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书宇:十五大取消,为真教开道
教育的许多问题是教育内部无法解决的,更是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今天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功利上,打个比方就是“赶路的人把路旁的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结果就是课堂上“满堂灌”现象突出,课桌上教辅堆成山,热衷题海训练,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熬,学校苦撑。这种走上畸形发展的“假教育”以损害孩子的身心和牺牲时间为代价,搞得师生双方都深受其害。教育是慢的艺术、细的功夫,来不得虚假和功利,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最智慧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回归“学生本位”。正所谓“大道至简”,任何一项改革,无论理论多么先进,如果操作起来纷繁复杂,那么它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基于这些理解和认识,我们提出了取消“十五大”,为教师和学生减负,就是要让教育回到正确的轨道“简洁高效”上来。实现“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学习高效”的目标。
“十五大”取消,并非放手不管,在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指引下,我们学校形成了拥有远志特色的教改模式。特点如下:
一、确立正确教学质量观。什么是好的教学质量?很简单,符合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额外增加学生负担和牺牲学生学习兴趣为代价,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和谐发展。教改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观念变则课堂兴。当下教育教学最大的弊端就是教师“眼中有书,目中无人”,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课堂上缩小,甚至归零。取消十五大,就是要让课堂上无论形式还是实质做到“无师”,教师成为观察者和平等的交流者,只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适时适度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或真知灼见,将课堂变为学堂。
二、创设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学。新教材显著的特点就是设置了大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和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是能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传统教学为什么费力耗时低效,学生为什么厌学,就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很少享受学习的乐趣,很难体验成功的感觉。课堂上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去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唤醒他们参与的主体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激情,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和表现机会。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体现在: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有事做;一节课里学生积累知识,破疑解难,方法优化,能力提高;课堂气氛民主活跃,学生心情舒畅。
三、取消“十五大”是自主学习成熟的标志。大道至简,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这些“十五大”,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联想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自我突破能力、辨伪存真的观察判断能力等,都形成阻碍。教育是塑造人,教学是完善人,这些“十五大”会使学生对学习形成路径依赖,不利于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的转身。丢掉拐杖,“十五大”从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标志,从愿学习、乐学习走向了会学习。当自主学习成为了一种追求,成为了心灵愉悦的解放,“十五大”难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吗?
四、让高快自主学习成为习惯。学生要发扬“三不唯”的精神,不唯书,并不是否定书,而是要创新和灵活运用;不唯师,是不做知识的容器,力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唯一,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求解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和变通。掌握学习中的三个要求:一要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结构,既见树木,也见森林;二要追根溯源,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要发散思维,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取消“十五大”,是我们学校在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和三标课堂指引下课改的重大改变,是我们理论自信、路径自信、效果自信的无悔抉择。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请相信,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最好的站立是自立,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让我们擦亮双眼,抖落尘垢,迎着风雨,勇敢前行吧,等到破蛹成蝶的那一天,在灿烂阳光下自由自在翩翩飞舞的是你最美的身影!
学习了我校高三语文邓老师所写的这篇文章,感触颇深。------高三教师李继祥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助推,涌现出像”黄冈兵法”,“衡水模式”,“郸城奇迹”等知名品牌中学,孵化出许多高考状元,培养出大批”清华北大”。
全国各地许多中学纷纷效仿,请进来走出去,请名师办分校,不考虑学生层次,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上搞满堂灌,填鸭式课堂,大搞题海战术,教辅材料堆积如山,周考月考期末考考试不断,师累生累家长累学校更累。导致有些学生不堪重负,轻者厌学弃学逃学辍学,重者跳楼自杀甚至杀人;绝大多数教师压力山大,身心疲惫,笑容尽失,面容憔悴;学校在当地的排名让教育领导也苦不堪言,学校领导在招生方面煞费心机,教师在招生方面颜面尽失,尊严何在?幸福感何在?
应试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抹杀孩子们的天性,禁锢了个性化的发展,而教师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加班加点,长此以往将积劳成疾,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怎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十五大取消”,让素质教育走进校园顺天理,得民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为家长分忧,为社会育人,培养不同层次劳动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发热发光,国家既需要大国工匠,又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只要能为社会贡献就是人才!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材施教,使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从个体出发,培养出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创新人才,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