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补,有很多种方法,因人而异,药酒冬补,那是讲究的人,才做的事。
《博物志》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
这个冬天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喝杯药酒,气血充沛,滋阴益肾,岂不美哉!
中国是人工酿酒最早的国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很多陶制酒器。
酒从出生以来,就被赋予了魔力,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在历史文化的血脉中少不得它的影子,物本无美恶,但好像成也杯酒,败也杯酒。
从字读酒“酒”,为水为酉。
酉,十二地支之一,为黄昏(17时至19时),五行属金,与秋季相配。
“西”转义指“谷物成熟”,其字形像酒坛。“一”指“酒坛里的内容物”。本义:粮食发酵、谷物腐败(即谷物成熟,可以酿酒。或谷物太多,因来不及吃而自然腐败)。
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说文》。按,酉即酒字,象酿器形,中有实。
酿酒六要诀《周礼》记载着酿酒的六要诀:
秫稻必齐(原料要精选);
曲蘖必时(发酵要限时);
湛炽必洁(淘洗蒸者要洁净);
水泉必香(水质要甘醇);
陶器必良(用以发酵的窖池、瓷缸要精良);
火齐必得(酿酒时蒸烤的火候要得当)。
酒与医又有什么关系呢?《汉书?食货志》中说:酒,百药之长。
《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
“医”,会意,从“殹”(yī),从酉(yǒu)。“殹”,治病时的扣击声。“酉”,用以医疗的酒。
医,治病工也。殹,恶姿也。医之性得酒而使。——《说文》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
酒经医而驯服。
《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收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个医案,这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医案记载,其中列举了两例以药酒治病的医案;一个是济北王患“风蹶胸满”病,服了淳于意配的三石药酒,得到治愈。另一个是苗川有个王美人患难产,淳于意用莨菪酒治愈,并产下一婴孩。
酒是好东西,药酒更是好东西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汤液醪醴,行经发表之物。
今年冬天,雾霾这么重,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服一些药酒呢?让酒借药势,药借酒力。药酒融一,滋益全身。
推荐两款美容酒人参、当归、玉竹、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各30克,黄酒毫升。
将前6味切片或捣碎,置容器中,加入黄酒,密封,经常摇动,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润肤乌发、健身益寿。
容颜憔悴、面色不华、身体赢弱、皮肤毛发干燥、甚则须发拈稿等症。
口服。每次服20毫升,日服2次。
引自《药酒汇编》。
人参枸杞酒人参3克,枸杞子35克,熟地10克,冰糖50克,白酒~毫升。
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服用。
大补元气,安神固脱,滋肝明目。
适用于劳伤虚损、少食倦怠、惊悸健忘、头痛眩晕、腰膝酸痛,病后体虚及神经衰弱者,无病者常饮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症。
每日2次,每次15~20毫升。
药酒虽好,但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剧终-----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远志中医
心怀远志中医当归养生
实用
生活
态度
传承
分享