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贵族三兄弟元气满满的老大人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门贵族三兄弟

人参、西洋参和三七来源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亲缘关系很近,均为著名的补益类贵细药材,是中药大家族里当之无愧的名门望族。这一门贵族三兄弟,皆为补虚药,但在功用上又各有千秋。

老大人参为大补元气之要药,可治一切衰弱、虚劳,适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气血亏虚,久病虚羸,阳痿宫冷等;

远洋兄弟西洋参偏重补气养阴,对肺肾虚热所致的咽干口噪、久咳短气,心阴亏虚引起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脾胃津亏导致的大便干结等疗效甚好;

小弟三七功长补血活血,主治血虚血瘀,适用于各种出血及血瘀证,如便血、咯血、跌打损伤,以及冠心病、高血脂等。

我们将分上、中、下3篇推文来分别讲述这一门望族三兄弟。本篇重点谈谈元气满满的大哥“人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参的故事

”人参的故事”比较经典的版本当属动画短片《人参娃娃》。传说北方有个美丽的山村,财主胡刮皮是村里的霸主,经常欺压剥削家里的长工小虎子。狠毒的胡刮皮吩咐小虎子一夜挑满几十缸水,小虎子含泪彻夜不眠地挑啊挑,猛然间发现一个穿红兜肚的小娃娃在井台上玩耍蹦跳,小虎子担心他跌入井里,忙把他抱下来,又给他饮用甘甜的井水,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一天夜里,小虎子又被财主打得遍体鳞伤,为了帮小虎子脱离财主的虎口,还清欠财主的债,小娃娃把他带进森林,送给他一颗巨大的人参。财主见了这人参,料定小娃娃一定是人参精,遂逼问小虎子人参的来历,强迫小虎子带他去找小娃娃。小虎子知道财主没安好心,当夜悄悄去告诉小娃娃。不料他与小娃娃见面时,偷偷跟踪而来的财主抓住了人参娃娃的辫子,小虎子猛扑过去咬住财主的手臂,财主一松手,人参娃娃遁入土中,不见了踪影。财主气急败坏地将小虎子推向峭壁边沿,紧急关头人参娃娃现身引开财主,再次遁入土中消失了。贪婪的财主掘洞找寻,突然地震山摇,掉落的山石将财主埋进洞里,呜呼哀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参的民间崇拜

元气满满的大哥人参是一味名贵的中草药,因其外观酷似人形,又被民间神化为包治百病,自古便产生和流传着许多神话传说。人参民间传说的版本非常多,但不管故事的内容如何变换,故事主角的形象永远是扎着冲天辫牵着红线的红围兜胖娃娃,民间亲昵地称之为“人参娃娃”。人参娃娃浑圆白胖、惹人怜爱的体型外貌,类同于中国传统民俗典型的福娃形象,自然流淌着民间对吉祥美好的向往和对人参的崇拜。

人参原产于中国。《礼纬·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下有人参,上有紫气”。在古人眼里,人参是吉祥甚至王权的象征。明代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人参极为推崇,李时珍笔下的人参能“治男妇一切虚症”,是当之无愧的草药无冕之王。传统中医在临床用药时十分讲求药材的组方配伍,唯独人参可以一味成方,名曰“独参汤”,足见人参的地位之高。古装影视剧中,皇帝嘉奖有功之臣或邦交礼仪时经常会用到人参;剧情中重要人物生命危殆时也常用人参来续命,靠人参吊着一口气完成最后的遗愿。人参之于国人,是精神的安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向往追求。

古人对人参的认识

起源: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功效特点: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产地采收:古人认为,人参是仙草,又名:神草、土精、血参、人微等。《范子计然》云: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名医》曰:“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

人参小知识

来源:《中国药典》版载,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主要成分:人参皂苷、多糖、挥发油等。

野生与栽培品的区别

人参分野生、仿野生和栽培(俗称园参),以产于东北长白山地区的质量较好。野生、仿野生与园参的鉴别主要通过闻气味、看质地和辨芦、艼、体、腿、皮、纹、须、点八个部位的性状特征来区分。野生人参价格高昂、难得一见,市场流通的多为仿野生参和园参。仿野生参中以林下山参(习称“籽海”)品质最优秀,冒充野生品也最多见。林下山参生长年限多数10-15年,主根上部肩膀处无纹或有浅纹,主根中部绝对无纹,体态和质地不及野生人参灵动和致密,主须清晰,侧须细软绵长而多,色白或微黄而皮细,稍有光泽,有挥发油香气,芦短挺立,芦碗逐渐粗大;园参以4-5年生居多,个头大,体态胖嫩而浑圆,须根短而多,常拧拼一起,杂乱不清,形似扫帚,有少许挥发油香气,芦短而粗。

用法用量:人参为药食同源中药。《中国药典》版载,人参用量为3-9g,另煎兑入汤剂服。

人参可以组方配伍使用,也可切片含服或慢慢咀嚼服用,或冲泡茶饮,还可用人参破壁饮片泡水冲服等。

理性认识人参▲▲▲

我国古代医书中,“神草”是人参的别名之一;《神农本草经》中,人参位列十大名药,是“补虚”的上品药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条方中有22条用到人参,出镜率非常高。人参似人形的外形联想,以及历代本草学专著和著名医家的推崇,也导致了其功用被民间神化和夸大。事实上,人参也有其用药禁忌。纵观我国历代医书对人参功用的记载,重点都在一个“虚”字。人参功长补虚,能大补元气,尤适用于气血亏虚、大病或久病所致的元气虚衰和神疲气短,但实证、热证则不宜服用,此外痘证,如水痘患者也不适宜服用人参。中医实证是相对虚证而言的,一般指瘀血、痰阻、湿滞、食积、虫积等,用生活中通俗可懂的语言,即有冠心病、高血压、血粘度高、肿胀、肾功能不全、外感发热、便秘、内热等表现的人群是不宜服用人参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把握人参补虚的要点,切不可不顾体质、不问身体表现盲目进补。

人参食疗

人参是中国人生活中常备的食补和药膳材料,但其商品规格甚多,我们该如何挑选呢?鉴于野生人参十分稀少,市场罕见,暂且搁置。我们重点看看仿野生参和园参。仿野生参的商品规格有鲜参、生晒参,园参的商品规格主要包括鲜参、生晒参、红参、糖参等。糖参目前已很少使用,市场少见;红参性温效力强,一般来说不大适宜于日常保健;鲜参不便储存和运输,市面上流通的商品并不多。因此,平日保健养生食补一般以生晒参居多。

在购买和挑选生晒参时,首选林下山参,一则因为它最接近野山参的生长特点,品质最优秀;二则由于人参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类成分)的积累与生长年限相关,选择生长年限较长且无人工干预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我们在前文“野生和栽培品的区别”中谈到了林下山参与野生品及园参的区别,但如何从众多的同类仿野生参中,鉴别优质的林下山参,也是份有挑战的技术活。

从仿野生品中鉴别林下山参的要点是“无移栽”。移栽是人参增产的重要手段,通过移栽更换新土,新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营养,人参迅速生长,但快速生长会带来一系列的形态学改变,如:主根快速膨大导致肩部的横纹撑开和下滑至主根中部(所有移栽人参最显著的特征);主根快速膨大导致下部明显增重,呈现上小下大的下坠形态;主根快速膨大,但挥发油的积累无法同步增长而至纹理粗糙无光泽;移栽后丰富的营养导致芦头增生大艼而增重;由于移栽再生出许多短须,导致体型须多而短等。林下山参由于始终不移栽,没有快速增重带来的这些形体改变。在购买时,我们只需掌握人参移栽快速生长增重所致的形态学特点,便可轻松挑选到心仪的林下山参。

购买园参时,也应遵循前文所述基本原则。一闻二看三辨,切勿贪大,粗壮而嫩、粉性足(淀粉多)、挥发油少,“参”味不足,则说明多为施肥催大的幼参,不值得购买。此外,人参储存不当而霉变后,气味会发生改变,购买时需谨慎辨别。

人参食疗方

本文收集了几种常用的人参食疗方,以供参考。

人参茶饮和人参含片

人参(2g),蜂蜜(适量)

步骤一:人参切薄片;

步骤二:保温杯中放入参片,加适量蜂蜜,热水浸泡饮用;

步骤三:也可将人参薄片直接放入口中慢慢嚼之。

补气生血、生津提神;适用于身体虚弱、神疲气短的人群服用,尤适用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及大病或久病后体质较弱的人士。人参含服和咀嚼服用可以有效生津提神、缓解压力,不亚于现代人离不开身的口香糖和咖啡,工作、考试压力大的人群可以适当服用。

实证、热证者慎用,孕妇慎服。

人参炖鸡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参(3g)、枸杞(10g)、红枣(2颗)、土鸡(半只)、生姜(3片)、食盐(适量)

步骤一:人参切片洗净;红枣、枸杞洗净;土鸡洗净切块;

步骤二:土鸡焯水,捞出,少量流水冲净浮末,备用;

步骤三:砂锅加水适量,放入人参、红枣、土鸡、生姜片,中火煮开,转文火炖min;

步骤四:加入枸杞、适量食盐,文火煮开5min,即可。

补气生血、补脾益肺、益智强身;适用于身体虚弱、气血两虚、神疲气短的人群服用,尤适用于体质较弱的老人及大病或久病后体质较弱的人士。

实证、热证者慎用,孕妇慎服。

人参食疗小贴士

人参食疗方还有很多,本文无法逐一列举。生活中我们应牢记人参“补虚”的特点,注意使用禁忌,若对寒热虚实无法判断,应咨询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师。

“一门贵族三兄弟”中篇“西洋参”专题将很快推出,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8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