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志,味苦温。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久服,轻身不老。叶名小草,一名棘菀,一名棘绕,一名细草。生川谷。……《本经》
主咳逆—→如远志糖浆治疗咳嗽痰多。(1、《滇南本草》云远志能“散痰涎”,《本草再新》云远志“善豁痰”。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有祛痰、镇咳作用,其所含植物皂甙,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地增加支气管的分泌而有祛痰作用。2、根据古代本草记载及现代药理研究推断,远志祛痰作用强于止咳作用,故更适合于咳嗽痰多之证。)
伤中—→如归脾汤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名医别录》云远志:“去心下膈气”,《遵生八笺》云远志“治胃膈痞闷”。远志内服刺激性较强,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故古今用之治疗胃病者不多。笔者推测该品若治伤中,当为少量配伍于补益药之中,取其辛散醒脾之功,即如《药品化义》云:“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又取其辛能醒发脾气,治脾虚火困,思虑郁结,故归脾汤中用之。”)
补不足—→如《外台秘要》远志丸治男子萎弱。(《名医别录》云远志“益精”,《药性论》云远志“坚壮阳道”,《日华子本草》云远志“长肌肉,助筋骨”。远志总属宣散之品,并无明显补益强壮功效,《本草利害》云“此无补性”,《本草便读》云“然毕竟宣泄之品,无补益之功。”故该功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除邪气—→古人对该功效的认识分歧较大,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1、除心邪说。根据远志能治疗神魂不宁、惊悸健忘等心经病变,认为远志擅祛心脏邪气,如《药品化义》曰:“凡痰涎伏心,壅塞心窍……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魂自宁也。”2、除肾邪说。根据远志能治疗梦遗善忘、小便赤涩等肾经病变,认为远志擅祛肾脏邪气,如《本草便读》曰:“远志能宣泄肾邪,邪着则志不定,邪去而志自远大也”。3、除心肾之邪说。又有折中以上两种解释,认为远志能除心肾之邪者,如张隐庵云远志“除心肾之邪气”。
利九窍……耳目聪明—→如《小品方》远志汤治耳鸣,《太平圣惠方》远志散治视物不明。《本草求真》载“昔人治喉痹失音作痛,远志末吹之,涎出为度。”(1、《本经百种录》曰:“远志气味苦辛,而芳香清烈,无微不达。”《本经逢原》曰:“以其性禀纯阳,善通诸窍,窍利则耳目聪明。”2、《中药学》教材认为远志祛痰开窍仅适用于心窍而非头面诸窍,与《本经》原文差异较大,当引起注意。)
益智慧……不忘,强志倍力—→如《千金要方》开心散治好忘。(1、远志开智慧,治善忘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①心经说。如陈修园曰:“心为一身之主宰,凡九窍耳目之类,无一不待其使令,今得远志以补之,则九窍利,智慧益,耳聪目明,善记不忘,志强力壮,所谓天君泰百体从令者此也。”②肾经说。如《本草纲目》曰:“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③交通心肾说。如《本草便读》曰:“远志苦辛而燥,专入心肾二经……能通肾气上达于心,使肾中之水上交于离,成既济之象,故能益智疗忘。”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具有神经营养与再生等作用,能改善学习记忆障碍,改善脑老化记忆障碍。)
附注:
1、安神—→如《幼幼新书》远志茯神丸治小儿狂妄惊悸,睡眠不稳。(①《别录》云远志“定心气,止惊悸”,《药性论》云远志“治心神健忘,安魂魄……主梦邪。”②特殊性。张廷模指出“该药的特殊性在于其安神功效,既不属于重镇安神,也不属于养心安神。”此外,通常治疗失眠之药多为重浊阴凝之品,而远志却性味宣散。今人江海涛解释曰:“它交通心肾,把心装不下的东西都送到肾去了,心也就不用再那么操心了。”能有助理解。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具有镇静、抗惊厥和改善睡眠作用。)
2、消肿—→如《古方汇精》远志葱蜜饼外贴之乳痈。(①远志宣散通泄,能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消散痈肿。《纲目》云远志“治一切痈疽。”②远志消痈,内服外敷皆可,《本草求真》谓:“一切痈疽背发,从七情忧郁而得,单煎酒服,其渣外敷,投之皆愈。非苦以泄之,辛以散之之意乎!”③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远志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3、毒性与炮制。①历代本草皆记载了远志的毒性作用,《证类》云“凡使,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局方》云“如不去心,令人烦闷。”《辨义》云“生用戟人之咽,梗不去,令人烦闷”。现代临床研究也发现,生远志的急性毒性较大,若使用过量或使用时间较长,对胃肠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导致胃肠道明显胀气、肠壁变薄等现象。而远志各炮制品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②是否去心?《<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指出:“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远志根皮和根的药效没有明显差异,但远志根在止咳、祛痰方便面表现了更好的作用趋势。为避免资源的浪费及去心过程带来的人力、物力损耗,建议远志不去心。”张廷模教授也指出“一般植物根皮薄,根心粗,用根皮者大多须去心,远志则相反,根皮薄,根心细,故不必去之。”
4、远志与石菖蒲比较。石菖蒲在《本经》原文为“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可见,远志与石菖蒲功效大同小异,在临床上常相须而用,所不同者,远志兼能消散痈肿,菖蒲兼能和胃化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