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华松,年7月大学毕业后到兴业参加工作。年8月考入沙塘镇人民政府,在沙塘镇扶贫办公室工作,现任沙塘镇团委书记、镇扶贫办主任。
参加工作以来,黎华松经历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沙塘镇扶贫办主任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但是他始终以自重、自律、自省、自警为格言,规范自身言行,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工作,只要组织上需要,无论在哪里工作都始终坚持立足本职,扎实工作。他也曾有过在县城工作的机会,但最后还是选择扎根基层,回到沙塘镇毅然挑起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大梁。今天,沙塘随处可见脱贫攻坚新迹象,到处都有脱贫人员的喜颜欢笑声。这些成绩的背后,都离不开黎华松这样的扶贫工作者的辛勤和付出。
勤学调研,他是扶贫干部的领路人
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黎华松主动组织镇、村扶贫干部学习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性文件余次,按照各个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召开“一户一册一卡”填写、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应用、中国社会扶贫网使用,数据清洗,贫困人口动态调整,贫困户、贫困村脱贫摘帽等各项扶贫业务的培训会议多场次,遇事及时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确保对脱贫攻坚政策理解准确,执行不走样变形,确保镇、村扶贫工作人员理解掌握的政策准确无误。
他经常深入村组、贫困户家中调查研究,三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在全镇17个行政村,访问了多少贫困群众、开展多少次调研,他自己都数不清,身边的同事也数不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对全镇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贫困户的脱贫愿望及贫困户需求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真正解决了“帮扶谁”的问题,也为制定脱贫攻坚规划奠定了基础。
真情帮扶,他是贫困群众的暖心人
黎华松始终心系贫困户,坚持以“输血的同时重在造血”为前提,搭建为民“连心桥”。经常到贫困户家拉拉家常、问问情况,看看他们平时吃什么、穿什么、喝什么、用什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他紧紧围绕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以及脱贫“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认真深挖分析汇总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根源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哪一项指标未达标,有针对性组织帮扶人开展帮扶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沙塘镇贫困户有了稳定的住房,同时发展了产业,为脱贫致富注入了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
年,黎华松得知镇里五户贫困户年新农合补偿款没有及时发放到位时,他立刻联系负责的同事了解办理需要的材料,把贫困户有关材料复印好自己带去合管办协助办理,一直跟踪落实补助到位。年入户检查扶贫工作时,有一位帮扶人反应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就因为住房不达标脱不了贫,但是贫困户只想要易地搬迁,动员其申请危改都不愿意,他知道该情况后,多次与贫困户户主沟通,耐心讲解精准扶贫的有关政策,最终贫困户申请了危房改造,在年成功脱贫。
勇挑重担,他是同事眼中的大忙人
在沙塘镇脱贫攻坚工作关键时期,分管扶贫的副镇长因身体不适请了病假,甚至辞职了,在这紧急关头,黎华松二话不说,主动挑起脱贫攻坚的重任。那个时期,镇上的十七个村扶贫档案还不规范,缺失严重,归档凌乱,贫困户脱贫“八有一超”、贫困村脱贫“十一有一低于”各项指标底数不清。黎华松深知这些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请示主要领导同意后,白天组织扶贫办干部进村入户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台账工作,晚上在镇里带领扶贫办干部加班加点完善脱贫村和脱贫户档案材料。
由于工作繁重,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加上“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黎华松的身体长期处于疲惫劳累的状态,在迎接检查时他带病上阵,颈部、腰部疼得厉害的时候、头晕脑胀的时候、工作累了的时候,就自己搽涂药水,按摩颈椎、腰椎缓解一下,然后继续工作,但他从没说过一声累,喊过一声苦。为了全镇贫困户能早日脱贫,黎华松总是这样不怕苦,不怕累,默默耕耘,默默奉献,特别是年兴业县的脱贫摘帽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尽职尽责,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三年来,沙塘镇户名脱贫人口按时脱贫摘帽,五团、水口莫村等6个贫困村按时脱贫出列,顺利接受自治区“四合一”检查验收,为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年,沙塘镇计划2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户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黎华松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还不能有一丝的怠慢,他依然在扶贫的路上书写华章。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扶贫成为一场攻坚战的今时今日,黎华松敢于担当,勇于奉献,脚踏实地地面对每一次的困难与挑战,把扶贫事业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无愧为新时代的青年。
来源:兴业县团委
编辑:王杏梅、七果果
审核:何少凤
更多精彩资讯,请白癜风容易治吗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