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记中国人保原华东区公

在《中国保险业二百年画册》中,有许多张民国时期太平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老保单图案,上面有签署着王伯衡的名字,可见其是一位民国保险的重要人物。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王伯衡是人保再保老专家王恩韶的父亲,而且在上世纪50年代,他们父子二人一同加入了中国人保工作。他们传奇的经历,在中国人保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众所仰望的早期留美学生

在清华大学《年留美预备部毕业同学录》中。我们见到了王伯衡的名字,不过那时他还叫王国钧,别号伯衡。

王伯衡的祖上是苏州的大户人家,至今王家的祖坟还在那里。后来,王伯衡的父亲迁到上海,经营产业。

年,王伯衡生于上海。

年,王伯衡开始了小学、中学的苦海学涯的生活。他丰厚的家庭条件加上他的勤奋努力,使他成为学校中的佼佼者。

年7月10日,外务部和学部会同上奏《收还美国赔款遣派学生赴美办法大纲》提出设立游美学务处并计划“在京城外择清旷地方,建肄业馆一所”。9月30日,经清宣统皇帝御批,朝廷将内务府所经管的清华园旧址约余亩,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

年1月5日,清政府学部发出札文,批准游美学务处的申请,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标志清华大学的正式成立。

年,也就是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二年,王伯衡成为了这里的学子。他跃跃欲试,开启人生的航程。

年,王伯衡作为清华大学第四批留美预备部毕业生,远渡重洋。

根据清华大学的校史资料,清华学校的首批毕业生是级,尽管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发,该级延至年夏才得以放洋。随着级毕业,利用庚子赔款开办的留美预备学校结束使命,至此,从清华学校一共走出了十八批近千名毕业生,(名单来自清华文库),绝大部分留学结束后回国服务。庚款留学生在各个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们是中国现代化的奠基者,许多人获得众所仰望的名声,但更多的人在乱世中被埋没。他们应当被中国留学史、教育史,乃至中美文化交流史记录。

年,王伯衡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的14个始创院校之一,也是著名的常春藤八盟校的成员。普林斯顿大学培养了2位美国总统、12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和众多美国国会议员。同时,普林斯顿大学与附近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共同构成了世界著名的理论研究中心,对基础数学、理论物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

年,王伯衡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Litt.B.学位。

同时,王伯衡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为美国大学协会(AAU)的十四所创始院校之一,常春藤盟校之一。哥大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五所大学之一,也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大学之一。哥大校园里还走出5位美国开国元勋、4位美国总统、34位各国元首、首脑。拥有世界一流的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新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程学院等。

年,王伯衡获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年,王伯衡回到上海,任《申报》记者。

年4月,王伯衡作为《申报》的代表参加中国新闻界代表团,出席在夏威夷檀香山召开的第二次世界报界大会。

年,王伯衡任大陆银行上海分行副理、总管理处秘书。并担任北京银行公会秘书。

年,王伯衡来到南京,在国华银行南京分行任经理。

庚子赔款第一批留美学员

庚子赔款第二批留美学员

清华园

二、保险试水从太平开始

年11月,号称当时“北四行”之一的金城银行独资创办太平水火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万元,实收半数,办理水、火、船壳、汽车及其他等保险。

年2月19日,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在上海江西路号金城银行大楼开业,太平保险事业从此发端。

据年3月27日金城银行董事会会议记录载:

本行所附设之太平保险公司,数年来办理尚能稍获余力,唯一家做此,声势究竟不壮,遇有大宗生意每不能做。去年本拟改由四行合办,乃商量之际,因主张归储蓄会办理及另立机关,结果未能一致。此次改组则系本行与中南、大陆、交通、国华五家共同组织,各出资本壹佰万元,设董事五人,推黄奕柱君为董事长,总经理一职,公推周作民担任,丁雪农君为协理,并拟推王伯衡君亦为协理。1

王伯衡从银行业转行,就此开始了保险生涯。他依仗清华大学和美国名牌大学的学业基础,加上在银行业的从业经验,使他很快成为保险业的领军人物,给保险业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新生力量。他游走在民国保险业的江湖上,不时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

早年,王伯衡在其回忆录《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一文中记载了他本人到太平保险公司从业的情况:

我参加太平公司工作是年9月,也就是6家银行增资改组的时候。这是第一次新董事会议决,除了总经理由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充任,协理由前任经理丁雪农升任外,另添置协理一人,但这一协理的人选,经各董事数次提名,均不能得到全体同意,最后由钱新之把我提出竟获通过(我从至年任北京银行公会秘书,因此与各银行巨头,包括太平新公司的各董事在内,俱系熟识,所以较易通过)。我在无意中得到这个待遇优厚的职务,凡属友好皆向我道贺,其实我内心不胜惶恐,因为我对保险业务一窍不通,必须从头学起。2

年9月27日,金城银行召开董事会议。商议该行附设的太平水火保险公司增资改组为太平保险公司的问题。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华银行各出资本额为规银万元,太平资本增加为万元。总经理周作民在会上特别强调:上海一地每年保险费达万元,华商保险业只可向外人争,不可自争。

年5月,太平、安平、丰盛3家保险公司董事会议决,共同组织总经理处,以统管三公司业务。安平是年被太平保险公司兼并。丰盛是年被太平购买。只不过这两家公司对外仍然是沿用公司的原牌号,继续独立经营。共同组织总经理处后,在与外商保险公司的竞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太安丰总经理处成立后,周作民兼任总经理。丁雪农、王伯衡两位协理负责太安丰总经理处的具体事务。

年12月,太平保险成立太平分保集团。此时,王伯衡与周作民、丁雪农等领导层在公司与国外分保公司取消分保契约、集中收购合并同业公司等经营决策上,分歧意见较大,工作上也不顺心。于是,王伯衡辞去了太平保险公司的所有职务,告别东家。

在太平保险公司工作的9年时间里,王伯衡在机构设立,稽核监察、人才使用、合并收购同业公司、与洋商斗争、建立分保关系及对外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城银行简史》中也有记述:

从金城独资创办太平保险公司至与同业联营,都由周作民担任董事长,实际负责营业的经理丁雪农和协理王伯衡都是保险业中的佼佼者,培养了不少人才。3

太平公司合影

太平公司合影

太平公司合影

太平公司执照

王伯衡签发太平保单

王伯衡签发太平保单

太平公司广告

太平公司广告

三、“太平洋”比“太平”多了个“洋”字

年,王伯衡约了几个好友准备到重庆大陆银行发展。王伯衡在重庆拜访交通银行董事长、大陆银行常务董事钱新之,欲谋求回归老本行任职。王伯衡在其回忆录清晰地写到到:

见面时,钱新之对我说,银行的黄金时代业已过去,大陆银行不必改组,你也不必当它的经理。倒是我们交通银行需要另办一个保险公司,你来的正好,这个任务就请你去担任吧。4

王伯衡对在太平保险工作的经历,特别是对那个不愉快的结局让他记忆犹新。因此,他对保险行业存有一定的积怨,不想再干这一行。但经再三思虑和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他还是最终于答应了钱新之的建议。用王伯衡自己的话讲:“我就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筹备交通银行保险公司的组织工作。”表达出一种多少有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年12月8日,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在重庆成立。大名鼎鼎的王正廷为董事长、钱新之为总经理、王伯衡任经理。太平洋保险公司所有分支机构的经理,大都由当地交通银行经理兼任,各地保险机构均附设在交通银行内。

太平洋保险公司很快成为了四大官僚保险机构之一。唐雄俊在《重庆四联分保办事处的诞生和结束》一文中这样记载:“太平洋保险公司在重庆成立时,震动了整个保险界。”

王伯衡这样回忆道:“因为这个公司的成立,是由于太平洋战事的爆发而促成的,所以它的名称就定为太平洋保险公司。……原来的意旨还希望向南洋群岛发展,这也是定名太平洋的一个原因。”上海保险史专家林振荣也曾分析到:

定名称为“太平洋”,一是因为铭记太平洋战争爆发,公司选择珍珠港事变和上海全部沦陷的纪念日这一天正式开业,意在不忘国难。二是期盼公司由全国向南洋群岛拓展,希望业务范围象太平洋一样浩瀚博大。5

我觉得可能也有想超越老东家太平公司之意,并有意在品牌上产生类同的错觉。

两家公司的竞争情况确实如此。太平洋公司的大多业务骨干都是王伯衡从太平保险公司挖来的,不仅如此,还连带挖来了许多业务。唐雄俊在《重庆四联分保办事处的诞生和结束》一文中记载:“他们(太平洋公司)的经营完全是以抢太平的业务为主要奋斗目标,同时还千方百计挖太平的墙脚。如出高价挖太平的人才,使太平的业务减少,人才凋零。”

据保险史学者王珏麟分析太平洋保险公司比较成功的因素时指出:

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主要投资方为交通银行,占到股份的45%。其余55%的股份有川康银行、新华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民生实业公司、中华实业公司及华侨企业公司等参与。这些银行企业与钱新之关系密切。公司初始资本金为法币0万元,后资本金增至法币1亿元。二是加强了分保工作。为筹建太平洋保险公司,用王伯衡的话讲:“第一步就是进行分保出路的探索。”经过王伯衡对重庆中外资保险公司的分析后,和世界上最大的分保公司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总经理阿尔提亚和伦敦商务分保公司的总经理考尔朋两人电报联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6

年,重庆四联分保办事处成立,它是由中国、太平、宝丰、兴华四家保险公司在组成的,是一个再保险(分保)集团。但王伯衡认为:四联分保办事处的成立,完全是针对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做法,属不正当竞争。

年7月,王伯衡促使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与伦敦保险经纪处签订了预约分保合同,接受国内同业水火险固定分保者达到18家。并与伦敦塞得维奇、柯林保险公司和经纪处等相继订立火险、水险、空运保险、再保险合同。

年,太平洋保险公司呈文上报《筹建保险四联总处意见》,提出由中央信托、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四家国家银行创办的保险机构组成保险四联总处,取代原川盐银行、中央信托、中国产物、太平保险组成的四联保险总处,由此使太平保险出局。最终形成了由太平洋保险、中国农业保险、中国产物保险、中央信托保险四家官办保险公司共同组成盐运保险管理处的新“四联”。年7月,太平洋、中国、宝丰、恒昌四家保险公司合办了广西省盐运保险。

抗战胜利后,王伯衡随太平洋公司回到上海。

年4月,王伯衡在上海创办了交通产物保险公司。该公司是原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利用福利基金组建起的附属的保险企业。浦心雅任董事长,王伯衡任总经理。与太平洋产物保险公司两块牌子,一处办公,一套班子。主要经营水火险等财产损失保险业务。

年,王伯衡出任裕国产物保险公司董事长。裕国产物保险公司成立后,加入川盐保险的地盘竞争。裕国产物保险公司还曾联合永兴、中兴等20余家民营保险公司共同投资发起创办了中国再保险公司。裕国产物保险公司年成立于重庆。公司成立后分别在成都、自贡、宜宾、泸州、合江、富顺、邓关、江津、涪陵等地设立机构。抗战胜利后迁址上海。

同时,王伯衡还担任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董事。

年7月,中国保险业联合会举行成立大会。这次会议共选出理事29人,监事10人,并由理监事会议选出常务理事9人。理事长为罗北辰,常务监事有王伯衡、刘聪强、郑鹤春等3人。

太平洋保险单

王伯衡签发保单

太平公司广告

太平公司广告

太平洋保单

四、留在上海,等待接管

年,上海政权更迭前夕,国民党特务开始恫吓金融、工商界巨擘名流撤离上海,逃往台湾。保险业地下党谢寿天、郭雨东等授命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开展安抚工作,他们与太平保险公司董事长周作民、总经理丁雪农、中国银行沪行经理吴震修、中国保险公司总经理宋汉章、中央信托人寿保险经理罗北辰、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理王伯衡等上海金融界颇具影响力的领袖人物多次接洽,稳定他们的情绪,团结争取他们留在大陆。

最终,宋汉章去了香港,罗北辰去了台湾,而丁雪农先去了香港,后到了台湾。王伯衡等人选择留在了上海,等待共产党清理接收。

年5月3日,饶漱石、陈毅、粟裕等率部进驻丹阳,与先期到达的总前委、华东局机关部队和南下干部会合,部署接管上海的准备工作。6日,华东局在丹阳举行会议,讨论接管上海问题。10日,陈毅在县城南门外大王庙对接管上海的干部作关于接管工作的报告。

周恩来就接管上海工作,曾指示地下党员金山,让其转告杜月笙:“要努力使上海不乱,保护上海所有船只、民航飞机、工厂、银行、公司、商店不受损失,不使南遣,等待人民解放军前往接收。”

年5月27日,上海国民党守城部队投降,共产党正式进驻上海,开始接管上海各行各业。

上海市军管会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的金融处,组建成立了“保险组”。在苏北解放区专门学习接管城市政策的孙文敏聚集撤退到华中党校学习的保险业地下党员徐天碧、朱元仁、刘凤珠等随军渡江回沪,与留守上海的林震峰、吴越等地下党员汇合。他们脱下便服,穿上军装,胸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臂章是“上海市军管会”。

金融处副处长谢寿天分管保险组,林震峰任保险组组长,孙文敏任副组长,郭雨东协助保险组的全面工作,朱元仁兼任秘书,廖国英、刘凤珠负责审查各接管单位的财务账册报表。其中,徐天碧、戈志高负责接管王伯衡所在的太平洋和交通产物保险公司。

面对时局的跌宕变迁,王伯衡一时还难以把握拿捏,他不可能做到目送飞鸿,手挥五弦那样潇洒。但他对新生活充满希冀,对保险事业充满情感。

军管会

军管会胸牌

军管会徽章

年5月上海

五、中国人保映衬着他的夕阳红

年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保险会议。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

年10月,中国历史在翻动这一页的时候,中国人民保险也一同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而王氏父子的人生同样面临新的抉择。

年,已经56岁的王伯衡担任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华东区公司专门委员,为人保发展出谋划策,给与专业指导。

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成立了“法规编审委员会”,开展对有关金融法规的制定和研究工作。考虑到中国设立保险学系的唯一大学是国立上海商学院,国内私营保险公司及保险专家又多集中在上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指示华东区公司负责组织法规研究委员会,草拟保险法草案。

年11月26日,华东区公司按照北京总部指示召开保险法规研究会,会上产生了保险法和保险业法两研究小组。保险业法小组有施哲明、陶听轩、关可贵、潘华典、金瑞琪、毛啸岑等等16人。王伯衡参加了该小组并负责起草,他为中国保险的建章立业付出了辛劳和贡献,指导中国人保在初创伊始,便保持了其专业特色。

王伯衡还为华东区保险培训班授课,传授保险专业技能。老保险孟庆树向我介绍:当时他还是17岁的孩子,在他眼里,王伯衡是大人物,他非常崇拜王伯衡,对王伯衡的讲课记忆犹新。

王伯衡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精心呵护。早在年,儿子王恩韶大学毕业之后,便在其父的举荐下,在上海太平保险公司工作。王恩韶子随父业,开始了保险生涯。

年10月,王恩韶被太平洋公司选派到瑞士再保险公司考察。

王伯衡利用一切机会,为他提供锻炼的机会,在王恩韶的身上,他寄予全部的厚爱。

年,王恩韶在王伯衡的指导下,从英国回国,来到北京,加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旗下的中国保险公司工作。从此,王恩韶成为了新中国再保险事业开疆辟土的名士。父子俩人同在人民保险公司,为中国人保服务。

王伯衡不仅为中国人保输送了一个儿子,还为抗美援朝输送了一个女儿。他在年10月的《防灾》报纸还发表了诗作《美儿参军寄怀》:

年5月下旬,医院,毅然参加二十七军服务,由浙而鲁,治人无算,10月闻,自动要求至援朝 工作,深入汉江前线,6月始返曲阜原队。近日屡接来书,孜孜以家庭情况为念,因思征人既以身许国,即不应分心照顾。值此上海解放两周年纪念,美儿参军亦已一载,下月一日又逢伊之生日,拉杂书怀,聊以代简,通俗俚句,不足以言诗,嘉其行而坚其志耳!

我家世居沪

三代业商贾

自幼勤读书

游学离乡土

志趣日以新

思念不泥古

舒怀入燕赵

避秦走渝府

全国庆解放

欢欣复鼓舞

主政属人民

积愤获倾吐

阖家重学习

有女去从武

手挟岐黄术

慷慨参行伍

嘉禾施神威

汉江卸外辱

为国画宣劳

宵旰继旁午

前线去六月

休息止于鲁

曲阜勤学习

旦夕沐庠庑

父母皆清健

兄弟悉进取

寄语出征人

回顾母缕缕

抗美告成功

早日图吾聚

值此纪念节

书怀露肺腑7

由此可见王伯衡的爱国情怀,赤诚善良。

年,人保华东区公司撤销,成立上海市分公司。王伯衡任上海市分公司秘书。

年,王伯衡退休。

晚年的王伯衡,远离保险江湖的喧嚣,无奈时代风云的变幻,加上钟爱一生的老伴因病早逝,使他的内心不免有些惆怅。

王伯衡经常在虹口公园里写字赋诗,玩上几把扑克,打发时光。王伯衡在上海的大儿子一家、小儿子一家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与呵护,成为他温暖的慰藉。

年,王伯衡在上海去世,享年76岁。一代保险英豪,就此静悄悄地陨落。

王伯衡书法

王伯衡诗作

王伯衡(右一)全家合影,左一位王恩韶

王伯衡晚年

参考文献:

1.叶奕德、吴越、朱元仁主编《中国保险史》中国金融出版社..9第一版

2.唐雄俊《重庆四联分保办事处的诞生和结束》《-中国民族保险业创办一百周年纪念专集》上海保险学会

3.王伯衡《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9第一版

4.徐国懋、邵怡度《金城银行简史》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9第一版

5.颜鹏飞、李明炀、曹圃主编《中国保险史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第一版

6.王珏麟《王伯衡的保险生涯》《中国保险报》年01月18日

引文:

1.人行上海金融研究所《金城银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2第一版

2.王伯衡《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9第一版

3.徐国懋、邵怡度《金城银行简史》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9第一版

4.王伯衡《从太平保险公司到太平洋保险公司》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5)..9第一版

5.林振荣《闪耀“契约精神”的光芒,透射“合规文化”的力量——中外保险公司老保险单欣赏》中国保险学会博客年11月14日

6.王珏麟《王伯衡的保险生涯》《中国保险报》年01月18日

7.人保华东区《防灾》年10月1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8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