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园社区倾听好故事,微笑迎百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迈皋桥街道瑞丰园社区面向辖区居民开展“百张笑脸迎百年”笑脸征集活动。通过线上掌上云社区,巡查走访、与居民聊天等线下途径加强宣传,收集到的故事真实、生动,满满正能量,或呈现民生百态、生活新变化,折射社会进程,或是身边好故事,展现浓浓邻里情,弘扬传统美德。

朱孝维驻藏老兵

征集人:朱老,您年出生,有着近70年的党龄,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您在西藏驻守40年?

朱孝维:我老家在徐州,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也多,当兵不用饿肚子,还有制服穿,我15岁时便和两个同乡一起到开封,上了军校入了伍。曾跟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新街口参加年刘伯承将军八一阅兵。之后作为十八军团的后勤队员,随军步行经过杭州、徐州、南昌、长沙、贵阳、成都等地,直到西藏,用脚步丈量了半个中国。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入藏的时候,所有人都要喝酥油茶、吃糌粑,只有经过了这个考验,才能适应高原气候,才有资格入藏。整整一个月,我是上吐下泻,完了继续喝。谁都不想拖部队的后腿,谁都想将党的政策和思想传播到祖国边疆。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连长,本身岁数比我们大,看我吃不消走不动路,强制命令说,小朱,今天这马归你了。在入藏的过程中,很多同志吃不消,有的不幸去世了。想起这些同事,我总是很感慨。入藏这一去,就是四十年,我本可以提前回乡,但是领导单独找我,我也舍不得离开这片为之奋斗的土地,一切服从党的安排,最后在原来岗位上退了休。

是党给了我知识和信仰,是党给了我如今幸福的生活。住在南京的这些年,真切地感受到在党的带领下,中国正飞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我是真的跟对了组织。现在,医院会定期来为我检查,社区志愿者也时常来探望我们,住在凤来南园,我感到很幸福。

祝福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好!

余春斌坚持阅读

征集人:您年4月生,今年已经84岁,还坚持读书,我们都应该向您学习。您有什么话想对向现在的学生们说吗?

余春斌:退休以后的24年,我每个月去图书馆一到两次,一般借5本书,在南京图书馆和栖霞区图书馆办了借书卡,一般借回忆录、历史之类的书籍。我每天6:00起床,上午散步、打牌,下午看看书,晚上看完新闻联播,20:30准时睡觉。

我是南京本地人,在南京师范中专学校毕业,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拿助学金,八年没花一分钱,是党培养出来的。一辈子没有入党是我最大的遗憾,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党对我的恩情我不会忘记。我印象最深的是年1月10日,毛泽东主席到我们栖霞村视察,当时我在读初中,很遗憾没有见到。毕业后,我先后在十月中学、栖霞中学任教,教授语文、政治、历史和地理,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为的年轻人。

现在条件变好了,但是艰苦朴素的品质不能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这就是我想对学生们说的话。

撒世权回民一家亲

征集人:您是回族人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人民,可以谈一谈中国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变化吗?

撒世权:我之前是工程师,在省建筑工程公司海外分公司工作,年轻的时候,在北美洲国家圣卢西亚呆过两年,做体育场工程的材料总负责。这个国家对中国人很友好,我和他们总统、总理关系都不错,还有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也拍过合照。那边天空很蓝,空气质量也不错。因为当时,我爱人身体不好,所以两年后我就申请回国了,在年,49岁的时候,办理了提前退休。年,老伴去世后,我就一个人住了。

我是家里第七个孩子,家里穷,年曾到高淳农村下放,回忆那段时间,还是比较辛苦的。我是年6月搬到丁家庄的,是十字街拆迁过来的,分了一套房子,感受到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我是回族人,从小生长在南京,看着高楼越来越多,农村变城市,很有感慨。近几年,党中央也不断强调生态文明,空气质量逐渐好转。

最后,祝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日快乐。

  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但是拥有不断向上的能量,或尊老爱幼,或独立自强,或助人为乐,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好故事,让微笑持续......

来 源:张 敏

审核人:张 瑞

审稿人:徐正斌

发布人:龚显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uanzhia.com/yzyy/7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