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为何事件频发前有网友莫名背贷40

23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吴银保监罚决字〔〕4号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同心支行被罚款35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贷后管理不尽职,未能有效监督贷款资金按约定用途使用。可以说,自7月以来建设银行就风波不断,先是网友微博发声说自己在建行莫名背贷万,引起莫大争议,如今又被罚款35万,令人咋舌。

图:T女士微博截图

7月7日晚,微博网友“Ten想要摘星星”(以下简称T女士)发文称,因买房需要个人征信报告,当天下午两点,她前往中国人民银行查询征信。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T女士名下竟然莫名多了万的贷款担保!

T女士称,央行征信显示,T女士于年3月26日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田背支行给深圳市远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担保了万元贷款,而T女士对此毫不知情。并且T女士表示自己身份证没丢、没去过深圳,当前更是没有任何建行银行卡。

T女士遭建行“踢皮球”

贷款担保到底是怎么来的?T女士希望建行给她一个答案。当她去到东阳建设银行总行询问时,建设银行客户经理却表示,她看不到深圳那边的系统,需要T女士本人自行联络,当她打了数十通电话联络到深圳田背支行的工作人员时,对方又表示:田背支行不知情,是支行下面的网点办理,只告知T女士让其耐心等待。显而易见,T女士遇到了熟悉的剧本——“踢皮球”。最终,T女士只得选择报警和在微博曝光。

最终在警察的介入和舆论的压力下,T女士收到了建设银行的回复,称“因为同姓名,同性别,于是客户经理电脑系统录入的时候选错了。”

图:T女士微博截图

但是这个回复显然不能让T女士和网友们满意,层层风控的银行为什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

天眼查信息显示,T女士提及的深圳市远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注册在深圳市福田区,是一家主营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等的建筑类公司,实缴资本万人民币。该企业在今年上半年收到了多笔来自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和深圳市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行政处罚。在拨打了该企业工商信息中的相关电话时,电话在接通后即被挂断。

7月9日晚间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于回复称:“经核实,因贷款保证人与微博投诉客户同名同姓,我分行员工在提交信息时操作失误,造成该投诉客户征信中出现担保记录。对此,我分行已赶赴浙江向客户当面郑重道歉。经我分行协调,目前征信记录已调整,对个人征信无影响。今后,我分行将加强管理,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图:T女士微博截图

最终以7月10晚,T女士发表声明,此事件不会对自己征信造成不良影响,对最终结果满意而画上句号。

但是,虽然当事人不愿意追究,但不少吃瓜群众提出了一个疑问,输入电脑时,即便是同名同姓同性别,那身份证号码总归不同吧?为何也会输错?或者说,连身份证号码都没有做一次或二次审核就确认担保人?又或者说,万的一笔贷款,建行对担保人不做面审?

专家解析乌龙背后原因

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T女士曾经在银行开户,那客户信息就会留在银行系统中,无论之后是否销户,客户信息都不会消失。而T女士在微博回复中也透露,自己确实曾持有建行卡,不过在7、8年前就注销了。

至于信息为什么会录错?“(信贷信息)录系统的时候会输入姓名,但系统里经常会出现很多个同名的信息,有时候会有很多个,就需要再点详细信息去核实一下。审批的时候也是需要核对清楚。”一名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表示。不过,该名对公客户经理指出,事实上,实践中对公信贷信息的审核往往缺少刚性核验环节,都是人为审核,而公司贷款信息审核的重点常是企业信息,因此也是有出现此类错误的可能性的。“其实就是贷中、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该名客户经理指出。

此外,也有一位公司客户经理为新浪金融研究院分析了另外一种可能性。该名公司客户经理指出,有时客户经理在建立对公信贷台账时,未必能一次性拿到企业的全部信息。“比如法人身份证还没拿到,那就先在系统里随便选一个同名的,之后再变更,一般中型或者小型企业(的业务)会出现这种情况。她这种(T女士的情况)也有可能是(客户经理)忘了改了,审贷也没审出来。”

至于背后的深层次动因,该名公司客户经理指出,其实国有大行对公信贷的机制都比较类似。有时支行为了抢占信贷资源,客户经理会先在系统里建立信贷台账,之后再有其他支行想给该客户放款,就会比较麻烦,甚至受到阻碍。这类抢客户、抢台账的行为也算是一种惯常操作。

贷后管理不善建行被罚

此事停息不久,还未来得及喘息,没想到建行就再次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84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