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探索的崇高起点远志说画

艺术镜报(以下简称镜):您作为画家,精诗文、擅书法、通篆刻,能文、史、哲兼修,是一位少见的集聚多方面才华于一身的画家。是什么原因让您想要多方学习并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中?这对您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姜也(以下简称姜):在没有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我要先谈一下“文人画”。我们知道文画起始于中唐王维,中兴于北宋苏轼等人,后经元、明、清发展到鼎盛期,成为当时统领中国画坛的主流绘画,其间大师辈出,高峰相望,成就了中国美术史中空前繁荣的局面。我认为,文人画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全部智慧,是人类美术史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其文化内质与美学取向没有任何一种绘画可与之比肩的,它博雅、深邃、高华、美奂。而构成“文人画”内质的三大要素则是一、以儒释道混合而成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为艺术思想基石;二、以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表现手法;三、以文、史、哲为品为格的审美标准。这就是文人画不同于其他绘画的奥妙所在,也是我半生来坚持不懈地对传统“文人画”研究与探索的理由,也可以称之为原动力。荷塘清风下面我该回答您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是八十年代初有幸忝列范曾先生的门墙,先生对我的要求是“诗、书、画、印并驾齐驱,不当偏废。”几十年来我铭记先生的教诲,孜孜以求,不敢懈怠。同时也铸就了我矢志于传统“文人画”的传承与弘扬,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地道的文人画传道者,我就必须按照文人画家所具备的基本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文、史、哲并修,诗、书、画、印并举。通过多年自我修炼和艺术探索,我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将所学、所思、所悟的传统文化精髓作为自己的终极追求。那些发乎于胸,移情于腕下毫端的一种文化自觉,便是我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与内省,我的绘画创作过程就是这种自觉与内省的真诚表白,它有时是意在笔先,有时又是意在笔后,那是一种完全自由的创作情态。大唐丽人关于对创作的影响,我认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妙在恍惚之间,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具体地说就是我笔下的没骨法仕女形象,她似儒家的君子美玉,佛教的白莲佛陀,屈子的美人香草的化身,她或行吟,或沉思、或抱琴、或侣鹤,皆出之为文人情怀,她就是我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诗情的展现。让生活在物欲横流中的人们警醒,回归于宁静淡泊,回归于古典文化精神之中,忘却个人的小得,亲近人类仁爱的本质。这就是传统文化情结对于我的创作的影响。这也是由艺术美到伦理学的升华,我相信美的艺术是具有使人心灵得以升华的功能与力量。没骨法人物镜:可见,文人画对您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当今社会中,怎样能更好的继承与弘扬呢姜:关于文人画史学界历来有一种说法:文人士大夫不得志或受贬谪,发于牢骚,避以现实而遁于林蒿,他们多与时局或退避、或对抗,这种观点我认为有所偏颇,不敢苟同。传统文人画正是具备注重寄情言志之特征,画家们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还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其情感实际是处于一种异常矛盾复杂的状态中,内心却更强烈的执着人生的慰藉,既不能兼济天下,独善其身总是可以吧?屈原诗意图特别是在元朝和清朝当时的文人心态,是忠君爱国的。他们面对异族统治,山河破碎,他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zp/12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