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和流浪者邓海斌(左)在龙塘街头交流
8月15日下午2时左右,失踪15年的34岁湘籍男子邓海斌,在姐姐、姐夫、老家发小的陪伴下离开清远,踏上回家的路,结束了他在外流浪乞讨的日子。清远市相聚清远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爱心接力寻人行动也划上圆满的句号。
协会志愿者阴差阳错找到邓海斌
8月13日,一个网友通过网络向协会群求助,寻找一个失踪多年的湘籍男子。求助信息和照片在协会QQ群发布后,引起清城区龙塘镇某饭店的老板邱颖燕的注意。邱颖燕说:“时有一个流浪者来我饭店门口乞讨,其相貌特征疑似求助寻找的失踪者。”
8月14日中午,协会理事长殷赛球组织五名志愿者来到龙塘镇,在流浪者常出现的地方寻找。下午3时许,志愿者们在龙塘桥底找到一名男性流浪者,这就是后来了解到的失踪者邓海斌。
邓海斌穿一件长袖衫,牛仔中短裤,脚穿一双粉红色的胶拖鞋,蓬头垢面。他蹲在地上,看到有人来后站起来,目光中露出恐惧之色,浑身发抖。
志愿者们走近邓海斌,用普通话与其交流,但邓海斌只会发出一些“唔唔”的言语。情急之下,殷赛球找来协会的两名湘籍志愿者,试图用地方语言与其沟通,但没有效果,依然听不懂邓海斌的言语。
为消除邓海斌的戒备心理,缓解紧张状态,有的志愿者买来饮料、面包给他吃。而殷赛球给他一百元钞票。之后,志愿者们和他并排坐在路基上,朋友般聊天。
此时,邓海斌的表情渐渐变得柔和、自然了,殷赛球趁机拿出纸、笔与他进行书面交流。邓海斌写出一些在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语句,但其中有关键字:“湖南新田”。
殷赛球看到此,松了一口气。即用手机联系一名湖南省新田籍的朋友,让其与邓海斌通话,辨认口音。随后,殷赛球打算将邓海斌带回市区安顿下来,继续寻找他的亲人,但邓海斌不愿意跟随。殷赛球只好与邓海斌“书面约定”,第二天约上他的新田老乡来探望他。
新田老乡当晚从广州赶回龙塘找人
当天下午,殷赛球将邓海斌的照片、视频发在协会的 在清远工作的湖南省永州新田籍的志愿者谢仕鸿,当天到广州谈生意。他恰好看到协会 谢仕鸿用家乡话交流,但衣着污垢、全身颤抖的邓海斌并不领情,不愿说话交流。谢仕鸿见此买来了饮料、香烟给他。而其他志愿者买来烧鸡、可乐。邓海斌边吃边喝,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了。谢仕鸿用随身带来的纸笔与其交流。邓海斌这一次写出了老家的详细地址,以及他父母的姓名。
谢仕鸿立即将视频、照片发在老家的 远在湖南老家的一名面包车出租司机看到后,猜想该流浪者有可能就是失踪多年的邓海斌,于是联系上与邓海斌同村的老乡,让其找到邓海斌的父母来确认。
晚上十一点左右,这位老乡找到邓海斌的父母。但邓海斌的父母不相信能找到失踪15年的儿子,认为老乡们是在骗人,试图索取钱财。
经该老乡再三说明,半信半疑的邓海斌父亲给谢仕鸿打电话。谢仕鸿将视频、照片发给他们。邓海斌的母亲看到后,确认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儿子,悲喜交集,哭泣起来。
谢仕鸿当晚又先后接到邓海斌在深圳、东莞两个姐姐的电话。这一晚,谢仕鸿电话沟通至凌晨二时。
谢仕鸿平静地说:“聊了几小时,手机都烫了。但能帮助邓海斌找到亲人,就是最有意义的事了。”
姐姐认不出失踪15年的弟弟
8月15日早上八点,谢仕鸿和几名志愿者来到昨天约定的地方,但不见邓海斌的踪影。后来在龙塘镇文化广场看到了邓海斌。
谢仕鸿上前问道:“你怎么不在昨天约定的地方等人?”邓海斌满脸笑容,断断续续说出大概意思:“我以为你们昨晚是骗我的,没想到你们真的来了。”
谢仕鸿随后买来早餐给邓海斌吃。并将他带回到协会办公室,安顿下来。
下午一时左右,邓海斌的大姐夫妻俩、二姐夫、家乡邻居发小、清远老乡,先后从东莞、深圳、湖南老家和市区赶到协会相聚。
当邓海斌的姐姐看到邓海斌后,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邓海斌,不敢贸然上前相认,就像看到一个陌生人似的。她后来解释说:“如果不是经过详细交流,就算在家门口看到,也不敢相认弟弟。”
邓海斌看到姐姐时也是表情茫然。但当他看到一起长大的邻居发小时,低声喊出名字来。这一刻,邓海斌的姐姐确信无疑了,将新买来的鞋子为邓海斌穿上。
殷赛球表示,如果邓海斌的家人不相认,协会会出资租车送他回家。
父母因寻找儿子致残犯病至今
邓海斌的大姐回忆说,她弟弟19岁从技校毕业后,从老家来到深圳打工,后来又到了东莞打工。在打工期间,她弟弟认识了女朋友,但不久,她弟弟和女朋友离开工厂,不知所踪。她弟弟当年曾打过一次电话给她父亲,但她父亲没有接到电话,之后,她弟弟就与家人失去联系了。
邓海斌的大姐还说,她弟弟失踪后,她父母多处寻找,包括到过弟弟毕业的技校、工作过的工厂。但每次都是失望而归。她父亲在一次寻找过程中摔倒致残,至今未愈;而她母亲也因为思念过度常常犯病。现在找到弟弟了,一家人好像在做梦。太感谢协会一班好心人了。
邓海斌家人向相聚清远志愿者协会送锦旗
邓海斌及家人与志愿者合影
本文转载自清远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