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原名丹砂,其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朱砂一名的始载本草《名医别录》云:“作末名真朱,光色如云母,可折者良。生符陵山谷。”《本草经集注》云:“此化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符陵是涪州(今四川省合川、铜梁、武胜、大足等地),接巴郡(今四川省境内)南,今无复采者。乃出武陵(今湖北长阳、五峰、鹤峰、来凤等地)、西川(今四川省成都平原及其以北以西地区)诸蛮夷中,皆通属巴地,故谓之巴砂。《仙经》亦用。越砂,即出广洲、临漳者。此二处并好,惟须光明莹澈为佳。如云母片者,谓之云母砂。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谓之马齿砂,亦好。”《本草图经》曰:“今出辰州(今湖南省沅陵一带)、宜州(今广西宜山一带)、阶州(今甘肃武都一带),而辰州者最胜,谓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间,土人采之,穴地数十尺,始见其苗,乃白石耳,谓之朱砂床。砂生石上,其块大者如鸡子,小者如石榴子,状若芙蓉头、箭镞。连床者紫黯若铁色,而光明莹澈,碎之崭岩作墙壁,又似云母片可折者,真辰砂也。无石者弥佳。“《本草衍义》曰:“辰州朱砂,多出蛮峒。锦州界狺獠峒老鸦井。其井深广数十丈,先聚薪于井,满则纵火焚之。其青石壁迸裂处,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床上乃生丹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其光明可鉴,研之鲜红。砂泊床,大者重七八两至十两者。”《本草纲目》曰:“丹砂以辰(辰水,在今湖南省西部)、锦(锦江,在今贵州省东部)者为最。麻阳(今湖南省西部、沅江支流辰水流域)即古锦州地。佳者为箭镞砂,结不实者为肺砂,细者为朱砂。色紫不染纸者为旧坑砂,为上品;色鲜染纸者为新坑砂,次之。”根据以上本草记载考证,与本品相符。
15版药典朱砂: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
性味归经:甘,微寒;有毒。归心经。功效:清心镇惊,安神,明目,解毒。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昏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药用部位: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丹粟(《山海经》),丹砂(《本经》),赤丹(《淮南子》),汞沙(《石药尔雅》),辰砂(《本草图经》)。
产地与道地
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以辰州(今湖南沅陵)为最佳,故又号辰砂
原形态
辰砂又称朱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HgS)矿物。含汞86.2%,是炼汞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其晶体可作为激光技术的重要材料。中国是世界上出产辰砂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产地是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以质好量大而出名。产出的矿砂多数运到湖南西部的辰溪,再转销全国各地,辰溪成为当时辰砂主要的集散地,“辰砂”一名也由此而来。常含有粘土、氧化铁、地沥青等杂质。溶于盐酸,并产生带臭鸡蛋味的硫化氢。三方晶系,晶体呈板状或菱面体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致密块状或土状,晶簇常呈菱形双晶体、大颗粒单晶体。半透明或不透明,鲜红、朱红、浅红、暗红色或条痕红色,有时表面带铅灰色的锖色。对光敏感,有很高的折射率,金属光泽、金刚光泽或玻璃光泽,摩氏硬度2~2.5,比重8.2,性脆;仅产于火山岩、热泉沉积物、低温热液矿床、断层角砾白云岩晶洞中,常与石英、雄黄、雌黄、方解石、辉锑矿、黄铁矿、白玺石等共生。外生成因的辰砂产于氧化带的下部,由黑黝铜矿分解而成。辰砂是分布最广的汞矿物,产于我国的湖南、贵州、云南以及美国西部、西班牙、墨西哥产等地。辰砂晶体表面有时呈现铅灰的锖色,晶面为金刚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性脆,摩斯硬度2至2.5,相对密度8至8.2,不导电。含有辰砂条带的地开石,是中外驰名的鸡血石,为中国的著名印章石之一。
采收加工
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类别特征
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
①朱宝砂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
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直径1.0-15cm,厚0.2-0.3cm。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以其颜色质地不同,又分为红镜(鲜红色,质稍松)与青镜(色发暗,质较坚)两种,但均通用。
③豆瓣砂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
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规格等级
朱砂商品不分等级,均为统货。
质量评价
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镜面砂优于豆瓣砂和朱宝砂。
炮制用法
朱砂粉将原药用磁铁吸去铁屑,粉碎,过目筛,再用水飞法(附录Ⅰ)研至放在舌上尝之无渣感,晒干,研细或40℃以下干燥,过目筛。写朱砂付朱砂粉。0.1~0.5g,多入丸散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饮片性状
朱砂粉本品为朱红色极细粉末,体轻,以手指撮之无粒状物,以磁铁吸之,无铁末。气微、无味。
各家论述
1.《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2.《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痿诸疮。3.《药性论》:镇心,主抽风。4.《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痴息肉,服并涂用。5.《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6.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7.《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躁。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症瘕,下死胎。8.《纲目》:治惊癎,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9.《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10.《纲目》:丹砂同远志、龙骨之类则养心气;同当归、丹参之类则养心血;同枸杞、地黄之类则养肾;同厚朴、川椒之类则养脾;同南星、川乌之类则祛风。可以明目,可以安胎,可以解毒,可以发汗,随佐使而见功,无所往而不可。11.《本草经疏》:丹砂,味甘微寒而无毒,盖指生砂而言也。《药性论》云,丹砂君,清镇少阴君火之药。安定神明,则精气自固。火不妄炎,则金木得平,而魂魄自定,气力自倍。五脏皆安,则精华上发,故明目。心主血脉,心火宁谧,则阴分无热而血脉自通,烦满自止,消渴自除矣。丹砂体中含汞,汞味本辛,故能杀虫,宜乎《药性论》谓其有大毒,若经伏火及一切烹炼,则毒等砒、硇,服之必毙。12.《本草正》:朱砂,入心可以安神而走血脉,入肺可以降气而走皮毛,入脾可逐痰涎而走肌肉,入肝可行血滞而走筋膜,入肾可逐水邪而走骨髓,或上或下,无处不到,故可以镇心逐痰,祛邪降火,治惊痫、杀虫毒,祛中恶及疮疡疥癣之属。但其体重性急,善走善降,变化莫测,用治有余,乃其所长。若同参、芪、归、术兼朱砂以治小儿,亦可取效,此必其虚中挟实者乃宜之,否则不可概用。
人工朱砂
始载于《证类本草》原名“灵砂”以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研细炒作清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别名,平口砂、马牙砂,本品多外用,内服慎用。
左天然,右人工
银朱(上海炮规)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肺经。功效:攻毒,杀虫。用于疮毒,疥癣。药用部位:本品为以水银与硫黄作原料,加热升华制成,主含硫化汞(HgS)。灵砂(《证类本草》),心红(《本草蒙筌》),水华朱(《胡演升丹炼药秘诀》),猩红、紫粉霜(《纲目》)。银朱与灵砂都是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目前药材并不区分。但古代《本草》分作二条,据古代制法,灵砂升炼时用的是硫黄,火力缓,炼时较长,银朱则用含杂质较多的石亭脂(石硫赤),且火力猛,炼时短,因此灵砂的质量当较银朱为纯。产地与道地:主产广州、武汉;安徽亦产。矿物形态:为人工制成的赤色硫化汞。《胡演升丹炼药秘诀》:"升炼银朱,用石亭脂二斤,新锅内熔化,次下水银一斤,炒作青砂,头炒不见星,研末,罐盛,石版盖住,铁线缚定,盐泥固济,大火煅之,待冷取出,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今人多以黄丹及矾红杂之,其色黄黯,宜辨之。真者谓之水华朱,每水银一斤,烧朱一十四两八分,次朱三两五钱。"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灵砂,升降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苏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尤妙。硍朱是遮盖力强的名贵的红色无机颜料素以色泽鲜艳、久不褪色和防虫防蛀著称于世,夹在古书中防虫蛀的丹纸和中国书画用的上等印泥就是用这种硍朱制成的。
类别特征:本品为细粒或细粉状。红色、朱红色。具较强光泽。体重,质细腻、滑润、疏松,手触之染指。吸湿易结块。无臭、无味。以体重、色红、鲜艳者为佳。
质量评价:以体重、色红、鲜艳者为佳。炮制用法:外用适量。饮片性状: 本品为鲜红色的细粉。气微。
各家论述1.《纲目》: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灵砂,升降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苏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尤妙。2.《本草经疏》:灵砂虽称水火既济,阴阳配合,然而硫汞有毒,性亦下坠,止可借其坠阳交阴,却病于一时,安能资其养神益气,通灵于平日哉。3.《本经逢原》:银朱,水银和硫黄煅炼成朱,故专杀虫洽疮,以毒攻毒而已。观其同蟹壳烧之,则臭虫绝迹,和枣肉熏之,则疮痴顿枯,其性悍烈可知。4.《本草便读》:银朱与轻粉之性,寒、温略异,而主治却又相同,其燥烈升散较猛,长于外治,不宜内服耳。5.《证类本草》:灵砂: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土烦满,益精神。6.《本草蒙筌》:银朱:杀虫、虱。7.《医学入门》:银朱:杀疮虫,治脑风,熏厉风疮,能收水去毒。8.《纲目》:银朱: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条虫及虱,功同粉霜。灵砂: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旋吐逆,霍乱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阴阳,既济水火,调和五脏,补助元气,研未糯米为丸,枣汤服。9.《东医宝鉴》:灵砂:定心藏怔忡。10.《本草正》:灵砂:治小儿惊吐。11.《本草便读》:银朱:燥湿提脓。12.《本草求原》:按银朱亦硫汞合造,但银朱用赤硫(即土硫、石亭脂),而多于汞;灵砂用舶黄而汞多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