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洞见加勒比地区多国即将大选,债

摘要

年加勒比地区总体稳中向好。政治方面,多米尼克顺利完成选举,6个国家将于年陆续开启大选,政治形势总体较为稳定。经济方面,地区经济增速放缓,公共债务全面缩减,通胀率连续下降,营商环境全球排名虽持续下滑,但国际贸易多方面表现喜人。社会方面,加勒比各国人类发展指数得分较高,但不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委内瑞拉移民涌入带来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外交方面,领土争议和打击毒品犯罪是重点外交事务,而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合作关系取得多项积极进展。关键词:加勒比地区大选公共债务国际贸易

一、政治形势

年加勒比地区仅有多米尼克进行大选,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年该地区迎来大选年,将有6国举行大选,不过这些国家暂时未表现出过多的政治不确定性。(一)多米尼克顺利大选多米尼克年12月6日举行总统选举,由罗斯福·斯凯里特(RooseveltSkerrit)领导的工党(DLP)以54.42%的得票率获胜,连续第5届获选,这在多米尼克选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议会的21个席位中,劳工党赢得18席,其余3席由联合工人党(UWP)竞得。新一届政府于12月17日组成并宣誓就职。(二)年加勒比地区将有6个国家举行大选年加勒比地区迎来大选年,将有6个国家举行大选,按照预计大选时间排序分别是圭亚那(3月)、苏里南(5月)、圣基茨和尼维斯(6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9月)、伯利兹(11月)以及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2月)。自年底对由民族统一党(APNU)及变革联盟党(AFC)组成的中左翼政府联盟发起不信任投票后,圭亚那大选时间经历几次反复,最终决定在年3月举行。APNU+AFC联合政府选择现任总统格兰杰(Granger)作为候选人,而反对党人民进步党(PPP/C)的候选人为伊尔凡·阿里(IrfanAli)。年3月2日的大选双方势均力敌,格兰杰总统以微弱优势获胜连任,但反对党坚持选票结果存在争议,并提起诉讼。5月4日圭亚那选举委员会(GECOM)经审议后发布命令,于5月6日开始对年3月2日全国普选和地区选举的选票进行重新计票。经过漫长的重新计票,PPP/C最终以50.7%的选票取得最终胜利,伊尔凡·阿里于8月2日正式上任,任期5年。苏里南居民不超过60万,却拥有众多党派(年大选有21个党派参选),总统的选举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在议会中赢得2/3以上选票的候选人当选。在5月25日举行的大选中,由昌德利卡波萨德·单多吉(Chandrikapersad"Chan"Santokhi)领导的最大的反对党进步改革党(VHP)胜出,打败了由前总统德西·鲍特瑟领导的国家民主党(NDP)。圣基茨和尼维斯将在年8月12日前举行大选,竞选主要集中在由蒂莫西·哈里斯(TimothyHarris)领导的执政党联合政府与由丹吉尔·道格拉斯(DanzilDouglas)领导的反对党工党(SKNLP)之间,双方对赢得大选胜利都充满信心,目前获得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双方的支持率势均力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执政党人民民族运动党(PNM)在议会中拥有稳固的多数席位,然而高犯罪率、高失业率、腐败和经济低迷拉低其支持率。在年12月举行的地方选举中,反对党联合民族大会党(UNC)略占上风,不过登记参加此次选举的选民参与率只有34.5%,很难反映出真实的民意取向,两党间的竞争很可能十分激烈。伯利兹现任总理迪安·巴罗(DeanBarrow)已经连任三届,根据宪法规定不能再参加大选。年2月,巴罗总理领导的联合民主党(UDP)将重新选举出党派领袖参加竞选。社会动荡、暴力频发、经济增长缓慢以及财政紧张虽一定程度影响了UDP的支持率,但其在议会中保持着绝对多数(19/31)的席位,还控制6个市政府(共9个),因此UDP在年与反对党人民联合党(PUP)的竞争中仍处于优势地位。根据宪法规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的大选时间是年3月,但现任总理拉尔夫·冈萨尔维斯(RalphGonsalves)表示将在年底前完成选举。关于其自身是否参加竞选仍具有不确定性,此前冈萨尔维斯总理曾表示将在本届任期结束后辞职,也确实在最近几年陆续将部分权利移交其子。然而他并未真正兑现逐渐淡出政界的承诺,且在大选前加紧整肃党派纪律作风,如果其所在的联合工党(ULP)在明年大选中获胜,冈萨尔维斯有可能连续24年担任首相。

二、经济形势

年,加勒比地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公共债务全面缩减,通胀率连续两年下降,有利于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但财政政策空间因结构性问题仍然受限。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下滑,改革措施效果不明显。地区贸易额提升,贸易条件有所改善,然而区域内贸易却大幅下滑。此外,加勒比地区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一)地区经济增速放缓年加勒比地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预计为1.4%,较上年低一个百分点(如表1所示)。不过该地区的经济增速仍高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整体水平。其中,预计7个国家可以实现增长率的提升(分别是巴巴多斯、多米尼克、圭亚那、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克提升幅度最大,从年的4%增至年的9%。其余6国的经济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二)加勒比地区国家公共债务全面缩减,然而财政政策空间受限预计年加勒比地区初级财政盈余占地区GDP的比例与年持平,为1.6%,虽然总体财政收支仍为赤字,但占GDP的比例较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为1.1%。地区公共债务全面缩减,债务占GDP的平均比重从年的73.3%降至年的71.7%,年又再次压缩至69%,但仍然显著高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54.4%)。地区13国负债率均有所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高的是格林纳达(从61.3%至56.1%)、圭亚那(从47%至43.3%)和牙买加(.9%至97%)。尽管如此,该地区财政政策空间仍十分有限,这主要是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导致的,包括调动资源以促进发展的能力不足、再分配能力薄弱、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短板以及逆周期操作的体制框架不完善等。这就导致财政政策很难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也难以缓解要求减少不平等的社会压力。总的来说,加勒比地区国家在维持财政稳定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三)通胀率继续下降截至年10月,加勒比地区国家通胀率较上年同期下落0.5%,至2.5%,实现连续两年下降。地区内只有4个国家通胀率较上年同期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巴巴多斯(从0.2%至5.5%)以及圣基茨和尼维斯(从-1.7%至-0.4%),而通胀率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的国家有3个,分别是伯利兹(0.8%至-0.7%)、圣卢西亚(2.5%至0.6%)以及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2.3%至0.9%)。通胀率的普遍下降为地区内国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四)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下滑加勒比地区国家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一直较为靠后,且自年以来各国排名还出现普遍下滑(如表2所示)。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加勒比国家中超过平均排名水平的仅有5个。从表2中可以看到,尽管大多数国家积极采取了正向的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五)贸易条件小幅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积极1.贸易额提高、贸易条件改善,但区域内贸易额急剧下滑加勒比地区年的货物贸易额预计增长2.4%。其中出口额预计可实现约5%的增长,虽然年出口商品价格出现较明显下滑(2.4%),但是由于出口数量大幅提高7.4%,出口额增幅较明显,其中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苏里南、牙买加和圭亚那的出口增长最快。地区进口也表现出与出口类似的变化趋势,不过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贸易额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该地区对大宗商品贸易依赖的降低(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是出口商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另一反面也反映出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加勒比地区与美国贸易关系的增进(出口数量的提升主要来自对美出口的扩张)。加勒比地区年贸易条件小幅改善0.7%(不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而同期拉丁美洲国家贸易条件下降1.4%。能源产品价格的下降是导致大部分拉美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但加勒比国家则因为进口篮子中能源产品的比重较大,反而实现了贸易条件的改善。预计加勒比地区年区域内贸易出现高达18.5%的下降幅度。加勒比地区内的出口贸易中97.3%为制成品(其中化学和药品54.3%,食品、饮料和烟草22.1%,机器及设备8.7%、汽车制造3.8%),而年除了食品、饮料和烟草外的出口均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分别为29.1%、31.1%和16.5%。区域内贸易的大幅缩减与各国经济增长缓慢存在直接的关系。2.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方面表现较突出相对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总体水平以及世界的平均水平来说,加勒比国家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自主贡献(NDCs)的贸易措施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如表3所示)。加勒比地区国家在新能源、市场机制和技术转让方面的贸易措施实施率均超过50%,且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圭亚那、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限制进口旧的或大排量的汽车,也限制进口高耗能的灯泡和家用电器,后四者还积极降低减缓气候变化所需商品和服务的贸易壁垒。

三、社会形势

加勒比国家人类发展总体水平较高,但不平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大量委内瑞拉移民的涌入大大加重了加勒比各国政府的压力,增加了社会风险。(一)加勒比地区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高,但不平等问题仍不能忽视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年人类发展报告》,加勒比地区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排名除圭亚那为中级水平之外,均划分在高水平等级之列。该项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国民收入组成的综合指数,报告共汇报了全球个国家的分数及排名情况。加勒比地区排名最靠前的三个国家分别是巴巴多斯(56位)、巴哈马(60位)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63位),排名最靠后的圭亚那位列第位。人类发展指数高水平组的平均得分为0.75,加勒比13个国家中有7个在该平均分之上。但若将不平等问题纳入指标考察,巴巴多斯、苏里南、伯利兹的排名要分别下降10位、9位和8位,而有7个国家是因不平等相关数据缺失未能衡量排位变化,可以说该地区内的不平等问题仍明显造成人类发展损失。(二)委内瑞拉移民加重各国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委内瑞拉移民规模达到空前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截至年6月,共有万委内瑞拉人离开国家,占总人口数的13%。而美洲国家组织(OAS)的数据显示,每名委内瑞拉难民所获得的国际援助总额仅为美元(叙利亚为每人美元),这就意味着接收移民的政府承担了更多压力。对加勒比地区国家来说,大量的委内瑞拉移民(移民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人口的近3%)流入导致政府压力剧增,一方面,扩大公共服务以满足移民需求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短期内移民不可避免地对各国的就业市场造成冲击。此外,大多数国家的民意调查显示委内瑞拉移民大大提高了地区犯罪率。这些因素都将加大社会风险。

四、外交形势

年,领土争议和打击毒品犯罪是加勒比地区国家的重点外交事务。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与3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2国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一)领土争端和打击犯罪是加勒比地区的重要外交事务年,领土争端仍是加勒比多个国家与邻国的突出矛盾所在。伯利兹和危地马拉间长期的领土争端,伯方已经提起诉讼,将提交国际仲裁机构裁决。圭亚那与委内瑞拉的海域争议、与苏里南的边界争端使得双边关系继续保持紧张状态,名委内瑞拉难民的涌入加之年即将开启的石油生产,圭亚那外交的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巴哈马、伯利兹、牙买加、苏里南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均与美国或英美两国紧密合作,打击毒品走私和洗钱等犯罪活动。其中,打击毒品犯罪是影响巴哈马和美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巴哈马目前在美国的毒品生产和走私地的名单上。(二)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关系取得积极进展中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关系不断升级。年2月,中国与加勒比建交国第七次磋商在北京举行,10月底,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会议在格林纳达首都圣乔治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与加勒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会议联合声明》。年,中国与巴巴多斯先后签订“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和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与牙买加、圭亚那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与多米尼克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面对美国国务卿对中国投资的指责时,通过媒体公开为中国投资辩护。此外,中国是巴哈马旅游业的重要投资来源,巴哈马遭受飓风袭击后,中国积极提供灾后支援,中巴关系也取得积极进展。

五、前景展望

政治形势方面,年加勒比地区将有6国举行大选,但总体政治稳定性较高。结合对政治传统、执政党能力和民意支持率状况的判断,这些选举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的现任领袖或执政党都能实现连任,即使个别国家反对党赢得选举,其政策也能够保持较好的连续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圭亚那此次极具争议的选举结果加剧了现任执政党与主要是非洲人组成的前任执政党之间的摩擦,种族分歧的政治环境可能埋下不稳定的隐患。经济形势方面,受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冲击,预计年加勒比地区GDP将萎缩2.5%。社会形势方面,委内瑞拉移民引发的矛盾短期内或将持续,可能引发地区调整;而疫情的严峻形势也加大了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压力。外交形势方面,领土争端和打击犯罪将成为长期的外交重点事务,而加勒比共同体的多边区域合作,尽管多方积极推进,但仍将进展缓慢,疫情影响下尤甚。来源: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作者:郭凌威,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直接投资。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学科搭建的公众发布平台,旨在聚焦拉丁美洲经济问题,追踪与点评时事热点,共享域外智库精彩观点,发布拉美经济圈原创专业文章。诚盼赐稿,期待推荐,欢迎署名登载!econ_latinamerica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6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