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药农业比很多领域农业发展要落后很多年。”近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委会理事长王卫权在云南昆明举行的中药农业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种植技术培训班暨优质药材产销对接会上如是说。
年,农业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年)》,明确要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强力推进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大省;近3年有22个省份发布了中药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逐渐加强,有些省份更是将中药材产业视为支柱产业。
然而,面对中药材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中药材种植业却因缺乏科技支撑和标准规范而苦恼着。“技术升级所需科研投入费用太高,相关领域专业人才极其缺乏,中药材品种太多,特性明显,机械化难度太大!”汉广集团董事长刘守杰感慨良多。
品类差异大、加工环节多
中药农业亟须提高生产力
“近年来,有规模的中药材基地越来越多,规范性也大幅提高,且呈现投资多元化、以企业为主体的良好态势。但规模化基地的总量仍严重不足,基地建设的规范化程度、生产效率和科技水平有待提升。”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志安说。他表示,中药农业基地规模的扩展过程和规模化基地的有效管理,不仅需要组织机制的创新,而且需要科技创新与支撑,否则既不可持续,又无法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
据郑志安介绍,中药材基地的规模化管理,包括中药材种植管理、收获管理和产地初加工管理三项内容,每一项都包括多个环节,如中药材种植管理包括种子种苗、场地选址、土地整理、播种移栽、田间管理等;中药材收获管理包括采收的时间和植株部位;产地初加工管理包括药材的净制、切制、干燥、包装、贮藏等,每道工序都关系着药材形成商品的质量。
如此众多的环节,是中药农业不同于普通农业的一大特点,也是导致产业发展现状的因素之一——基本上每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都不高,“山药、黄芪的采挖,枸杞、菊花的采摘,总体上还是以人工为主,工具简陋。”郑志安说。
所以,中药农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用工多、雇工难、人工费用高。“人工费用支出多,导致药材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增加;而用工的个体差异,则导致管理难度大、标准执行难、生产效率低等瓶颈问题。所以,寻找人工替代的解决办法是中药材种植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求。”郑志安认为。
科研基础薄、设施工具少
关键技术与质控体系研究亟待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围绕中药材种植,科研缺位导致欠账太多。比如中药材种子种苗是保证种出好药材的基础,但市场上很多种子种苗来源不明,生产方式说不清楚,其检验、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亟待建立。
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总监曹丽娟表示,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由于栽培技术落后,加上一些种植者因追求产量,存在过度施肥等情况,导致部分中药材在人工栽培后出现质量下降的现象。
产地初加工是药材采收后形成商品的关键阶段,加工方式、方法直接影响药材的使用和经济价值。版《中国药典》规定64种中药材可以趁鲜加工。产地初加工一般包括除杂、修整、干燥、分级包装、贮藏等环节,有些药材在干燥前还需要经过特定方法处理,如蒸煮、烫漂、发汗、腌制等,主要是为了干燥、灭菌和促进标志成分进一步转化等。其中,干燥技术是很多研究人员北京白癜风怎么办北京白癜风治好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