
红蛤丸治疗甲状腺腺瘤85例疗效观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会地点;北京苏力孙锋英
本文女性70例,男性15例,主症:颈部肿物多数是无意中发现或由他人发现。肿物表面光滑,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口干咽燥,颈部有紧缩感,情绪易激动。同位素碘③扫描提示为温结节或热结节。经服用红蛤丸治疗,治愈率20%,好转率47%,无效率32%,总有效率67%。扎冲注射液的部分动物实验1年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会地,点:北京诸航羰顾凯李锐
扎冲注射液系由蒙医镇开窍舒筋活血的经典方剂,扎冲末苏木研制而成,80年重用于临床治疗脑卒中,发现一些可喜苗头,为探索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有关动物实验。结果:1.本注射剂毒性很小,临床使用较安全。2·急性肌注时对静注垂体后叶素所致的T波增高和S一T段降低均有保护作用和对抗作用,但慢性给药在实验剂量范围未见有明显保护作用和对抗作用。3对家兔颈总动脉血流量影响,推测其作用点可能在脑部,4。本注射剂量大时可能引起心律紊乱或传导阻滞,等心脏方面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尚需按规定严格掌握剂量,对心脏病患者,需在医师指导下慎用。
《伤寒论》“八纲”类释当刍议2年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座谈会议地点:河南省南阳刘玉书
本文以“八纲”析理《伤寒论》条文,并作了类释。其具体内容:(一)首先谈谈“八纲”说的由来;(二)六经为体与“八纲”为用;(三)《伤寒论》“八纲”类释设想。“八纲”类释的设想强调了三个保持。1、保持六经分病的体系;2.保持六经各重要条目的纲领性意义;3、保持六经原文的完整性。与此同时又强调三个突出:1突出“八纲”的统率作用;2突出六经主证的代表性:3突出“证”的相类关系。从而将《伤寒论》法按六经分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诸证列出。其中含错杂证的条文又分阴阳错杂、表里、错杂…最后列出“禁例与病势预测等”。
蒙药与方剂的概述2年全国民族药学术会议地点:西双版纳武绍新
蒙古族人民很早在游牧和狩猎的草原和森林中,逐浙发现了药用植物、矿物及动物,逐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上。如蒙医药学家占布勒道尔吉所著的《紫斯尔·米格金》(蒙医本草图鉴)书,就记载了八百余种蒙药,并附有插图。蒙药理论包括五元、六味、二基、八性、十七功。他们总结了一整套用药规律,归纳为“药物十七种功效”,并把常见多发病的发病发展规律归纳总结了“疾病的二十种基本性质”。从而以理论推断用“药物十七种功效”原理,去攻克、抑制”疾病的二十种基本性质”,达到防病治病,祛病延年的目的蒙药很广泛,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及化学制品。据文献记载蒙药有多种;近几年来,经考证的有余种;目前蒙医常用药材有余种。蒙医方剂约有0多个,各地应用不等从余种蒙药至余种蒙成药,很少应用原药汤剂。
蒙药传统剂型有汤(煮散)、散、丸、膏、酒、搅合、油剂、灰剂、金石剂、草药剂等10种。近几年来,还生产片、酊胶囊、针剂等药的剂型,剂型不断在改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并兴建了比较现代化的内蒙古蒙药制药厂。试说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运用2全国中医内科急症会议地点:广州晁恩祥王鵬宇
一、下法在内科学急症中的应用范围
1.退热2.消胀止痛3.平喘4.止血5.解痉6酲脑开窍7.逐水二、几点体会
1.应用下法要有胆有识,不可忧柔寡断,以致贻误治疗时机。
2.要准确辨证,切不可滥用。
3.在治疗急症时,下法常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
4.注意“中病即止”,不可过当。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四例中西医结合诊治报告2全国中西医结合肺心病会议杭州市晁恩祥高世静张继分
年9月至1年3月经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为肺病的住院患者例,在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者4例,均为男性,三例诊为急性前壁面心肌梗塞。一例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呼衰、心衰,无典型心绞痛,只有心律失常及休克征。谷草转氨酶明显升高,病情好转可恢复正常)。心电图检查三例电轴右偏者梗塞后右偏程度减轻。梗塞图形例V1由梗塞前rSr型变为gRs型;二例V2V。的r波明显减小、不占时限;另一例VV5V。由rS型变为QS型。四例在相应导联上均显示典型的梗塞型演ST一T变过程。三例合并心律失常及PtfV-0,04mmS。超声心动图除符合肺心病诊断外伴主动脉增宽波幅降低。左房较梗塞前扩大,A峰≥E峰。三例前壁梗塞者室间隔搏动幅度明显降低、收缩期增厚率降至0-8.3%。一例左室后壁明显节段性运动障碍。治疗除对急性期之休克、呼衰及心衰短期给必要的西药外,四例均用生脉散注射液静滴,并分别给芪附煎及安宫牛黄丸。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三例幸存,一例合并肺性脑病死亡。复方盐酸乙基吗啡滴眼剂的含量测定
第一报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二报薄层光密度法2年全国药物分析会议驰点:南京邹恩济等
本文利用1%盐酸乙基吗啡溶液在紫外±3nm有最大峰,同时存在0。5%硫酸阿托品混合液时吸收不受干扰,而且盐酸乙基吗啡在0.5~2.5(mg/m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于定量复方盐酸乙基吗啡滴眼液中盐酸乙基吗啡的含量,筒单易行,回收率好%,结果准确。(第一报)
本文利用盐酸乙基吗啡和硫酸阿托品在硅胶G薄层,用氯仿、甲(9:1)展开时两物质的Rf值不同,用薄层扫描(双波长s=m)=m)射法)直接测定光密度,从而换算复方盐酸乙基吗啡的含量,快速灵敏,掌握好条件效果很好。(第二报)
中医妇科冲任理论的资料述评2全国中医妇科学术会议地点:太原张相知
本文说明冲任的存和冲任理论是中医妇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其内容是:一关于冲任理论和冲任二脉;二、冲任的生理功能冲任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四、冲任的病理病机及病理证型;五、冲任病的治疗与方剂;六、冲任病的治疗用药;七、冲任理论在中医妇科学中的地位。李时珍对毒性药研究的贡献3年“纪念李时珍逝世周年”学术讨论会地点:湖北刘玉书
李时珍在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实践,果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对毒性药作了研究。如对《本草纲目》编排体例上集中了毒性药,“金石部”的金与银,丹砂与水银、轻,岩与砒等相挨次;“草部”的毒草类4味;“木部”的巴豆与大枫、相恩子;,“虫部”的斑蟊与妧青、地胆,蝎与水蛭为序。有的部类之后列“辨毒”。《纲目》中的“释名”、“集解”、“辨疑正误”、治”、“气味”、“发明”均属与毒性药辨别有关的内容。
《纲目》收载大毒性药物余种。在“百病主治药”中汇集74种,称为“诸毒主治”。同时还列出解毒药味。说明药可解多毒,一毒多药可解。据近年来报道引起中毒的11)引起死亡的36人,其药出自《纲目》的74味。
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4年全国针灸学术讨论会地点:天津冯润身
本文总结了国内现用的纳甲、纳支、灵龟、飞腾、两定、母子、迎随等各种按时取穴法,并叙明了随时取穴,定时取穴等临床施用方法以及在施用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实验研究”中,强调了值时开穴特异性的客观化和单一开穴的临床对比观察,明确指出了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对值时经或穴的实验内容,并对经穴的时一空结构研究作了提示,最后,介绍了自己的临床施用心得和子午流注针法的展望。针灸理论4年全国第二届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地点:北京冯润身
本文在“前言”中强调了医之首务为治病,故医者必须知针知药,做到“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在“在针药同理”中肯切的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各科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这是因为各科的基础理论、指导恩想、基本诊疗方法同出一源,所以不论外治内治,针治药治都是同一治理,即匡正祛邪,纠正机体偏离稳态的状况,促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在“针灸治法”中阐明了药有药性,穴有穴理。针灸治法和中药治法一样,既有统一的原则性,又有灵活的组合性和应变性,从而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科学性,为针灸论治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最后例举针灸治法十则以为模式。
蒙药萨木普勒诺日布、扎冲朱苏木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例京效观察5年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会诸航瑛斯琴必力格
蒙药萨木普勒诺尔布、扎冲朱苏木是蒙医治疗半身不遂的有效方剂,对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血管病偏瘫均有疗效,作者使用萨木普勒诺尔布,扎冲朱苏木丸剂及扎冲朱水苏针剂治疗脑血管病偏瘫37例,总有效率达86.48%,治愈显效率43.24%,无效率13.52%其中以急性期治愈显效率较高;但脑缺血组与脑出血组有效率相仿,脑缺血组治愈率较高。治疗时间一般须在1.5月以上方能有效,如果将治疗时间延长至3-5个月,则疗效可有提高。
内蒙古蒙医药0年的展望年中华全国中医学术会议地点:北京武绍新
本文回顾历史,蒙医药现状,展望未来,从蒙古源流与蒙医药学的形成,近而阐明蒙医药发展概况,蒙医特点及其内容3全区蒙医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今后蒙医自身建设,继承抢救整理提高工作、蒙医历史研究工作、蒙医药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工作、蒙医临床研究工作、蒙医教育工作、开发北疆蒙药资源和蒙药材与蒙成药的研究工作、积极办好蒙医药刊物工作、积极开展蒙医药学术活动,不断提高蒙医学术水平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存在问题。仅供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资参考。
肺心病中医治法概要辽宁中医函授通讯3年第5~6期晁恩祥
舌下瘀筋对肺心病的诊断意义中医杂志4年第1期晁恩祥肾性水肿的中医治疗辽宁函授辅导4年第6期晁恩祥王秀珍
浅谈中医证之特点北京中医学报4年第4期晁恩祥
寻麻疹治疗四则新医药年第4期王秀珍
四、省(区)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五门八法取穴尺年北方第一次针灸学术研讨会地点:沈阳冯润身此尺曾于年参加北方第一次针灸学术研讨会(沈阳)展览
此尺是根据推演子午流注开阔和灵龟八法值时开穴的原理,应用计算尺的形式创制而成的适用于各种按时取穴的推算工具。使用时如法抽拉两次就能准确的表明各种按时取穴法的值时开穴。它较手盘法、园盘法、钟表法为快捷、准确。
针灸治疗例风湿病总结年北方第一次针灸学术研讨会地点:北京刘世杰李殿阁刘玉书执笔
本文所谓的“风湿病”,包括部分风湿热和中医所说的痛风、历节、痹症等。文中从病因探讨到分型治疗都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如对行痹从上而下者先刺其下,痛从下而上者,先刺其上。阴侧痛重者取其阳,阳侧痛甚者则取其阴。一般又有分部取穴。例患者中有例未总结在内,因一部分仅针三次以下,也有少数因记录不全,实际总结者共例,其例收到不同的效果,仅6例无效。说明针灸治疗风湿疾患疗效比较理想。
以益气活血为主治疗冠心病33例临床分析年华北地区防治心血管病经验交流会议地点:北京宋一亭
33例冠心病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型最多见,故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之,取得较好疗效。
益气活血基本方:黄芪30~克川芎15~45克
治疗结果:对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0.9%。治疗后不同程度恢复工作者75。7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0%。并有一定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β一酯蛋白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益气活血方尚有控制某些常见心律失常和改善某些传导阻滞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呼吸四病普查情况年华北地区肺心病会议地点:呼和浩特张若兰我们于年3月15日至5月31目对锡盟镶黄旗所属三个公社作了呼吸四病(感冒、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普查,三公社地处锡盟南部、镶黄旗的东北部共名农牧民,发病率为10.11%(人),其中蒙族占74.84%。年9月医院调查呼市十三个工厂的慢性气管炎发病率为10.43%,同年6月全国十一省市发病率调查相比,除张家口发病率为14.3%比我们普查高外,其余均比我们普查结果要低。与年1医院对呼市部份地区进行慢性气管炎发病情况的调查对比发病率相近(10.8%6)。
对普查出来的患者进行了诊断及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并作了慢性气管炎发病情况与病型、病程与病型、合并肺气肿与病型、合并肿原性心脏病与病型、体力分级与病型、病型与心肺体征、病型与X线、病型与心电图、病型与舌象、病型与脉象、病型与有关症状等的关系分析(列表说明之)。从普查三公社的慢性气炎发病率为10.19来看,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地处气侯千旱寒冷等有关,说明本病是严重危害劳动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从全部资料分析大致可看出肺、脾、肾三型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慢性气管炎发生、发展的规律,也说明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慢性病,我们应采取预防为三、早期治疗,防止其继续发展及演变,要克服“咳嗽一声两声没啥”麻痹大意恩想。
中医中药治疗视神经萎缩内蒙眼科学会年会年地点:呼和浩特市李瑞岚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慢性疾病之一,也是眼病中致盲较多之病。本文从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角度,按肝肾两虚型、肾虚肝郁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肝胆郁热等九型进行归类,探讨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疗法。
例肺原性心脏病舌肤静脉观察情况报告0年内蒙中医学术会议地点:呼和浩特市王生义
对舌像的观察,在祖国医学望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人说“舌诊的价值胜过脉诊。因此历代医家在这方面均有较多论述,但对舌肤静脉的论述较少。近些年来有些单位进行对肺心病舌肤静脉的研究,发现舌肤静脉的变化与临床很多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半身不遂、诸痛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笔者对例肺心病患者舌肤静脉进行了观察总结,认为舌肤静脉的变化,对肺心病的诊断、分型、治疗过程及判断转归均有一定实际意义。从祖国医学理论来看,舌肤静脉曲张在病理机制上,重点在个“瘀”字上,气虚血瘀、气阻血瘀、气滞血瘀,以肺、脾肾气虚,功能失常,导致心阳虚,心血瘀阻为主。“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脉瘀阻必然引起舌皮质及舌肤静脉的变化,在辨证上有其特殊的的价值,进而为在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行气活血,温阳益气活血,改善血循环的治疗办法提供了有力的根据。该法在临床中收到了实际验证。
关于抗癌植物中草药研究情况0年内蒙药学会年会呼和浩特邹恩济
本文介绍年全国抗癌药物研究协作会议上各有关单位研究抗癌药物发展,重点介绍斑蝥、莪术、喜树碱、秋水仙碱、三尖杉、青黛、美登木等研究进展情况。
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摄影0年内蒙首届电子年会地点:呼和浩特市宣梦云自WilhemKonradRontgen年发现X线以来,X线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为全人类而造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放射学日臻完美、五花八门的X线摄影应运而生,然而传统X线检查却存在着先天性不足,精度低,必须依靠造影剂才能发现某些器官的异常,不能彩色显象,不能摄取或观察脏器的立体图象和活动情况:传统X线检查需要一场突破性革新。
1年,美国塔夫特大学教授AllenCormack提出了CT理论。八年后一架CT机在英国问世,把CT理论付诸实施的是Hou-afield。CT可以测出0.5%的密度变化,精度提高了10倍。CT可用于早期诊断,可以准确确定病变性质、部位和大小,对患者X线剂量小、安全而又毫无痛苦。CT不仅能观察脏器的立体图象和活动情况,而且能彩色显象。CT把电脑引入放射学领域,把X线检查发展到了自动化阶段,是一次重大突破。CT将使X线、超声波、核磁共振、r能谱等成象诊断技术,全部得到革新,给生物医学工程打开新的生面。
CT发展很快,已进入第五代。但CT造价高昂、结构复杂、维修困难、检查费用太贵,对颅内某些部位CT束手无策,容易漏诊或误诊:所以开展CT的部门,常规检查正在减少,对CT并不能完全取而代之。
略谈针灸与辨证论治4年华北局针灸学术讨论会地点:天津张崑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辨证论治方法,和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伤寒”以六经辨证,“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杂病”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以及三焦辨证、八纲辨证等等。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同脏腑学共同组成为中医术学理论的“核心”,为中医各科临床实践,特别是对针灸医疗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疗法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技艺,离开辨证论治,不仅把针灸这门学术流于肤浅庸俗,临床疗效也会失去它的价值。为此,针灸的辨证论治,不但是体现中医针灸医疗的特色,而且是提高针灸诊治疗效的关键
浅谈奇经八穴的临床应用4年内蒙古自治区针灸学术讨论会地点:呼和浩特市石子章
1.奇经八穴临床应用,是借鉴传统配穴方法,结合笔者临床实践撰写而成,文章首先讨论了奇经八脉与正经的整体观念。2.根据“窦氏八穴”所隶属的奇经,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公孙、内关对消化道疾病的止痛和愈合溃疡面的作用、后溪、申脉具有抗痫镇痉的疗效,临泣、外关治疗聋哑病,列缺、照海对梅核气的适应证之四组俞穴为主,治疗上述四个病证临床观察。3.通过病例疗效分析,阐述了奇正统一在生理、病理、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机制作用。机制表明,以奇经八穴为主选配少量穴,分别具有较高的舒肝止痛,调和脾胃;解郁豁痰,平肝止痉;清胆泻肝,通窍开音;降道化痰,滋阴利咽的功能作用。4.根据阴阳之分、上下呼应,正奇相称的配穴原则,治疗周身疾病。综述了取阴经穴治疗脏病,里证和空证;取阳经穴治疗腑病、热证和实证的配穴大法。审病求因,随证选穴,可广泛应用。
针灸临床必须重视辨证论治4年华北地区针灸学术讨论会地点:天津市石子章
本文阐明,针灸医学属于祖国医学中的一个专科。它的辨证论治都必须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四诊”“八纲”各种辨证方法,去审病求因,慎察病机,据理制法,选经配穴针灸补泻。文章强调:1.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针灸医学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诊治都必须遵循这项原则。2.强调辨证论治必须重视整体观念。人处在宇宙之间,自然界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人。同时注重人身的整体观念,即人体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致病因素、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辨证论治必须重视经络学说全面权衡。经络与辨证,经络与论治。正确认识和灵活掌握“是动病”“所生病”的内容。要考虑经络特点,俞穴的共性和个性对辨证立法的适用性。4辨证论治必须注意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要求内容有严格的单向关系,就是审明证候之后,方能针对病情确定治疗原则,而后根据治法选经配穴,施于补泻,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总之,辨证论治是针灸临床必须遵循的诊治原则。在具体运用中重视人与自然、和自身的整体性。重视经络辨证的特殊性。务必在理洽上的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性。切实地把辨证论治体现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提高针灸临床的诊治水平。
谈转炉炮制方法及火侯掌握的几点体会4年内蒙古首届中药饮片质量评比会议地点:呼和浩特市牛织超转炉炮制是在传统工艺敞口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炮制药物的新型工具。较原来的敞口锅相比,其优点:保温性好、炉内温度一致,搅拌均匀、节省劳动力等。笔者在这几年的使用中,根据特点,对火候的掌握从不同角度谈了三个方面的经验,清炒、麸炒、炒炭。从而使我院的中药饮片炮制工作符合国家饮片炮制规范要求。
冠心病心律失常96例疗效分析东北华北心血管会议地点:沈阳席殿文吕莲
我科对9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分析如下:中药组:男性51例,女性22例,共73例。经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虚痰阻三型。分别用血府逐瘀汤,灸甘草汤,瓜蒌薤白汤加减。汤药一剂/日口服,经20—30天治疗有效率为63.01%。中药加乙胺碘呋酮组:男性18例,女性5例,共23例。在前组辨证的基础上加用乙胺碘呋酮0.26每日三次口服,有效后改为1-2次/日口服。经5-15天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
上述情况表明,中药加乙胺碘呋酮组疗效显著。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因本组病例不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电热针治疗女性外阴营养不良性白色病临床观豪1例分析年华北地区中医学术交流会地点山西太原市白永岚关淑敏包玉兰庞丽刚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性白色病损,系多种因素引起的外阴神经血管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局部营养障碍。祖国医学认为病因多是湿邪蕴积或血虚生风化燥等致血不荣肤。临床表现主要为痒、痛、干裂、增生硬化、萎缩、脱色变白等。任何年令均可发病,但多见於育令期妇女。病程缠绵多年,严重的影响息者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其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或手术切除,但效果均不满意。我们根据淬刺的原理,电热针能调正气血,舒通经络,故将电热针应用於外阴白色病损的治疗。
临床观察例,结果见效快、疗效好,一般治疗2-4次症状消失或减轻,治疗10-20次达到治愈或明显见效,总有效率为%。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体会:①病程越短疗效越好。②针刺20次左右为最佳疗程。③发病增生型多於其他型,疗效也以增生型较明显。
略谈针灸治疗中风证年华北地区针灸讨论会地点石家庄石子章1,文章首先讨论了中风一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证以骤然发病,变化多端为特点,表现在神志、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即属急危证,又属慢性之患。2,病因病机,根据历代医家之说,在不断完善“外风”“内风”“非风”三因学说基础上。病机多为上实上虚,或先虚后实而导致的的肝阳风化,气血并逆,直冲犯脑而成疾。并提出内伤情志,外感邪淫,饮食起居与肝肾、脾三脏关系密切。3,证治方面,讨论了外风则疏风祛邪,扶助正气,内凤则滋液熄凤补阴潜阳,非风则温柔濡润,清热化频闭证则泄烈开窍;脱证则回阳救逆;后遗症则益气通络随证施治的立法原则。4病例中对中经络一证在辨证的基础上,治病求因,标本相兼的循经选穴及其判定法,着重阐述了配取肝肺两经俞穴与气血理论相结合对疗效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辩证先后轮用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痛经的心得。
年华北地区针灸学术讨论会地点石家庄市冯木兰
在临床治疗痛经的方法很多,我以为根据辨证,只用足三里、三阴交一穴,先后轮用,或补或泻,或针或灸治疗痛经效果较好。痛经的病因不外虚实两大类,属实的多以寒邪凝滞,气滞,瘀阻,热结下元者为多,属虚的多以气血两虚,肝肾亏损者为多。施治之法,实者先泻三阴交,后泻足三里,寒者加灸,热者三阴交拔罐出血。虚者,先补足三里,后补三阴交。这样辨证用穴,不但取穴精简,而且效果好,这也启发我们针灸临床必须辨证,取穴不在多少,关键要掌握穴位的功能特性,还要注意同是两个穴位,针灸先后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从耗散结构看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年世界语国际科技学术会议地点:北京张守义
一、中医的整体性原理:中医学自树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就是耗散结构对整体的掌握方法。在宏观的尺度上考察整体与环境的联系。强调天人相应,及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脯经络,气血津液,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及子午流注等学理。
二、中医的相干作用原理、结构化、有序化原则,机体的自组织规律:中医理论指出,人体的各种机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阴、阳五行的内在联系。这与耗散结构的相干作用原理是一致的。中医强调阴阳平秘(平秘不等于平衡),和五行的生、克乘、侮。强调的都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的协调和协作,而不是还原论的物质。
三、中医的多极规律原理:“证”是中医的特有概念。对“证”的阐述与握掌,与耗散结构多极规律的观点更为接近。它是充分考虑了病人的体质与症候;考虑了不同发医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和人体正气、邪气等情况后的一组证候群,均是多极规律的体现,为中医学所特有。如果按西医学的还原论的观念,来了解组织、器官的小单元的性质去了解。“证”的实质,则与传统的中医学的观点和信念是不协调的。因此对目前尚在流行的某些研究结论是该修改的。四、中医基本理论中“随机的涨落”原理:(抗干扰、惯性原理、合并、溶合、涨落回归原理):
“证”的表里归属,“证”的正邪斗争,辨证施治的非特异性洽则均与涨落在耗散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原理是协调一致的。
五、人体的“负熵流”、促协力、协同作用:
人体自身的子午流注,八纲“证”候,阴阳的平秘、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五行的生、克、乘、侮,经络的维持及针灸的循经取穴等,均是在时空上,功能上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当外界能量达到能维持其新陈代谢的特定阈值时,人体系统本身的协同作用,以及因“负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促协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复杂的人体有序结构,从而体现了复杂的人体生理机能。
题录
(四百篇)题录
一、获奖学术论文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学会-8年中医药学术论文奖
一等奖
电热针对小鼠可移植性抑制作用实验研究(唐学正、王鼎王玉华、哈斯)
中医理论与耗散结构—关于气化结构的假说(孔庆洪等)
关于针刺不当引起医疗事故的综述(刘玉书)
试谈我国历代医事考核(刘玉书)
中医中药治疗“三衰”的研究进展(富桂恩)
关于中医辨证指标的初探(马淑秀、刘秉忠)
浅谈“五脏痹”(胡志坚)
阴虚火旺命门火衰病人十二时辰尿渗透压和尿量曲线的初步观察(宋一亭、诸毓瑛、顾凯、包瑞、孔庆洪、刘彩英)
不同煎法对大承气汤主要成分大黄蒽醌类溶出量及药理作用的影响(顾维彰、白音夫等)
试论“五脏水”证治(胡志坚)
漫谈病历书写(晁恩祥)
二等奖
试论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运用(晁恩祥、王鹏宇)
针灸理法(冯润身)
部分肛肠疾病手术后中医中药运用举隅(王秀珍)
速效降脂汤治疗高血脂症45例疗效观察(孟广亮、陈亦玑、许志忠、红英)
对阴阳消长昼夜节律的初步探讨(王云发、孔庆洪、耿珊珍)三等奖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例疗效分析(陈亦玑、张志民)所院4-5年中医药学术论文奖
一等奖
子午流注源流考略(王鹏宇)
健儿散预防小儿呼吸道疾病例疗效观察(张若兰)
中医子午流注基础理论对临床值时治疗意义的研究(安大直等)
生脉散注射液对改善例心气虚患者左室功能和随访结果(张志民等)
中医病房管理初探(陆秀英)
蒙药治疗青光眼五例报告(康玉林)
二等奖
蒙药嘎木珠尔治疗褥疮的观察(王雅琴)
关于在医疗工作中试行工作效率指标控制图的问题(周健)
浅谈中医饮食护理(丁文英)
蒙药清止咳平喘露治疗例慢性气管炎疗效分析(包龙
汞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汞中毒的治疗(元宝仓)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报告(陈玉良)
种中药新剂型—一袋泡剂的进展概况(王月梅)中药降脂灵治疗高脂血症例临床观察(静文英)
麝香消喘膏新剂型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例临床观察(高世静等)
“降脂灵”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何史)
子宫输卵管造影新分型在中医上的应用(沈秋华)
红蛤丸治疗甲状腺瘤83例疗效观察(孙锋英等)
益气活血健脾利湿法在慢性肾炎治疗中的运用(唐正寰)
小清汤防治感冒80例疗效观察(王生义)
痰瘀互结的病机与证洽探讨(刘从明)
三等奖
关于肺心病辨证施护的体会(董玉珍)
试谈中医护理中畅情志(刘桂梅)
医院电脑综合联机管理系统(宣梦云)
医院的经济效益(云公诚)
结合实践加强理想和纪律教育(高娃)
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20例疗效观察(贾鸥)
中医妇科冲任理论的资料述评(张相知)针灸临床必须重视辨证施洽(石子章)
学习朱丹溪火热论体会(胡巧玲)
中医“脾”之研究概述(朱德礼)
腹痛治验三例(胡刚)
谈谈转炉炮制方法及火候掌握体会(牛织超)
谈急性胃扩张(苏德那木)
心腹痛与其治疗(武娜仁)
风湿性关节炎与其治疗(娜仁)
论蒙医人道主义恩想(颔尔德尼)
胃溃疡治疗(马如龙)
健脑强心液对血流变系的影响(李锐锋)
气虚”的临床客观指标——肌酸肌酐的初探(吕荠)
阴阳虚实辨证的血液变系的研究(宋一亭等)
已故著名老中医竺友泉治疗胃脘痛病经验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唐大鸣、刘秉忠)
扶正固本对改善慢性气管炎患者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意义(吴群)
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主动脉瓣闭锁不全39例超声心动图分析(张桂荣、张继芬)
二、内部刊物、资料汇编选登的学术论文
《中蒙医验方集》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编印
《中医函授教材》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编印
《中医妇科讲义》年(候云)
祖国医学对精神病的认识年内蒙中医研究所印(唐从正)
《中医温课题纲》年内蒙中医研究所编印
《中医内科实习册》年编印(孔庆洪)
《中医函授讲义》1年~年内蒙中医研究所编印(孔庆洪、胡志坚、晁恩祥)
《中草药学》年西学中讲义(胡志坚)
《内难刺要》年针灸进修参考资料(唐学正)
《中医学基础》年西学中班讲义(孔庆洪)《伤寒论讲义》年西学中班印(刘玉书)
《内经·病机十九条讲义》年西学中班印(刘玉书)
《伤寒论证治类要》年西学中班印(刘玉书)
《金匮要略讲义》年西学中班印(刘玉书)
《针灸三辑》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冯润身)
《中医学术资料选编》年内蒙中医学会,内蒙中蒙研究所编印
《内蒙古针灸通讯》(1~8期)0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印唐学正主编)
《中医古今奇证选编》0年内资部料(刘玉书)
《老年人胸部X线表现》1年内蒙科委印(李魁)
国内外科技参考—酸碱和电解平衡专辑2医院印)(诸毓瑛译)
“三论”与中医参考资料—系统论部分3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印(于宝锋整理、孔庆洪审编)
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讲稿3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宣梦云编写、孔庆洪编审)
祖国医学中的信息与控制3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印(唐学正)
电热针治疗浅表肿瘤50例临床观察5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印(唐学正)
“三论”与中医参考资料—一信息论部分3年内蒙中蒙医研究所印(牛占和整理、唐学正编审)
《伤寒论八纲类诠》4年系统理论函授班印(刘玉书)
例低张双重造影分析5年内部资料(张守义等)类风湿关节炎病因分析和临床研究5年内部资料(博彦图)
《痧胀玉衡》点校稿5年初稿(刘玉书)
《中国医学史讲义》5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印(刘玉书)
《医古文》5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印(王鹏宇)
《中药学》5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印(胡志坚)《中医基础理论》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讲义(孔庆洪)
《中医诊断学》5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印(孔庆洪)
《中医各家学说》年乡村医生刊授学院教材(赛西娅)
针疗事故与刺禁年初稿(刘玉书)
《中医药通讯》-1年(共六期)内蒙中医学会、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编印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学会学术资料选编0年内蒙中医学会、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编印《学术资料选编》年内蒙中医学会、内蒙中蒙医研究所编印
谈中国带徒问题内蒙古卫生年第4期(肖康伯)
对布氏杆菌病的初步认识及22例中药治疗观察内蒙古卫生通讯年(周志德)
祖国医学迅速治愈化脓性脑炎一例报告内蒙古卫生通讯年(关瑞森)
中医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体会内蒙古卫生年第6期(刘玉书)
临床运用芍药汤、香连丸治疗40例细菌性痢疾内蒙古卫生年第6期(谢福令)
布氏杆菌病的中药治疗内蒙古卫生年第5期(刘庆昌)
外科急性炎症的临床处理内蒙古卫生年第5期(鹏飞)针灸治疗35例颜面神经麻痹内蒙古卫生年第4期(高庆純)
膜原考内蒙古卫生年第1期(刘玉书)
脊髓空洞症中医治疗体会内蒙古医药科学年第2期(刘玉书整理)
中医治疗布鲁氏菌病的初步总结医学论文汇编年(刘玉书执笔)
对布氏杆菌病的治疗布氏杆菌病资料汇编年(刘玉书布氏杆菌病90例的临床观察及治疗报告内蒙古卫生年第6期(周志德)
用大蒜补耳鼓的初步报告内蒙古医药科学年第1-2期合刊(郑贵)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氏杆菌病51例布氏杆菌病参考资料年(刘玉书)
中医治疗例急慢性疾的经验总结医药卫生资料汇编年(刘玉书整理)
祖国医药“明治”法治疗头面口腔疾患体会医药卫生资料汇编年(郑贵)
我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及治疗布氏杆菌病资料汇编年(刘玉书)
用兔皮治疗溃疡內蒙古医药科学年第3~4期合刊(郑贵)
针灸治疗聋哑症的体会医药卫生资料汇编年(刘玉书整理)
九分散治疗布鲁氏菌病初步探讨自治区成立十五周年论文选年(郑贵、刘玉书整理)
鼻针疗法临床研究医学科学论文选集一祖国医学专辑年(郑贵、刘玉书、杨静严、杨若愚、廉航铭))
从治疗35例传染性肝炎中吸取的经验介绍医学科学论文选集年(姜景华)
五行学说的中心恩想是什么?函授教材1年(孔庆洪)
五行的“王体”关系是什么?函授教材1年(孔庆洪
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函授教材1年(孔庆洪)
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念函授教材12年(孔庆洪)
“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如何理解函授教材1年(胡志坚)疾病与时间的关系函授教材1年(晁恩详)
什么是长夏?函授教材1年(孔庆洪)
谈谈情志和脏腑的关系函授教材1年(胡志坚)
《黄帝内经》的产生及对后世的影响函授教材1年(晃恩祥)金元四大家简介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肝炎蒙医治疗介绍函授教材1年(敖玺臣)
乌梅丸使用于慢性痢疾的几点体会函授教材1年(廉毓铭)
谈谈夏秋泄泻(暑泻)函授教材1年(刘玉书)
对清暑益气汤应用的点滴体会函授教材1年(周志德)
陈清濂经验方函授教材1年(张昆)
如何写学习心得函授教材1年(孔庆洪)
命门的位置功用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什么是相火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涵义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涵义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肝病治法与用药函授教材年(晁恩样)
小柴胡汤及其加减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荨麻疹证治体会函授教材年(晁恩祥)阴阳在临床的指导意义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关于五脏分阴阳的问题函投教材年(孔庆洪)
象“谷化精微”的过程来看脏腑的关系函授教材年(胡志坚)从水液通调来看肺脾肾膀胱三焦的关系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经络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函授教材年(孔庆洪经络与神经、血管的关系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十二经脉是主某、所生病的涵义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若干解释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什么是十五络脉与脾之大络函授教材年(孔庆洪)
略述中药学古今分类问题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生地与熟地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崇医治疗麻痹及半身不遂验方函授教材年(古拿)
蒙医治疗胃病验方函授教材年(敖玺臣)
《笔花医镜》脏腑药队摘介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扁鹊说疫气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脏象学说(肺脏)的临床应用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介绍治疗瘾疹的验方函授教材年(胡志坚)
肾气丸家族简介函授教材年(晁恩祥)
试以祖国医学观点谈对冠心病的认识中医药通讯年第期(孔庆洪)
五年防治慢性气管炎“点”上的工作体会中医药通讯年第1期(张若兰执笔)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原性心脏病点滴体会中医药通讯年第1期(胡志坚三酸甘油酯在冠心病诊断和预防上的意义中医药通讯年第1期(冠心病防治小组、生化实验室)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肝坏死一例中医药通讯年第2期(胡志坚)内蒙古牧区牧民冠心病患病率及发病因素调查分析中幽药通讯年第3期(冠心病防治组、生化实验室)
祖国医学在除四害讲卫生方面的贡献卫生研究年第45期(刘玉书)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八例中医药通讯年第3期(刘玉书执笔)
尿17一羟皮质类固醇与慢性气管炎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断的初步探讨中医药通讯年第4期(慢性气管炎防治组、生化实验室)
羚羊钩藤汤治疗病毒性脑炎中医药通讯年第5期〈赵振纲、诸航瑛执笔)
补阳还五汤洽疗脑血管意外偏瘫四例中医药通讯年第5期(诸毓瑛整理)
谈中医的气化学说中医学术资料选编年(孔庆洪)
蒙古黄芪对正常及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变血脂水平的影响中医药通讯年第5期(王云发、白琳、刘堪臣、何史、安大直)
石花糖浆治疗肝炎例疗效观察中医药通讯年第5期(胡志坚)
肝病治验资料选编年(胡志坚)
59例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概况针灸资料汇编年(石子章)
浅谈针灸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针灸资料汇编年(张崑)
电热针及其应用内蒙古针灸通讯0年(唐学正、张崑)
临症治验资料选编0年(张崑)
临床治验简介针灸资料汇编0年第6期(刘敏英)
三例肺囊疱病报告内蒙防痨0年第3期(周景满)
试谈我国兽角药用的历史和现状资料选编0年(刘玉书)
胡罗卜防治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中医药通讯1年第6期(王云发、何史、安大直、邹晓明)
谈谈《内经》的摄生内蒙古中医函授1年第1期(刘玉书)
家兔实验性高脂血模型的改进中医药通讯(生化实验室)
从近代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谈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研究中医理论参考资料1年(王云发)
肺血流图肺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1年第二期(贾文郁、郜荣世、张志民、张桂荣、焦贺华)
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血气分析对肺原性心脏病诊断评价的初步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1年第1期(高世静、张继芬)
腰俞穴位麻醉在肛门部手术运用的体会中医药通讯1年第6期(任学正、李继民)
小儿尿崩症二例治验中医药通讯1年第六期(贾鸥)
谈谈禁刺穴中医资料汇编1年(石子章)
鹅喉羚羊角冲剂对高血压病人降压疗效临床观察内蒙医学杂志1年第1期(张志民
学好脏象学说是巩固中医基础理论的关键内蒙中医函授2年(胡志坚)情志与疾病内蒙中医函授2年(胡志坚)
余师愚《疫病篇》梗概内蒙中医函授2年(胡志坚)
认真学好中医理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内蒙中医函投2年(胡志坚)
辨少阴病脉证辨治《伤寒论》辅导资料2年(胡志坚)
《内经》的脉诊内蒙古中医函授2年第2期(刘玉书)
《伤寒》与《金匮》的同证同方内蒙古中医函授2年第(2期刘玉书)
生脉注射液的薄层层析法内蒙古医学杂志2年第2期(/耳顾维彰、邓丽嘉、冯国庆)脑循环改善剂及脑益嗪简介内蒙古医学杂志2年第3期(顾维彰)
北草乌草中生物碱类成分分析内蒙古药学2年第1期(顾维彰、邓丽嘉)
鹅喉羚羊角、黄羊角冲剂治疗高血压例近期疗效内蒙古医学杂志2年第2期(张志民)
中西医结合洽疗闭塞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针灸汇编2年(包玉兰)
灸法概述内蒙古针灸通讯2年第4~5期(张昆)
“气虚”的临床客观指标初探中医通讯3年附刊(吕荠)
《内经》的成书过程及其在中医学中地位系统理论函授辅导通讯5年第1期(王生义)
关于古籍的语译系统理论函授辅导通讯5年第1期(王生义)
体位变换对正常人和心脏病人心率和心脏指数的影响内蒙古医学杂志3年第3期(宋一亭等)用喷雾干燥技术改革传统中药汤剂的体会内蒙古药学3年第3期(邹恩济)
蒙药扎冲对小鼠心肌环苷酸一磷酸血中水平的影响内蒙古药学3年第4期(王云发、耿珊珍、何史、贾克辛)
复方广枣注射液的试剂内蒙古药学3年第3期(顾维彰邓丽嘉)
浅谈中药炮剂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全区论文集3年(冯子仪)
生脉散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肺血流图及左心功能的影响内蒙古医学杂志3年第1期(吴群、郜荣世、晁恩祥、高世静)
呼和浩特地区例健康人血液流变学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4年第4期(宋一亭、顾铠、刘彩英、包瑞、梁冬青、诸毓瑛、满都拉)
冠心病心气虚与非心气虚病人心脏舒缩功能的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4年第4期(宋一亭、梁冬青、满都拉、诸毓瑛、包瑞)
参麦注射液制法的简化及其薄层层析析法的探索内蒙古药学4年第4期(邓丽嘉、王月梅、顾维彰)
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的鉴别内蒙古药学4年第3期顾维彰、邓丽嘉、王月梅)
蒙药沙棘枝茎成份分析内蒙古药学4年第4期(白音夫)
生脉散对改善22例心悸证左室功能近期疗效观察内蒙医学杂志1年第1期(张志民)
浅谈虚词活用乡村医生刊授学院函授通讯5年(张志民)
金元四大家及其主要学术恩想乡村医生刊授学院通讯5年第2期(郭晓燕)
对中医阴阳消长昼夜节律的初步探讨—禁食时间不同对小白鼠24小时内肝中环一磷腺苷变化的影响子午流注学说研究通讯5年第1期(王云发)
蒙药的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研究内蒙古药学5年第3期(顾维彰)
中药饮片薄厚大小不同对其主要有效成分溶出率的影响内蒙古药学5年第4时(邓丽嘉、王月梅、党小菊、雷英、顾维彰)
乌头总碱在不同条件下水解含量的变化内蒙古药学5年第2期(白音夫、李锐锋)
蒙古山萝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简介内蒙古药学5年第3期(王月梅)浅述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内蒙古药学5年第3期(顾维彰、邓丽嘉)
山沉香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内蒙古药学5年第3期(周长凤)
子午流注源流考略子午流注学说研究通讯年第1王鹏宇)
子午流注针法简介子午流注学说研究通讯年第2期(朱德礼)
近年来子午流注研究进展情况子午流注学说研究通讯年第2期(赵宇明
关于研制子午流注推算仪和探测器的设想子午流注学说研究通讯年第2期(宣梦云)
沙棘精洽疗例慢性气管炎临床近期疗效观察一全国肺心病学术资料5年(张志民)
对蒙医“三体素”学说的理解呼市科技年(包龙)
健脑强心液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内蒙古药学年第2期李锐锋、顾铠)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乡村医生刊授学院通讯年第2期(诸月虎)
期
三、科普文章(题录)
祖国医学对流感的认识及其防治内蒙古日报年11(刘玉书)
中医对麻疹的医疗、护理及预防内蒙古日报年1月(刘玉书)祖国医学在除四害讲卫生方面的贡献卫生研究年(刘玉书)
布氏杆菌病歌括内蒙古卫生年第2期(刘玉书)
中医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内蒙古日报年1月(刘玉书)
民族古典医学《四部医典》出版健康报年(武绍新)
内蒙古继承发扬蒙医学术人民日报年(武绍新)
祖国医学中的一宝—豪医人民日报年(武绍新)
我区发掘整理提高蒙医药成绩显著内蒙古日报年(武绍新)肝炎病的防治内蒙古电台年(马如龙)
怎样使用“力毕巴力珠尔嘎木珠尔”内蒙古青年年5月(马如龙)
怎样防治感冒内蒙古日报年(马如龙)胃病的防治内蒙古电台年(马如龙)
蒙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内蒙古青年年(阿古拉)
中医能治乳腺癌吗?内蒙古日报年5月(苏力、孙锋英)
眼睛异物的防治内蒙电台年(王玉梅)
迎风流泪是怎么回事?内蒙电台年(王玉梅)
谈十人九痔内蒙电台年(王秀珍)蒙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病疗效分析内蒙古青年年(阿古拉)蒙医防治小儿齲齿知识青少年花蕾杂志年(阿古拉)
小儿百日咳防治内蒙电台年(马如龙)
肺病的防治内蒙古青年年(马如龙)
肛门搔痒的治疗内蒙科技报年(王秀珍)
发展中的蒙医药事业健康报年(武绍新)
半身不遂的防治内蒙电台年(马如龙)
妇女经期注意事项内蒙古青年0年(马如龙)
甜味药物食物对人体有何作用内蒙古青年0年(马如龙)
华陀与他的五禽戏内蒙古目报0年(晁恩祥)
蒙古族医药学蒙医蒙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0年(武绍新)
谈蒙西医结合的重要意义内蒙古日报0年(杨世民)
谈中药处方的书写健康报1年(晁恩祥)
小儿蛔虫病的防治内蒙花蕾1年(马如龙)
偏头痛的治疗内蒙电台1年(马如龙)
时节气候和人体的关系内蒙电台1年(马如龙)
怎样治疗格林巴利氏综合症内蒙电台1年(马如龙)
蒙医饮食内蒙古日报1年(马如龙)
清代名医王清任内蒙电台1年(晁恩祥)
蒙医治疗月经不调报导内蒙妇女杂志1年(阿古拉)
撰写《蒙古族医学的源流与发展》民族画报1年(武绍新)
药补不如食补内蒙古日报2年(晁恩祥)
补药不可滥用内蒙电台2年(晁恩祥)
慢性气管炎防治呼市晚报2年(高世静)
对立统一中的“发展”内蒙古日报2年2月(唐学正)核心理论的设想内蒙古日报2年6月(唐学正)
我国古代食品漫话卫生宣传教育2年第5期(刘玉书)
爷,医学现代化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健康报3年3月(宣梦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身边科学年第6期(宣梦云)
从零“八卦”,到二进制内蒙古电子3年第1期(宣梦云)
未来的集成电路和电脑身边科学4年第6期
汤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护理科普5年第10期
谈谈妇女产后病内蒙科普资料1年第16期(刘玉书)
小儿肛门搔痒治疗内蒙科普资料1年第17期(刘玉书)
脸上发胖疙瘩怎么办?内蒙科普资料1年第12期(刘玉书)
小儿虫吃牙怎么办?内蒙科普资料1年第17期(刘玉书)
鸦胆子治疗“”与“痣”内蒙科普资料年第56期(刘玉书)中医治疗夏秋泄泻内蒙科普年历年合订本(刘玉书)
治疗手脚磨泡的验方内蒙科普资料年第56期(刘玉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健康之友0年第2期(刘玉书)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健康之友0年第3期(刘玉书)
健康之友1年第1期(刘玉书)
华佗与“五禽戏
认识龋齿与发明牙刷健康之友1年第1期(刘玉书)
孙恩邈与卫生保健健康之友1年第2期(刘玉书)
王叔和与其对医学贡献健康之友1年第3期(刘玉书)吴又可与传染病源说健康之友1年第3期(刘玉书)
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健康之友2年第2期(刘玉书)
谈谈美化、绿化、净化环境问题健康之友2年第2期(刘玉书)
樵夫谙医的联想健康之友2年第3期(刘玉书)
祖国医学与免疫法健康之友3年第1期(刘玉书)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健康之友3年第1期(刘玉书)
谈谈气功保健与免疫功能健康之友5年第1期(刘玉书)
四、未发表论文(题录)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浅谈电脑和中医(宣势云)
医院的电脑综合联机管理系统(宣梦云)
谈蒙古旋的渊源与医药(武绍新)
蒙医基本理论概述及特点(武绍新)(扁鹊真的不须诊脉吗?(刘玉书)
疏肝化瘀法治疗崩漏的肤浅体会(董正英)
学习朱丹溪火热论的体会(胡巧玲)
“脾”“肾”理论研究进展概况(马淑秀)
浅谈心理疗法(史淑英)
头颅CT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应用(王敏文等)
肺科常见病——类风湿性肺炎的X线诊断(张守义等)
食管疾病的X线检查(敖道)
超声心动图心房波群分析(张继芬)
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动脉瓣闭锁不全39例超声心动图分析(张继芬)
健脑强心液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李锐锋、顾铠)
对胃镜检查病人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的体会(刘瑛)
谈谈血脂检验方法问题(白琳)
那鲁注射液中草乌总碱的酸性染料比色测定法(邹恩济)
高效液相色谱(HPLC)在中草药分析方面的应用概况(邹济)20例健康成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的昼夜节律变化(郝光霞)小鼠24小时内血中白细胞及谷丙转氨酶的近似昼夜节律的研究(何史、王云发、安大直、邹小明)
子午流注值时治疗时相观的研究一高血糖动物模型的血糖浓度变化及胰岛素降糖效应与给药时间关系(何史、王云发、郝光霞、安大直、齐惠全)中药滋阴药对甲元选型动物血糖昼夜节律的影响(王云发耿珊珍、安大直、郝光霞、董保民、王和平、齐惠全)
兔肾上腺急性高血糖模型再制(郝光霞、齐惠全、邹小明))
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组分的昼夜节律研究(郝光霞、王云发、何史、安大直))
9例牛皮癣患者血中昼夜免疫功能的变化(包德毕力格、安大直、何史、郝光霞、王云发)
电热针对小鼠移植性肝癌对肝组织糖元酵解作用的影响(何史、王云发、安大直、邹晓明、齐惠全)
尿中17-酮类固醇(17—KS)和香草扁桃酸(VMA)在慢性支气管炎分型患者服药前后的变化(支管炎防治组、生化实验室)
气虚型造型小鼠脑耗氧量的实验室研究(中医理论研究室、生化实验室)
蒙药对服酸马奶冠心病患者的调查报告(蒙医组、生化实验室)
8例常人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正常值的测定(安大直、有史、王云发、云公诚、郝光霞、邹晓明、齐惠全)
呼市77例正常人尿香草扁酸(V.M.A)/肌酐正常比值的调查报告(何史、王云发、安大直、云公诚、齐惠全、邹晓明)
蒙药扎冲注射液对正常和缺氧小鼠心肌及脑组织耗氧量(Qo2)的影响(何史、王云发、安大直、郝光霞)
呼盟地区坤密尔提大骨节病重病区息儿血清酶谱的变化报告(郝光霞、齐惠全、何史、王云发、安大直、邹小明)
蒙药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降血脂的实验研究(王云发、安大直、何史)
50例健康成人血CAMP和CGMP正常值的测定(生化实验室)
例健康成人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正常值的测定报告(何史)
动物粥样硬化是否可逆(综述)(英文)(王云发译)
中药女贞子降血糖有效成分的提取(郝光霞)
“降脂灵”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何史)
“降脂灵”对家兔脂肝含量的影响(何史、王云发、安大直邹晓明)
黄芪对正常家兔及实验性脂肪肝脂质含量的影响(王云发、何史、安大直)
3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昼夜节律变化观察简报(王云发)
包头糖厂97例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正常值的测定(安大直、王云发、云功诚、何史、齐全、邹晓明)
中药茺蔚子对高脂血症造型家兔血脂水平的影响(王云发、何史、安大直)
试谈太极图哲理的数学剖析与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唐大鸣)
已故著名老中医竺友泉治疗胃脘痛病经验的电子计算机模拟(刘秉忠、唐大呜)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病窦综合症18例疗效分析(丁淑英)
中医中药针刺治疗中风20例(王海)
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在临床治疗上的商榷(赵长立)
蒙医蒙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少性紫癜60例报告(陈玉良、斯庆格)浅谈蒙药治疗糖尿病(白波)
顽固性头痛治验四例(王海)
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胡巧玲)
腹痛治验三例(胡刚)
中西医结合治疗20例闭塞性脑血管疾患临床分析(包玉兰)
应用保和丸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一点体会(鲍晋生)
气滞胃痛冲剂的临床疗效观察(尚桂枝)
泌尿系感染中医分型及施治(特文琴)
论痔瘘的防治(杨培芳)
“从肾论治”在妇科治疗中的作用(杨易)
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失调临床观察(沈秋华)
治疗先兆流产22例临床小结(张相知)
呼市地区32例健康儿童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刘堪臣)
儿童计划免疫(刘秀荣)
天行赤眼辩证施护(王先涛)
干燥寒冷与鼻病的关系(谢建平)
子午流注源流考略(王鹏宇)
子午流注时相观与昼夜节律择时治疗的临床意义(何史)
应重视灸法的治疗(冯香梅)
针刺治疗斜视二例报导(冯香梅)电热针治疗女阴营养障碍性白色病临床观察例分析(白永岚、关淑敏、包玉兰、庞丽刚)
电热针治疗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两例报告(沈秋华、关淑敏)
应用气功信息治疗仪治疗痹证例疗效观察(苏香云)
浅谈中西医结合护病交班报告的书写(刘素琴)
谈谈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辨证施护(许爱萍)
自制杂症方歌诀(24首)(赵长立)子宫输卵管造影新分型在中医上的应用(沈秋华、阎竹青、金录忠、阳易)
植物中药药材的采集(杨宗周)
浅谈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冯子似)
中药炮灸的几种方法探讨(牛织超)
坚持辨证施治、切忌滥用验方(王新玉)
黄河医话稿(赵长立)
卫生摄影科学性剖析(刘耀华)
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小儿白癜风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