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有很多名字,寓意深远,蕴涵文化,千百年来为解除百姓病痛的同时,还留下了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今天,我们说说远志,这个药名“高端、大气、上档次”,如果换成人名,也是很有气派的。为什么古人给它起了这样一个富含精神寄托的名字,这是取其功效而得名,《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可以:“益智慧,强志”,《本草纲目》中讲:“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并说此药“治善忘”。历代医家大多都重视远志这味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记载有人服远志二十年,读书所视不忘。明代医家孙一奎所创“状元丸”,主要成分就是远志。远志被后世视为治疗读书善忘之良方,誉为“教子弟第一方”。远志属多年生草木,古时候,药用其根部叫远志,药用地上部分叫小草,后来医家只用根部远志而不用地上部分小草。今天,我们讲的远志故事是这样的,东晋名士谢安,风流倜傥,文武双全,才智过人,历史上因淝水之战,一举成名。但早年未得朝廷重用,一心想归隐东山。但经不起朝廷三番五次的征召,迫不得已走入仕途。开始朝廷只任命他在桓温手下任个小官——司马。有一天,有人给桓温送了一样药材远志,桓温就问谢安:这个药又叫做“小草”,为什么一种药物有两个名字?谢安没有马上回答。而一旁的参军郝隆随口答道:“这个很容易解释,待在山中就是‘远志’,出了山林就是‘小草’”。这个解释映射了当时谢安的处境,桓温也明白其中的寓意,连连称赞这个解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