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失眠的原因吗失眠的辨证和治疗

不寐(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又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有相关病因存在。

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首分虚实。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部无光泽,神疲懒言,时时感觉心慌心悸并有健忘情况。实证为邪热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结难下、小便发黄发热。

次辨病位,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于濡养或心神不安,神不守舍而不寐,且与肝、胆、脾、胃、肾相关。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火内扰;胸口闷胃脘部胀满,总感觉吃下去的食物不消化,舌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没有光泽发黄或发白,整日无精打采不想活动或者一活动就感觉特别累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烦不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等。

治疗原则: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化痰热,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此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好发脾气,伴头晕头胀,眼睛发红或眼眵(眼屎)增多、耳鸣,口中感觉发苦发干,喝水也不能解决,不想吃饭或吃两口就饱,大便干结难下、小便发黄发热。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这种情况多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治法当以疏肝泻火,镇心安神为主。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甘草、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加减:胸部发闷两侧斜胁部发胀,女性有时也会感觉乳房胀痛,经常叹气或感觉胸中的“气”不顺畅,可加香附、郁金、佛手、绿萼梅以疏肝解郁;若头晕目眩,头痛头胀感觉像要裂开一样,不寐躁怒,大便秘结难下者,可用当归龙荟丸。

2.痰热扰心证:心烦不寐,胸闷胃脘部嘈杂不适,有时感觉“烧心”,伴口苦,脑袋昏昏沉沉,头晕,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这种情况多是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体内湿气和热邪变多了,干扰到脾胃和心神)。治法:清化痰热,调和脾胃养心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积实、黄连、竹茹、龙齿、珍珠母、磁石。加减:不寐伴胸闷噯气,腹部发胀,大便粘腻,老是感觉拉不干净,时有粘黏在马桶上的尴尬情况,舌苔腻脉滑,加用半夏秫米汤和胃健脾,交通阴阳,和胃降气;若老是感觉吃完的食物在胃中难以消化,胃里嘈杂,嗳气泛酸,脘腹胀痛等,加神曲、焦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3.心脾两虚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乏力,腹胀或大便不成形,面无光泽,舌淡苔薄,脉细无力。此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之证。治当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黄芪、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木香。加减:心血不足较甚者,加熟地、芍药、阿胶以养心血;不寐较重者,加五味子、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养心安神,或加生龙骨、生牡蛎、琥珀末以镇静安神;兼见脘闷纳杲,苔腻,重用白术,加苍术、半夏、陈皮、茯苓、厚朴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若产后虚烦不寐,或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属气血不足,亦可用本方。

4.心肾不交证: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无力,时时出虚汗,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前胸部阵阵烦热,口干口渴咽干,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上诉症状多为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致使心肾不能相交,神志不能相通。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黄连、肉桂。加减: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烦不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5.心胆气虚证:莫名心烦,虚烦不寐,容易受惊吓,终日疑神疑鬼,胆战心惊,胆怯心悸,伴呼吸短浅,莫名的流汗,自感终日乏力劳累,舌淡,脉弦细。此为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人参、茯苓、甘草、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川芎、酸枣仁、知母。加减:心肝血虚,惊悸汗出者,重用人参加白芍、当归、黄芪以补养肝血;胸闷,善太息,纳呆腹胀者,加柴胡、陈皮、山药、白术以疏肝健脾;心悸甚,惊惕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朱砂以重镇安神。

失眠的针灸治疗:

治法:交通阴阳,宁心安神。取阴、阳跷脉及手少阴经穴为主。主穴:照海、申脉、神门、三阴交、安眠、四神聪。方义:跷脉主寤寐,司眼睑开阖,照海通阴跷脉,申脉通阳跷脉,可通过调节阴、阳跷脉以安神;神门为心之原穴,可宁心安神;三阴交为肝、脾、肾经的交会穴,可益气养血安神;安眠为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四神聪位于巅顶,入络于脑,可安神定志。配穴:肝火扰心配行间;痰热扰心配丰隆、劳宫;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操作:泻申脉,补照海;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余穴常规针刺。

此外还有中药外用方法,选用中药淡竹叶、连翘、夜交藤、远志、枣仁、广藿香、陈皮、磁石、山栀子决明子、茯神、木香、佩兰、绿茶等为主辩证加减,随证选择加减。这是我自制的几种中药枕头和香囊,适用于有失眠症状者,花色可选,有喜欢的可以私信附带个人症状给我,私人定制属于你的中药香枕和香囊。

不寐的转归预后

不寐的预后,一般较好,但因病情不一,预后亦各异。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较快;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者,治疗难以速效。且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易产生情志病变,使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增加。

不寐的预防调护

不寐属心神病变,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睡眠卫生具有实际的预防意义。精神调摄方面,应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尽量以放松的、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睡眠卫生方面,首先帮助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从事适当的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持之以恒,促进身心健康。其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更忌浓茶、咖啡及吸烟。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定时就寝的习惯。另外,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努力减少噪音,去除各种可能影响睡眠的外在因素。

本人从事中医药及中医针灸推拿工作,擅长中医辩证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药文化,分享中医特色治疗方法,希望和更多的中医爱好者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本文仅供参考学习。

杏林童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4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