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发病机制 https://m.39.net/news/a_6185486.html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老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一首杜甫大约去世前一年写的诗。
杜甫老年体弱多病,漂泊于江汉一带倍感孤独,但当病情好转时仍然壮志未消。
诗人的高情远志与云天日月化成一片,境界中突出了自己独立天地间的孤傲形象,诗人虽然深深地悲哀自己的孤独无助;但也从中看到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
这首诗表现诗人在江汉的广阔天地中漂流而思归的形象,刻画了自己在天地间的渺小和孤独。
杜甫曾在《旅夜书怀》里为他的漂泊生涯找到一个形象的比喻:“飘孤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正足以表现他对自己在乾坤之间的位置的泰然处之。
而乾坤既包含天地宇宙,也包含人类社会。诗人原来的抱负是经天纬地的,然而越到人生的最后阶段,越感到自己的渺小无力。
“乾坤一腐儒”的境界中包含多少痛楚和无奈!然而“腐儒”认可了这伟大的孤独或者孤独的伟大。所以他说自己与天上的云彩一起飘向远方,像长夜里的明月一样孤单。
正像陶渊明也曾把自己比作“暖暖空中灭”的孤云,这孤独之中又体现了诗人的孤高自许。这云是短暂的,正如杜甫的生命;这月是永恒的,正像杜甫的光明的心地。
正因为诗人身为腐儒仍不忘乾坤,所以见到落日犹能激起壮志,更何况秋风使久病的身体有了好转。
落日是太阳余晖,但仍辉煌壮丽。而老马虽然不一定能驰骋千里,但还有识途的智慧是可取的。
韩非子说:“老马之智可用也。”这种振奋只是诗人在烈士暮年的回光返照,不久便怀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走到生命的尽头。
杜甫是前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具有高度概括力,能充分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太长”,诗圣的精神与文章永远与乾坤同在!供后世赏阅。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