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同行扬远志
承贤立德育人才
(一)
——记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励志文化课程建设
作者: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杜志国
改革开放40年以来,课程与教材改革一直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我国课程管理制度历经一系列变迁,逐步实现了由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另一方面,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在于培育学校师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奠定幸福人生的根基。而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强有力的学校文化为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整体变革,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能力素养,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实现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基于此,让学校文化引领校本课程的发展,让校本特色课程打上学校文化的印记,“文化立校”、“文化兴校”已然成为开高师生的一种共识。
改革开放的步伐,我校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形成了基于校本的涉及语言文学类课程、科学技术类课程、德育文化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体育艺术类课程、人文社会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三大层面的学校课程体系。截至年,目前学校已开发共56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主要有42门,编印了24本校本教材。
一、树立文化导向引领学校发展1、顶层思考设计,明确目标理念
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我校的办学目标:以学校文化建设为载体,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努力把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建设成为“管理规范、学风浓厚、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省四星级优质品牌高中。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学校坚持“超越自我,收获成功”的办学理念。
2、传承励志文化,引导价值选择
年学校创建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时即提出以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把教育发展、育人为先放在首位,以此磨砺知行,激励子弟和后学。《朱子家训》短短余字,涵盖了劝勤勉学、励志自强、谦和体恤、修身累德等诸多方面,不仅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修身立世的要求,也与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度吻合。学校“励志教育”正适应传承这一历史人文背景的需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自信,激发兴趣,发掘潜力。以励志文化的建设引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和积淀,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励志文化”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引领学校师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塑造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3.凝练核心价值,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积极创办朱柏庐治家、治学思想课程基地,通过营造励志氛围,承贤立德提信心;围绕励志立德,课堂课外齐发力;开发励志教材,课程基地扬远志来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提炼出励志文化:“勤、俭、和、善、孝、诚”等核心价值。培养开高学子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励志教育”的文化定位适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励志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和进步,励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心智逐步成熟的过程。任何一名学生,其内心都有着强烈的渴望成功和被赏识的心理需要,都有着对远大目标不懈追求的志向,善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引领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全体学生通过励志教育都能达成收获成功的人生体验。通过励志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学校励志文化下,学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品行上,由“不敢犯错误”到“不愿犯错误”的转变;学习上,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管理上,由“我被管理”到“我管自己”的转变;发展上,由“要我成才”到“我要成才”的转变。实现“低进高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打造为成绩显著、特色鲜明的品牌高中。
二、依托励志文化,打造校本课程
学校课程的规划和建设的两个基本点:学校为本、课程开发。即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为整体、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课程建设从学校文化出发,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学校自身。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对学校特色文化及区域本土文化选择、加工和提炼的过程。
1.构建课程体系、融入励志特色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实施了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种三级管理的方式,课程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校结合自身励志文化特色,成立专门了课程开发小组,聘请专业与组织一线教师相结合,挖掘提炼学校励志文化内涵,充分调动学校师生的积极性,编写一系列本校文化特色浓郁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起到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特长,培养个性的作用。
2图1:三级课程校本化结构图
图2:励志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图
2、立足特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以“区域特点、文化特色、教师特长”为基础,围绕学校励志文化特色开发了以地方乡土类、德育励志类、科学素养类、学科拓展类系列化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开发共56门校本课程,近年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主要有42门,编印了24本校本教材。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昆山市教育局的认可,谢有明老师编著的《润物有声》、杜志国老师编著的《中学数学建模》、姚建忠老师编著的《昆山旅游地理》等在昆山市被评为优秀校本教材。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一览表
序号
校本课程课题
课程类型
指导
教师
选课年级
选课人数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1
《治家天下朱柏庐》
传统文化
黄珍
高一
40
高一(1)
周五第7课
2
《平安校园》
安全教育
任文中
高一
38
高一(2)
周五第7课
3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程》
基础素养
颜文卿
高一
40
书法教室
周五第7课
4
《化学与生活》
科技生活
顾建华
高一
40
化学实验室1
周五第7课
5
《昆山纪事》
历史文化
沈月琴
高一
40
高一(3)
周五第7课
6
《高中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励志教育
温益铭
高一
40
高一(4)
周五第7课
7
《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
胡闪闪
高一
40
高一(5)
周五第7课
8
《魔方与思维训练》
思维拓展
顾明明
高一
40
高一(6)
周五第7课
9
《高中思维导图》
思维拓展
张磊
高一
40
高一(7)
周五第7课
10
《初高中物理衔接》
知识拓展
张志军
高一
40
高一(8)
周五第7课
11
《篮球》
体育运动
周梦龙
高一
40
体育馆
周五第7课
12
《昆山旅游地理》
乡土文化
何乐
高一
40
高一(9)
周五第7课
13
《素描》
艺术教育
张少华
高一
40
美术教室
周五第7课
14
《走进音乐殿堂》
艺术欣赏
陈斌
高一
40
音乐教室1
周五第7课
15
《昆曲1》
艺术欣赏
彭剑飙
高一
40
图书馆会议室
周五第7课
16
《高中数学建模》
知识拓展
杜振义
高二
40
高二(1)
周五第7课
17
《红楼梦》
知识拓展
季敏
高二
39
高二(2)
周五第7课
18
《英语读本》
知识拓展
顾明
高二
40
高二(3)
周五第7课
19
《物理学发展简史》
知识拓展
姜波
高二
27
物理实验室1
周五第7课
20
《生活中的物理》
知识拓展
蔡红兵
高二
37
物理实验室2
周五第7课
21
《润物有声-写作篇》
知识拓展
谢友明
高二
40
高二(4)
周五第7课
22
《润物有声-阅读篇》
知识拓展
戚莎
高二
40
高二(5)
周五第7课
23
《润物有声-语基篇》
知识拓展
茅丹
高二
28
高二(6)
周五第7课
24
《现代散文课程讲学案》
文学鉴赏
沈霞芳
高二
32
高二(7)
周五第7课
25
《化学与材料》
科技生活
张叶贞
高二
40
化学实验室2
周五第7课
26
《治家天下朱柏庐2》
传统文化
石晓琴
高二
35
高二(8)
周五第7课
27
《平安校园2》
安全教育
吴建芳
高二
38
高二(9)
周五第7课
28
《中小学硬笔书法教程2》
基础素养
杨熠
高二
33
高二(10)
周五第7课
29
《现代生物技术漫谈》
生物科技
张杰
高二
40
生物实验室1
周五第7课
30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王育梅
高二
40
高二(11)
周五第7课
31
《昆曲2》
艺术欣赏
汪国强
高二
40
音乐教室2
周五第7课
表1:-学年第一学期校本课程一览表
-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表
序号
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程类型
指导老师
选课年级
选课学生数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1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文学类
王晓旦
高一
11
高一(1)
周四第8课
2
音乐中的物理知识
艺术类
张志军
高一
11
高一(1)
周四第8课
3
生活垃圾分类
科技类
何斐
高一
12
高一(2)
周四第8课
4
中国社会发展中环境及教育问题
社科类
汪国强
高一
11
高一(2)
周四第8课
5
超市中的数字问题
拓展类
马星星
高一
11
高一(3)
周四第8课
6
魔术中的物理原理
拓展类
胡闪闪
高一
11
高一(3)
周四第8课
7
魔术中的物理原理
拓展类
左丽容
高一
10
高一(4)
周四第8课
8
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科技类
何乐
高一
10
高一(4)
周四第8课
9
数学发展的历史
科技类
许凤娟
高一
10
高一(5)
周四第8课
10
高考满分作文研究
拓展类
王传军
高一
10
高一(5)
周四第8课
11
湿地初探
科技类
李聪
高一
10
高一(6)
周四第8课
12
我们眼中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
社科类
黄珍
高一
10
高一(6)
周四第8课
13
动物保护
拓展类
杨熠
高一
11
高一(7)
周四第8课
14
历史踪迹研究之---战争所带来的伤痕
社科类
费新瑜
高一
10
高一(7)
周四第8课
15
身边的空气
科技类
吴晓云
高一
11
高一(8)
周四第8课
16
环境与光污染
科技类
张立
高一
7
高一(8)
周四第8课
17
现代汉语字词音形义研究与生活中的广告设计
艺术类
周勤花
高一
9
高一(9)
周四第8课
18
生活中的数学
科技类
周萍
高一
9
高一(9)
周四第8课
19
桥韵·昆山古桥
文学类
颜侠
高一
10
高一(10)
周四第8课
20
信用卡以及所引发的消费问题
拓展类
陶长明
高一
11
高一(10)
周四第8课
21
文言文的虚词研究
文学类
王红梅
高一
8
高一(11)
周四第8课
22
古诗词、成语、谜语、常用语中的物理哲理
文学类
周琳凤
高一
10
高一(11)
周四第8课
23
生活中的地理
拓展类
李焱
高一
12
高一(12)
周四第8课
24
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文学类
周丽琴
高一
11
高一(12)
周四第8课
25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科技类
滕明慧
高二
12
高二(1)
周四第8课
2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社科类
甘振芳
高二
12
高二(10)
周四第8课
27
《红楼梦》——红学
社科类
董丽娜
高二
12
高二(9)
周四第8课
28
生活中的数学
科技类
陈刚
高二
12
高二(2)
周四第8课
29
朱柏庐思想现实意义
社科类
石晓琴
高二
12
高二(8)
周四第8课
30
艾灸的功效研究
拓展类
沈霞芳
高二
12
高二(3)
周四第8课
31
诗词雅韵
文学类
武增明
高二
12
高二(12)
周四第8课
32
朱柏庐的文风学风
社科类
奚海燕
高二
12
高二(11)
周四第8课
表2:-学年第一学期研究性学习课题一览表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社团一览表
序号
社团名称
社团类型
指导教师
选课年级
选课学生数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1
舞蹈社团
艺术类
杨晓华
高一年级
17
舞蹈房
周四第8课
2
书法社团
艺术类
颜文卿
高一年级
21
书法教室
周四第8课
3
人物肖像绘画社
艺术类
刘道
高一年级
31
美术教室(一)
周四第8课
4
动漫社
艺术类
蔡梦霜
高一年级
35
未来教室
周四第8课
5
素描社
艺术类
杨康
高一年级
35
美术教室(二)
周四第8课
6
昆曲社团
艺术类
彭剑飚
高一年级
25
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周四第8课
7
摄影社团
艺术类
杜振义
高一年级
25
物理探究实验室
周四第8课
8
创客社团
科技学术类
张志军
高一年级
25
创客实验室
周四第8课
9
地途社团
科技学术类
虞云江
高一年级
30
史地专用教室
周四第8课
10
足球社团
体育类
顾晗
高一年级
34
操场
周四第8课
11
篮球社团1
体育类
白 峰
高一年级
41
篮球场
周四第8课
12
文学社
语言类
米 蓉
高一年级
30
图书馆二楼
周四第8课
13
图书馆读者社团
公益服务类
伍晓雯
高二年级
35
图书馆二楼
周四第8课
14
羽毛球社团
体育类
徐文萍
高二年级
36
艺体馆
周四第8课
15
乒乓球社团
体育类
朱寅
高二年级
36
艺体馆二楼
周四第8课
16
篮球社团2
体育类
孙利
高二年级
40
篮球场
周四第8课
17
排球社
体育类
孙林凤
高二年级
27
排球场
周四第8课
18
武术社团
体育类
刘晓华
高二年级
24
网球场
周四第8课
19
健美操
体育类
王雄梅
高二年级
22
体操房
周四第8课
20
合唱社团
艺术类
陈 斌
高二年级
29
音乐教室(二)
周四第8课
21
英语俱乐部
语言类
易苗
高二年级
40
高二(6)班
周四第8课
22
红十字社团
公益服务类
张明芝
高二年级
20
校医务室旁
周四第8课
23
心理成长小组
公益服务类
王育梅
高二年级
20
心理咨询室
周四第8课
24
校园志愿者社团
公益服务类
张峰
高二年级
45
高二(7)班
周四第8课
25
校园广播站社团
艺术类
朱波
高二年级
15
学生广播室
周四第8课
26
机器人社团
科技学术类
周志强
高二年级
35
机器人实验室
周四第8课
27
化学爱好者社团
科技学术类
沈萍
高二年级
30
化学实验室(二)
周四第8课
28
计算机IT社团
科技学术类
宋秀秀
高二年级
39
电脑教室(三)
周四第8课
表3:-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社团一览表
在学校文化视域下的三级课程的开发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相关的政策与制度还应不断建立和完善,但这项研究将对我国高中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未完待续)
顾问(姓氏笔画为序):马昇嘉、万芊、老铁、庄吉、金磊、高巧林
题字:张斌
主编:柴扉()
编委:胡权权、邵卫花、刘亚武、汪玲、马美娟、於洪玲、徐莺、仇琰、李嘉磊、雍菁
主播:雨嫣、弘敏、玉之音、七月草、若韵、山芋头、小秋、芳华
编审:蒋秀梅
合作单位:昆山市作家协会、苏州市评论家协会昆山分会、昆山市图书馆
1、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杂文、书画、学生优秀习作等作品均可。
2、请作者在文后附上个人简介(百字内)、 3、平台按先后顺序择优用稿。稿件必须为原创首发,严禁剽窃抄袭,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文章切勿再投送本平台。欢迎全国各地文友投稿支持!
本刊将设双稿酬制:
1、本 2、赞赏学生习作的赏金作为稿费%给学生。
3、其他赏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余用于平台维护等(低于10元不再发放)。
4、特设人气奖,0阅读量、点赞或留言奖励10元,不兼得。每周二发放两周前稿酬(由于后台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所以平台自作者推文后两周发放稿费。赞赏透明),作者须主动加联系领取。
玉峰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